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大郎,单挑梁山很合理吧 第383章 蔡京又献计

();

大宋都城,汴京。

紫宸殿。

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军报送到。

天子赵佶刚刚欣赏完一幅新得的米芾真迹,此时心情愉悦。

然而当他看完那份来自北地的奏报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下一刻,他当即大怒:

“萧烈,你个逆贼!”

“当初,朕就该将你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

他状若疯魔,在大殿之上来回踱步,口中不断发出愤怒的咆哮。

殿下,文武百官噤若寒蝉,一个个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天子之怒,如雷霆万钧。

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去触这个霉头。

一片死寂之中,一个苍老而沉稳的声音响起。

“陛下,息怒。”

殿前太尉宿元景,手持笏板,缓步出列。

他是朝中少数还敢在皇帝盛怒之下,开口说话的老臣。

赵佶猛地停下脚步,恶狠狠地瞪着他。

“息怒?你让朕如何息怒?”

“五万边军精锐,整整五万啊!就这么跟着萧烈那老匹夫反了。”

“童贯手上那十万禁军,平日里耀武扬,现在居然连个屁都不放,你让朕怎么息怒?”

宿元景躬身一揖,面色凝重说道:

“陛下圣明。”

“正因如此,老臣才恳请陛下,立刻下旨,命童贯率大军撤回京畿,固守待变。”

“梁山贼寇本就悍勇,如今又添了萧烈与五万百战边军,实力暴涨,已非童大人所能敌。”

“若强行开战,只怕会重蹈当当初讨梁山之覆辙,白白折损我大宋的兵力。”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更何况,北有辽国虎视眈眈。”

“若我军与梁山拼得两败俱伤,岂不是让辽人坐收渔翁之利?”

这番话,瞬间让赵佶冷静下来。

是啊!

打输了,丢的是他赵家的江山。

赵佶的脸色由紫转青,又由青转白,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爱卿言之有理……”

他刚要点头下令,另一个阴柔的声音却响了起来。

“陛下,万万不可!”

只见宰相蔡京,从队列中走出。

他脸上挂着一贯的虚伪笑容,躬身道:

“陛下,宿太尉此言,臣不敢苟同。”

“我等刚刚才与辽国定下盟约,南北夹击,共同剿灭梁山反贼。”

“如今辽人兵马已动,我大宋若是临阵撤军,岂非是失信于人?”

“届时,辽人会如何看待我泱泱大宋?”

宿元景闻言,眉头一皱,当即反驳道:

“蔡相此言差矣!”

“辽人虎狼之心,昭然若揭,与他们何谈信义?”

“辽人怎么看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如何才能灭了辽人,收复失地。”

“如今之计,唯有保存实力,先行退兵,才是上策。”

蔡京却是不慌不忙,嘴角勾起一抹智珠在握的弧度。

他转向赵佶,再次躬身道:

“陛下,依老臣之见,童大人的十万兵马,非但不能撤,反而是一步绝妙的好棋。”

“哦?”赵佶顿时来了兴趣,“蔡爱卿有何高见?”

蔡京不紧不慢地分析道:

“其一,童大人率十万大军驻扎于蓟州之外,就算不主动攻击,也能对梁山形成巨大的牵制,

令其不敢全力与辽人交战,此为‘围魏救赵’之计。”

“其二,战局瞬息万变,有童大人在,我大宋便掌握了主动。”

“若是梁山不堪一击,被辽人迅速击溃,陛下可让童大人挥师北上,以逸待劳,收拾残局,

届时再与辽人谈判,我大宋也能占据上风。”

“若梁山骁勇,能击退辽人。届时,陛下再让童大人率兵回京,也为时不晚。”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继续说道:

“而最好的局面,莫过于梁山与辽人陷入胶着,拼个你死我活。”

“到那时,童大人便可坐山观虎斗,待他们两败俱伤,再领天兵,一举将两股势力,尽数荡平。”

“如此一来,不费我大宋一兵一卒,便可尽收渔翁之利,岂不妙哉?”

一席话,说得赵佶龙心大悦。

阴险!毒辣!

但朕喜欢!

这才是为君者该有的权谋之术。

相比之下,宿元景那套,就显得太过于迂腐耿直了。

“好一个坐山观虎斗!”

赵佶抚掌大笑,方才的怒气一扫而空。

“蔡爱卿,果然是朕的股肱之臣,深得朕心。”

他当即拍板,高声道:

“传朕旨意!”

“命童贯坚守大营,不必出战,亦不必后撤。”

“密切关注辽人与梁山贼寇的战况,见机行事!”

“退朝!”

说罢,他意气风发地一甩龙袍,在一众太监的簇拥下,扬长而去。

……

蓟州。

武植端坐于虎皮帅椅之上,目光扫过堂下众将。

“诸位兄弟,如今五万边军入伙,我梁山兵强马壮,前所未有。”

“但北有十万辽国精锐压境,侧有童贯十万禁军虎视眈眈,局势依旧凶险。”

“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还请诸位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萧烈便站了出来。

他戎马一生,对战局的判断,有着野兽般的直觉。

“寨主。”

“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兵马。”

“我那五万兄弟虽是精锐,但初来乍到,需要时间与梁山兄弟们磨合,方能形成真正的战力。”

“辽人擅长骑兵突袭,其锋锐不可小觑。”

“我军可先深沟高垒,严防死守,打退他们几波试探性的攻击,挫其锐气,涨我军心。”

“待辽人骄狂之心已起,我军再寻良机,以雷霆之势,直取幽州!”

“神机军师”朱武闻言,点头赞同道:

“萧将军所言,乃是老成谋国之言,朱武深以为然。”

“不过……”

他话锋一转,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童贯那十万大军,迟迟没有退兵,就地扎营,其心叵测。”

“此人虽怯懦,却阴险狡诈,如同一条潜伏在侧的毒蛇。”

“我等与辽人交战之时,不得不防他从背后捅刀子。”

此言一出,众头领皆是眉头紧锁。

童贯那十万禁军,虽然野战不行,但人数终究摆在那里。

若是在梁山与辽军主力决战的关键时刻,他们突然杀出,后果不堪设想。

一时间,堂内气氛有些压抑。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武植,嘴角却缓缓勾起一抹弧度。

他将目光投向萧烈,开口问道:

“萧将军,你在边关多年,对童贯的行军布阵,想必了如指掌。”

“可有办法切断童贯那十万大军的粮草补给?”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