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霜千年 第187章 齐燕契约,启动!

“陈大人,这些天在燕觉得如何呀?”

出了驿馆,相国公孙兴带着他,前往燕王宫的大殿。

在路上,二人都带着礼貌和尊敬的笑意。

“燕地的酒烈,女子更烈。”陈行道。

听到这个,公孙兴一下子便大笑起来,道:“那陈大人,是真的懂燕。”

“但在下,不懂燕王呀。”陈行有些无奈的说道。

“这是何解呀?”公孙兴反问。

“从大齐来的使者,一般第二日便可见到燕王。可我奉我家皇帝的命亲自来,怎三日才能见到?”陈行疑惑的问。

“我家大王,最近属实是太忙了。”公孙兴打趣道,“况且这三日,也不是全无意义啊。阁下,不还总结出了燕地美女其烈无比吗?”

“可国家大事,应当是最先的。”陈行认真的说道,“我家陛下,可是带来了满满的诚意。”

“这在下当然是知道。”公孙兴半掩着嘴,他压低声音的说道,“正是因为陈大人这样一位尊贵的人亲自而来,我大燕,更应当隆重的对待。”

这句话,说的别有意味。

因为这一次的出使,与先前都不一样。

是在一场两败俱伤的大战后,而且由姬渊的心腹亲自前来,因此燕国这边要召开无数次的智囊团会议。

并非是在大殿之上,由特使和燕王两个人就把事情定下来。

而是在见面之前,燕国这边就已经基本商量出来了今后的路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谈判就没有任何意义。

陈行知道,于燕国而言,肯定是有几个选项的。

答应结盟。

不答应结盟。

以及可以答应结盟,但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这些你进我退的条件,这才是谈判的目的。

“有多隆重呢?”

陈行可不是什么小国使者,他背后的庞然大物,能够让他有这种质问的底气。

“陈大人放心。”公孙兴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我都与大王说过了。”

这就是贿赂的意义。

外交很多时候,其实就是给外交官和负责人送钱。

尤其是战时的外交,更要如此。

这属于是规矩。

当然,也不要觉得这个贿赂能够起决定性的作用。

它只能起到一定性,或者关键性作用。

根本上,还是要靠利益驱动。

“那在下就放心了。”

陈行露出了浅笑。

终于,公孙兴和他一起,进到了大殿之中。

坐在王座上的,便是康逊。

一个约摸四十岁,身着墨青翟纹王袍,戴九旒,略微有些富态圆润,看起来颇为和气的男人。

此人被姬渊用两个字精准的评价——庸弱。

不是昏庸,也不是孱弱。

而是庸弱。

一个没有太差的评价。

原本继位的人不应当是他,而是被送到虞国的质子,他的兄长。

当时燕帝快驾崩的时候,曾要召回他的兄长,但几位权臣以国势动荡,应当迅速稳定为由,在老燕王一死,迅速的把他拥立到了王位上。

实则是觉得他能力更差,更加好控制。

当然,当了这么些年的王,权势也慢慢的回流到他手上,不至于说是一个傀儡,只是单论统帅力的话,远不如姬渊和魏烨。

“大齐军师祭酒陈行,见过燕王殿下。”

陈行徐徐的行了一礼。

“陈大人,好久不见了。”康逊笑着说完后,还问陈行旁边的公孙兴,“上一次,是何时?”

“十一年前了。”公孙兴说道。

“这么久了啊。”康逊感叹的说道,“先前你我,还都是正当年呀。”

“燕王殿下依旧年富力强,让人钦佩。”陈行说道。

“陈大人却是消瘦了不少,跟随陛下行军打仗,很是幸苦啊。”

“行军作战,虽是苦了些,但与英名的陛下,不败的王师同行,只有**澎湃,不觉疲惫。”

热知识:北凉之战在齐国算赢。

还有一个热知识:北凉之战在虞国也算赢。

所以在各国史书中,对外战争记载通常会有巨大偏差,这点不用太奇怪。

如若大输,就宣传抵抗之功。

如若小输,就宣传局部战役胜利。

如若平,那就是重创敌寇,战略取胜。

赢那就不用说了。

只有大赢,特大赢,和超大赢,没有什么小赢。

康逊笑着点头,做出认同的样子。而在一番寒暄后,他主动说道:“此番陈大人前来,是陛下有何指教?”

“请殿下看此书。”

陈行伸出手。

而后,刚才对他搜身,并且将书信寄存在哪的太监,主动上呈给了燕王。

燕王看了起来,表情十分认真。

这是《国富论》,宋时安的科考文章。

虽然从头到尾都在说,如何让大虞富起来。

但做文章不是搞空中楼阁,那是得结合社会情况和事例的。

因此,被北燕的贸易政策细写了一段。

互市政策,与北燕开商贸。

从大虞出口丝绸茶叶,从北燕进口马匹,稳定边境的同时,扩充骑兵。

抵制燕地海盐进口,待到屯田成功后,偏低价出口粮食,高价收购兽皮,引发燕地百姓弃农从猎,生产退化,扼制其经济命脉。

看到这些,燕王就皱起了眉头。

“相国,你来看。”

接着,便给了公孙兴。

公孙兴也看完了,表情颇为沉重。

这确实是很过分的经济制裁。

而且非常难受的是,如果这样打经济战,还真的会输。

小国的国力差,而北燕之地的生产力也差,物资还匮乏,引以为傲的就是半岛沿海的产盐比较丰富。

真要搞互市,燕地的部分老百姓绝对会成为虞国大商人的附庸。

被扼住了经济命脉,这个国家也就八成完蛋。

“这宋时安的野心,昭然若揭呀。”陈行拱火道。

“但这不过是一篇科考的策论文而已。”燕王随意的说道,“这虞国的那么多学子,每个人都有一篇。每个人都在夸夸其谈,未必就真的会实施。”

“可这宋时安不是别人,他可是状元。”

“状元也只是文章写得好,哪有用文章治国的呢?”

见燕王还在嘴硬,陈行便直接道:“先前他举人考试的文章,提出了要屯田。而这刚开春,伪虞可就对北凉迁去了几十万的百姓,要准备屯田了。殿下,这不可不防呀?”

“嗯……”康逊还真的不知道这篇文章,因为在开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国富论》,所以现在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与陈行周旋。

因此,只得向公孙兴投去视线。

但公孙兴拿了齐国的钱。

所以保持着微笑,像是没有听懂暗示一样。

“屯田嘛,也可能是虞国早就想做了。”康逊只能自己硬着头皮说了,“可这种互市国策,目的已然暴露了,还能够施行成功吗?”

“这就是阳谋啊殿下,阳谋是必定会产生效果的。”

“可我大燕,就不能用阳谋反制吗?”

康逊作为一个帝王,可不是什么都不懂。

口条和思路,也要强于绝大多数普通人。

你可以搞制裁,我也可以反制嘛。

“对,殿下也能够用一种反制来回应宋时安的阴谋诡计。”陈行道,“我大齐与燕何不先开互市,互通有无。然后,不向伪虞出口我们品种更加优良的战马呢?”

“此计策还真的能够达成反制。”公孙兴点首道。

其实燕国的会开的结果就是,结盟可以。

但需要巨大的利益驱使。

可是现在这相国都替他说话,让康逊感到有些不满。

而或许是察觉到了这些情绪,公孙兴又说:“倘若虞国这般针对我燕,那我燕便可这样针对他。”

打了个圆场。

意思是现在谈结盟,甚早。

燕国的国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左右逢源。

向大虞称臣的同时,又对姬渊恭敬的叫‘陛下’。

中等国家的生存之道,没得黑。

但是,破坏格局的情况出现了。

“殿下或许现在觉得,局势还能够安稳。”陈行道,“但魏烨他,明显就是要重用宋时安。并且,强力的践行他的屯田,和他的商贸政策。”

“这天下,岂是区区一个书生能够左右的?”

“可如若是做成了呢?”陈行反问。

眼神里,带着一丝的犀利。

朔风之战是耻辱,他作为齐国人不可能提。

但是,康逊不可能不知道宋时安到底有多厉害。

由他来,是真的有可能做成的。

如若做成了,那就完蛋了。

一个强大的国家,要出现了。

弱燕,可能就是第一个覆灭的对象。

“那陈大人有何想法?”康逊问。

“不可让宋时安的改革成功,甚至说都不能够让他开始。”

对此,陈行直接慷慨激昂的开口道:

“首先,齐燕开互市,打通商贸通道,而后关闭对伪虞商业。”

“然后,齐燕互派官员,监督边境缩军,一同的将边军主力,调度至南面,迫使伪虞增派大量兵力防守,无力改革。”

“最后,签订战事同盟条约。”

最后一句刚说完,他便紧接补充道:“倘若我大齐受到侵犯,我大齐亲自抗敌。倘若燕地受到侵略,我大齐即刻出兵攻打朔风,为燕地牵制兵力。”

“……”

这句话一说出来,康逊当时就心动了。

这姬渊,看样子是来真的。

这样的盟约,太有诱惑力了。

燕地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损失。

而且齐国的战略一直都是南下,从未打过燕过的主意。

但前提是……此话当真。

“本王从未有角逐天下的野心。”笑了笑,康逊说道,“陛下应当也清楚,先前北凉大战之时,本王的军队没有任何调动。齐虞之争,本王先前保持的中立,日后也会保持中立。”

“这世上,有真正的中立吗?”

陈行反问的同时,还盯着燕王,提醒道:“我家陛下,是邀请殿下一起扼制伪虞。这需要两国,共同的努力。倘若燕王殿下不提供助力,到时候伪虞若强盛了,可不是一国能压制下来的。”

陈行在警告燕王。

你现在不跟我结盟,虞国强大了,到时候打你,就别怪我坐视了。

而且,还可能不是坐视。

他打你,我偷桃子,从后面抢夺你的地盘!

康逊自然是听得出来。

攥着手掌,他盯着陈行,一言不发。

见差不多了,陈行放最终的大招:“我齐,愿意以皇子为质,践行盟约。并且,愿劝进殿下为北燕天王。齐燕,二圣并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