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大郎,单挑梁山很合理吧 第363章 盟约

();

赵佶知道,他已经没有了选择。

武植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将他高高捧起,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若再拒绝,便是向全天下承认,他这个皇帝心胸狭隘,毫无信义,所谓的共御外侮,不过是一场骗局。

那个后果,他承担不起。

良久,赵佶才冷冷道:“……好”

说完,他起身便走。

“摆驾回宫!”

……

返回皇宫的路上,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赵佶一言不发,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胸膛剧烈起伏,显然是气到了极点。

随行的太监和宫女,个个噤若寒蝉,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蔡京知道,今日之事,让官家颜面尽失,自己也办砸了差事,必须想办法补救。

他阴狠地说道:

“陛下息怒,武植小儿虽然一时得计,但他终究是入了这汴京城。”

“此地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老臣有一计,或可让这反贼,有来无回。”

赵佶霍然转头,眼中杀机毕露。

“说!”

蔡京的嘴角勾起一抹毒蛇般的冷笑。

“他不是要出城签约吗?”

“今夜三更,陛下可调派禁军精锐,扮作城中强人,趁夜色掩护,乱箭射杀之。”

“事后,就推说是城中匪类见财起意,与朝廷毫无干系。”

“届时他武植尸骨无存,死无对证,梁山群龙无首,不足为虑。”

谁知,赵佶听完,却劈头盖脸地骂了过来。

“蠢货!”

“你没看见他船上那些护卫?个个都是百战余生的悍匪,那个打虎的武松、花荣,哪个是易于之辈?”

“你派禁军去?去少了是送死,去多了能瞒得住满城百姓?”

“再者,这里是汴京!天子脚下,他武植前脚刚来,后脚就被‘强人’杀了,你当天下人都是**吗?”

一连串的呵斥,说得蔡京面红耳赤,尴尬无比,冷汗流得更快了。

“是是是……是老臣思虑不周,陛下圣明!”

他连忙改口,又献一计:

“那……不如就等那文书签订之后,在武植离京的路上设下埋伏,届时神不知鬼不觉……”

这一次,赵佶终于点了点头。

“就依你所言。”

“等他签了盟约,安了天下人之心,朕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不过,他身边的两位女子可以留下。”

话说赵佶身边美女无数,却从没见过武植身边的那两位美女。

你抢了朕的师师,朕就要抢你两个女人过来。

……

花船靠岸,武植一行人返回城中客栈。

房间之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冷如寒冰。

扈三娘与花映雪正在为武植等人斟茶,却掩不住眉宇间的凝重。

谁都看得出来,那皇帝老儿恨不得把武植当场杀害。

武松道:

“哥哥,那狗皇帝和蔡京老贼,绝不会善罢甘甘休。”

“今日让他们颜面尽失,他们必然会暗中下毒手。”

武植端起茶碗,吹了吹漂浮的茶叶,神色平静无波。

“老虎被逼急了,也会跳墙,何况是九五之尊。”

他的目光转向旁边的时迁,说道:

“时迁兄弟。”

“鼓上蚤”时迁躬身抱拳道:

“哥哥有何吩咐?”

武植道:

“劳烦兄弟去一趟蔡京府邸。”

“我料定,赵佶必然会与他密谋,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

时迁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

“哥哥放心。”

“便是龙潭虎穴,俺也给它掏个底朝天。”

……

子时。

宰相府。

书房。

蔡京挥退了所有下人,只留下一个心腹将领。

他压低了声音道:

“都安排好了吗?”

那将领躬身道:“相国放心,已调集‘黄风营’精锐。”

“他们会扮作劫道的山匪,只等武植一行人出城三十里,便在‘断魂坡’动手。”

“事后,绝不会留下任何与朝廷相关的蛛丝马迹。”

蔡京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毒辣。

“很好,记住,武植必须死。”

“乱箭穿心,再枭其首,以泄陛下心头之恨。”

“他身边的两个女人务必活捉。”

就在此时,房梁之上,时迁将这一切听得清清楚楚。

……

客栈之内,武植听完时迁的汇报,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呵”地一声笑了出来。

笑声里,充满鄙夷与不屑。

“堂堂大宋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头来,使的还是这等剪径小贼的下三滥伎俩。”

“真是可笑至极。”

武松在一旁怒道:

“哥哥,这帮狗贼如此歹毒,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今夜便杀入皇宫,宰了那昏君和奸臣。”

“不可。”武植摆了摆手道:“此时动手,我们会失了道义,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这时候卢俊义躬身道:

“哥哥,不如让兄弟们在沿途扮作挑夫、农人,待他们动手之时,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武植点了点头道:

“卢员外此计甚好。”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汴京城璀璨的灯火,声音却冷得像冰。

“他们想唱戏,我们就陪他们唱。”

“我倒要看看,这天罗地网,到底网的是谁的魂,又是谁的命。”

……

三日后。

汴京城南门外,平地起高台。

高台以巨木搭建,宽阔雄伟,四周插满了大宋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消息早已传遍全城。

“听说了吗?官家要和梁山好汉,在那高台上签约,一起打辽狗。”

“那梁山之主武植,当真是个好汉,敢叫板皇帝,还一心为国。”

“走走走,同去看看,这可是咱们大宋开天辟地头一遭。”

成千上万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将高台围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翘首以盼,想要亲眼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吉时已到。

在禁军仪仗的簇拥下,天子赵佶与太师蔡京、太尉宿元景等一众朝廷大员,缓缓登上高台。

赵佶身着龙袍,面色威严,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阴鸷。

紧接着,另一侧,武植在武松、卢俊义、花荣等人的陪同下,大步走上高台。

他一身青色劲装,身形挺拔如松,步履沉稳如山。

没有前呼后拥,没有繁复仪仗,但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却让人看上一眼就忍不住想要追随。

“武寨主!”

“武寨主!”

台下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浪直冲云霄。

赵佶的脸色,又难看了一分。

在万众瞩目之下,两人走到台中央的案桌前。

赵佶拿起御笔,在早已拟好的盟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轮到武植,他提笔饱蘸浓墨,龙飞凤舞地写下“梁山 武植”四个大字。

笔锋苍劲,力透纸背,带着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

盟约既成。

台下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赵佶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对着台下万民朗声道:

“众位爱卿,众位子民!今日,朕与梁山义士共结盟约,誓要将辽贼驱逐出境,

还我大宋朗朗乾坤。有武壮士这等英雄相助,我大宋必胜!”

他的声音虽然洪亮,却显得有些空洞,像是照本宣科。

百姓们礼节性地高呼“万岁”。

而后,武植上前一步朗声道:

“我身后,是汴京城。”

“我身旁,是大宋的皇帝。”

“但我的面前,是你们!是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流着炎黄血脉的汉家儿郎。”

“外族寇边,豺狼环伺。他们要夺我们的土地,杀我们的同胞,辱我们的妻女。”

“朝廷的刀不利,我们就自己磨,朝廷的枪不快,我们就自己铸。”

“这天下,不是他赵家一人的天下,是我们所有人的天下。”

“我武植在此立誓,只要我一息尚存,必与诸君共进退,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台下,无数百姓被这番话点燃了胸中的热血,他们振臂高呼,声嘶力竭地嘶吼着,汇成一股撼天动地的洪流。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武寨主威武。”

这一刻,高台之上,身着龙袍的赵佶,仿佛成了一个尴尬的陪衬。

而那个青衣男子,虽无王冠,却沐浴着万民的狂热崇拜,身姿如枪,傲然而立。

那股气势,那股威仪……

隐隐然,竟有了一股君临天下的霸气!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