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千年 第193章 宋时安升官!

太元殿外夹道。

赵伦走到晋王面前,双瞳中带着辛酸的光亮,有些感激的说道:“殿下,犬子就要走了。”

先前朝会的时候,赵湘被魏忤生盖棺定论,差点就治了罪,还是晋王开口,他才能够去宜州,夏醇那里暂时作为什长屯田。

“何时起行?”晋王问。

“明日早上。”赵伦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犬子说离行前,一定要来拜见晋王殿下。可是他现在白身一个,还是戴罪身,怕是会给殿下您造成影响。”

“罪陛下已经定过了,现在他就是我大虞的什长,还是老将军的儿子,不要有这样的顾虑。”晋王道,“他若想来,荀侯不要劝阻,也别责骂。”

“谢殿下。”他感动到颤抖的一拜。

而后晋王带着笑意,扶着他的手臂,颇为温和大度。

这一幕,不少的臣子都看到了。

对于这位殿下,也是有了很多很多的好感。

毕竟都在这个位置了,都是权贵,要是能够有免死金牌,那才是安全感啊。

赵伦向中平王也拜了一下后,便先走了。

二位王则是一边慢行,一边商榷。

魏翊渊有些困惑的说道:“陛下这两年来,一般无事都不会早朝的。但这次,怎么一点儿风声都没有?”

“难道没有大事?”晋王分析道。

“就怕是有什么大事,我们不知道。”

说着,魏翊渊还看向了在不远处,同样是结伴的两王。

“别多想了,走吧。”

晋王知道晋王党人心惶惶的,但也没有办法,一切全看屯田,现在逆风打不输出。

就这样,百官进到了宫殿之中。

叩拜完皇帝后,陆续起身。

宋靖的位置,已经变得非常靠前,而叶长清这个正三品天花板,也向前进了一些。

朝堂之中的变数,已经相当之大了。

而且魏忤生作为中山王,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尚书令欧阳大人这些天一直卧病在家,身体有恙,昨日给朕写了告假书,大概有些日子无法在职。”皇帝说道。

听到这句话,众人都表现出了对欧阳轲的担忧。

包括晋王和中平王。

但这俩人更加芥蒂的是,这么重要的位置,要被宋靖给占着了。

其中中平王更是不爽。

欧阳轲这老东西,打得一手好算盘,不帮吴王也不帮晋王,就想等着纷争结束。

晋王真要上台了,他一定劝他二哥把这老东西的职权夺了,让他挂闲职养老。

当然,这也想得太远了。

“尚书台的事情,暂时由尚书仆射宋靖代理。”皇帝公布道,“众爱卿若有事上奏尚书台,可直接与仆射接洽。”

“是。”百官异口同声。

宋靖则是微微侧身,带着笑意,对百官稍稍行礼。

“今日,主要商榷一事。”

开门见山的,皇帝就直入主题。

喜公公当众的,向百官宣读起了军报。

听着听着,大殿之上,一片哗然。

同时,不少人充满了愤慨。

“这康逊,原本就是对我大虞称臣,竟然敢与伪齐结盟?”

“而且派出去的太守,竟然在半道被截杀了!”

“此等大事,康逊会做吗?虽然在东凉发生的,但事情有蹊跷啊。”

“现在不是蹊跷不蹊跷的问题,是这件事情,一定得算在康逊的头上,这可不是一句约束不力就能敷衍的。”

“对,要让康逊交出人来,并且终止盟约,不然就派兵平了他区区辽东!”

每个人脸上都做出愤怒,不管真假。

中平王也是。

但当他看到魏忤生和吴王的反应后,才是真正的愤怒。

悄然的,他瞥向了晋王。

二哥!父皇把这事事先告诉四哥了!你被抛弃了!

晋王也直观的感觉到,父爱的彻底缺失。

要知道先前有什么事情,皇帝可是找自己商榷的。

虽然谈不上讨论,让自己做决定,多半只是在教导和考验,但现在这个人变成了吴王!

他,已经被认为是准太子了!

要是父皇的身体不咋样,撑不了三五年,那就完了。

哪怕屯田都没有成功,只是在进行中,吴王这个皇位也稳得很。

今天得发力了!

孙司徒表面也跟着怒,也一直在骂,但心里都喜眯了。

有这么一‘杀’,燕齐联盟算是稳固了。

倘若他是齐国,这个时候尽快把质子送过去,生米煮成熟饭,那整个北方,可都危险了。

屯田?

屯个屁。

肯定是来不及的,齐国离北燕多近,哪怕盛安现在出使,也来不及。

好啊好啊,姬渊不愧是一代雄主,就是果断。

“众爱卿,你们以为如何?”皇帝问。

赵毅之父,铁血的鹰派赵烈站了出来:“陛下,燕齐结盟之事,已然无力回转,臣请求出兵攻燕。哪怕不能全胜,也要至少攻克沧辽关,与康逊做城下之盟。”

他这话一出来,好多武将都十分认可。

“是啊,哪怕打北燕伪齐会干涉,但我们的兵力有优势,只需要赢下一战,把沧辽关拿下,北燕失去屏障,就不可能再和齐国结盟。”

“没错,康逊胆小无谋,只要这么吓唬一下,肯定就缩了卵,立马认罪悔改。”

“要打,要打的!”

在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孙司徒忽然开口道:“属国不忠,的确应当严惩,老朽不懂军事,但若只是拿下沧辽一关,康逊是与姬渊划清界限,还是更加紧密?”

这话一出来,刚才那些武将,全部都蒙了一下。

竭尽全力,的确是可以取得局部胜仗,武将们的盘算没有问题。

可**上,还是老司徒更辛辣。

一眼就看出,只是局部胜仗不行。

“除非能够轻而易举的拿下沧辽关,然后再还给康逊,展示我们随意镇压他的能力,他会倒向我们。”孙司徒又说道,“可如若拼死拼活,只能拿一关,而康逊又担心亡国覆灭的危机,怕是要和姬渊组建联军哦。”

“司徒所言极是。”赵烈道,“所以一场局部小胜自然是不够,拿下沧辽关后,还得攻城掠地,抢夺人口,屯兵驻扎,大伤北燕元气。”

勋贵们需要一场胜仗来找回面子。

赵烈现在最讨厌的,就是被吹的最狠的,只赢了个守城之战的宋时安。

哪怕他的儿子现在和宋时安同为吴王党。

但在晋王的眼中,赵烈也是吴王党。

因此,他当即就给太仆华政,这位位列九卿,掌控全国军马,文臣武将各占一半的表哥使了眼色。

华政也是勋贵,当今的华皇后就是他亲姑姑,但他爹死的稍早,所以他在四十几岁的年龄就已经是家族掌门人。

收到晋王暗示,他直接站了出来,相当坚定的说道:“康逊贼子,不知悔改,两面三刀,着实需要严惩,臣愿领兵,前去讨伐。”

虽然同为勋贵,都是钦州人,但赵烈想亲自打脸宋时安,所以与他争道:“华太仆,是老臣先说的吧?”

“老将军年事已高,路途遥远,且辽东荒僻,我不忍心将军受苦。”华政体恤的回头说完后,直接单膝跪下,对皇帝道,“陛下,臣愿领兵!”

赵烈不悦:“你……”

可华政这样做了后,立马就有人跟上。

“陛下,臣愿为先锋,替我大虞拔得头功!”

“臣也愿意出征!”

不少的将领,趁机全冒尖。

包括华政在内,还有一位隐约的晋王党。

当然,余下多数都是感受到宋时安危机,想要证明自己价值的武将。

可吴王这边,却十分的冷静。

这让中平王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莫非陛下,已经跟吴王达成了共识?

“嗯。”皇帝知晓的应了下,接着询问离国公,“离国公以为如何?”

离国公缓缓站了出来。

身后所有单膝下跪的武将,都目光炯炯的看着他,希望这位老将军给个机会:让我们打一打吧。

“打,自然是当打。”离国公说道,“但臣认为打之前,可最后的出使,警告一番,或可避免这一仗。”

原来皇帝早就想好了出使!

晋王发现,于是再次对华政使眼色:等下说要出使,你就去!

华政紧张的绷着,不敢看晋王。

“离国公所言极是。”皇帝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谁可为使者,出使北燕?”

他这一问,刚才那些叫的凶,瞬间就沉默了一下。

“文臣武将,都可。”皇帝还补充道。

快说你去啊!

晋王瞪着华政,不想被**边缘。

中平王也瞪着他。

而华政,已然皱起了眉头,不敢说话。

你让我去打一仗那肯定可以。

打仗有输有赢,可无论怎么样,都不需要亲自上战场。

可是出使,那是孤身进大殿啊。

历史上有多君主,做过将敌国使者烹杀的事情?

燕齐若结盟,大虞不就是敌国吗?

不,我不去!

晋王没辙,又盯向别的晋王党的人,而众人的想法基本上都是一样,因此均不敢开口。

前一个使者就死在了路上,血的教训啊!

要知道,能够在大殿上的,那都是正四品。

哪个正四品,要搏这样的富贵?

废物晋王党。

吴王在心里笑了。

“陛下。”他站了出来,说道,“臣举荐一人出使。”

听到这个,宋靖都怔了一下。

难道说……

可恶,自己儿子还是要去北燕啊!

这肯定是已经商量好了呀!

不孝子,真是不孝子!

“何人?”皇帝问道。

“刚在北凉大胜过姬渊的宋时安。”

吴王话音刚落,众人立马陷入讨论。

孙司徒则是表情严肃。

这小子,怎么还要搏富贵啊?

这是疯了吧?

这能成?

“宋时安,的确是很适合啊。”

“对啊,康逊怕姬渊,宋时安刚就赢过姬渊,那康逊更怕宋时安啊。”

“说不定还真的能行呢。”

晋王有点绝望了。

又让吴王党抢先了。

而中平王,似乎稍微冷静了一些。

倘若这宋时安死在北燕……

“宋时安应当不知晓此事吧?”皇帝问。

“回陛下,宋时安不知。”吴王说道。

这就是皇帝给他的面子。

不是宋时安知道这个事情,所以自告奋勇去出使。

而是这大殿之上,没有一个人敢出使。因此吴王殿下,举荐了一个适合出使的人。

这是皇帝在请宋时安帮忙办事。

当然,这是基本。

皇帝知道宋时安的脾气,不可能轻**的卖掉自己。

“那这事,得问询一下宋仆**。”皇帝看向宋靖,“这可是宋卿的亲儿子,别人都舍不得,你能舍得吗?”

全场低头汗颜。

“犬子虽还不知,但他愿为大虞效力。”宋靖没辙了。

因为这狗儿子私下已经跟吴王商量好了。

“嗯,真是忠心可鉴。”皇帝大力盛赞后,又问道,“宋时安现为何官职?”

“回陛下,目前正五品,但因为这个官职可候补的不多,所以还未任职。”因为宋靖要避嫌,所以于修主动说道。

“就凭宋氏这份勇气和忠诚,都应当再升半品,从四品。”

想也不想,皇帝直接就决定道:“任宋时安为国信副使,今日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