穿越后,我解锁香火成神证道系统 第398章

();

老司正刚醒来,尚还虚弱,需要多休息。

景元帝询问完自己想要的信息后,便离开了。

回到御书房,便命人唤来了太师。

国运震荡之事知晓的人不多,景元帝也只能和太师商榷此事。

将老司正的话复述了一遍,景元帝有些愁绪。

“太师,你如何看?”

太师皱眉,缓缓道:“按老司正所说,一在离天海,二在东南荒漠,三、四倒是都在国境内,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几个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这四个点……是都潜藏着我盛国的生机,还是只有某一个是真正的生机?”

景元帝摇摇头:“老司正也不清楚。”

太师神色微沉:“所以,陛下是觉得,我们最好抓住每一个可能的生机?”

景元帝:“朕自是不想放过每一个可能挽救我朝的机会。”

太师叹了口气:“只可惜老司正未能推衍出国运溃散的原因,也不知是天灾,还是人祸。”

“好在,总有几个方向可走。”

“离天海太大,混乱无比,水中妖族又许多都爱建造宫殿,但想必我们要找的,定不平凡,陛下可先差人去离天海寻找踪迹。”

“东南……荒漠?东南未有荒漠啊,不过先遣人寻着吧。”

“水脉绵延之所,且在国境内,国境内最大的江河是淮江,最大的湖泊是镜林湖,只是此一江一湖太大,又没有说明是找物还是找人,有些许麻烦。”

“而正南方向,霞光身影端坐云端?这……”

太师愁的揪胡子。

老司正窥探的这几处天机,都太模糊不清了,甚至听着不似真的。

除开东南荒漠,其他瞧着还勉强靠谱点,但也没靠谱到哪儿去。

尤其是第四点。

正南方向不难寻,国境内的不是津南府就是淮云府。

但霞光身影端坐云端,这是何意思?

不明白这其中深意,那在津南府和淮云府之间寻答案,不异于大海捞针。

景元帝对于这一点显然也是想不通。

津南府、淮云府皆在国土之内,天上有没有什么霞光身影,他能不知道?

太师沉思道:“津南府、淮云府范围太大,若能缩小范围,可能还好找一点,老司正说正南,且不能直接肯定在国境内,那老臣觉得,应该不是津南府吧?津南府更靠近腹地,老司正说的更可能是淮云府?”

“说到淮云府……陛下,淮江不就在淮云府?老臣觉得,也许老司正看到的三四,可能是有关联的?”

太师这么一说,景元帝也觉得,更可能是淮云府。

只是太师依旧想不通:“淮云府有什么情况是符合老司正所说的?”

在太师的印象中,淮云府的情况并无什么特殊之处。

答案难道是落在淮云府的淮江中?

太师皱眉思索着,景元帝突然道:“朕前些日子收到过淮云府万安县县令呈上的一则请奏,恳请朕批准万安县为一尊神像建立神庙,那座神像名为——玄清公。”

“关于那玄清公的迹事信息,也一并呈了上来,料想万安县县令也不敢欺君,但朕看了后,依旧颇觉离奇,不似真的。”

所以当时景元帝随手就将那奏折丢角落了。

自然也没有批准万安县建庙立像的请奏。

若不是当时想着老司正推衍国运之事,无暇他顾,景元帝当时甚至都要批判万安县县令。

太师闻言有些好奇:“那玄清公是何情况?竟会让万安县县令请奏为其立庙?”

景元帝便将万安县县令呈上来的关于玄清公的迹事说了一道。

太师听完皱了皱眉:“确实很是离奇,神灵之说凡人信以为真便罢了,万安县县令也信了?还敢禀于陛下?也不知背后是否有谁的手笔……”

景元帝眼神复杂的看了他一眼。

“万安县县令不敢骗朕,上面有些事情,朕后来也求证了一些,神灵之说,听着离奇,但仔细想来,若真是神灵,那些迹事,便也不足为奇,不是吗?”

“而若真是神灵,那老司正所说的,霞光身影端坐云端,山川菏泽拱卫,万民呼唤,不是正与传说中的神灵隐隐对应上了吗?”

“淮云府、万安县,正是正南方向,万安县处于国境边缘,老司正说似乎在国境内,倒也对应。”

看景元帝似乎要给自己说服了,太师忍不住道:“所以陛下的意思是……要批准万安县建庙立神像之事?”

“可是陛下,古堰岚府的事……”

太师点到为止,景元帝也明白他的未尽之语。

四百多年前,盛国还有一个堰岚府。

但现在堰岚府已经成为往事,还是许多人不知道,或不敢提的秘而不宣之事。

四百多年前,堰岚府就曾出过‘神灵’之说,闹的沸沸扬扬,颇有其事。

当然按照现在的说法,那是邪佞。

堰岚府的知府都被那邪佞和其背后的操手蛊惑控制。

当时的皇帝并未察觉,一开始也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加之当时的盛朝内忧外患,并不安定。

而最后的结果便是令盛朝损失了一府之地。

至今,古堰岚府都未收复。

那里已经变成了各种邪魔歪道之地,混乱无序。

也是自那以后,盛朝对于‘神灵’之事颇有些忌讳。

世间早无真正的神灵,剩下的全是邪魔歪道。

凡间百姓的供奉小打小闹便算了,反正也管不了那么深。

但朝廷对此绝对是讳莫如深的。

那些邪魔歪道最喜欢打着神灵幌子招摇撞骗了。

景元帝刚上位时还有一地闹过打着神灵幌子的邪佞,直接一整个县城的官员都被换了,附近的县城也被换了一批人。

太师斟酌了一番,劝道:“陛下,此时不宜操之过急,焉知万安县和那玄清公背后无其他邪魔歪道的手笔啊?”

古堰岚府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但景元帝显然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太师,朕心中有数,现在的盛朝不是四百年前的盛朝,一县之地,便是让有些邪魔歪道去兴风作浪,朕也能制止!

且关于那玄清公的事,朕也求实过一些了,万安县那边朕也会安排人盯着,不会疏忽大意。”

太师欲言又止。

景元帝知道自己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但……

“离天海短时间内没有结果,东南荒漠更是没有头绪,大江大泽之地,寻答案犹如大海捞针,现下国运不稳,那位万安县的玄清公,是我们目前唯一的突破口。”

“希望,万安县不要让朕失望。”

知道景元帝意已决,太师不再多劝。

很快,景元帝便下旨。

命礼部太常寺,与工部营缮司领旨前往万安县,负责后续万安县的神庙建设,祭神事宜。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