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历3年10月。这半年时间,已经有四个中等宗门被吞噬了。此外还有六个宗门的宗主也算到了在劫难逃,纷纷做迁走道统的准备。
老宗主们开始筛选有潜力的弟子,让其带着宗门典籍离开,而自己则是待在山门,做最后的镇守。
例如望恒宗的弟子们哭诉着要求师父一起离开时,望恒宗的宗主和长老们则是用拂尘送这些弟子下山去了。且悠然声音在这些弟子耳边道:“入世去吧,大劫中一线生机皆在红尘。”
这位宗主知晓,自己这些人是最后的气运镇压“物”;如果他们心中有离意,宗门所在山川立刻断裂飞起!只有心怀死志,誓死留在山中,才能延缓山门被天外邪魔吞噬的结局!
作为仙宗的顶梁柱,或许对天下苍生,视之如刍狗;但是对自己道统,还是留着最后一缕感情,上不负师门,下爱护弟子,同门之间互助。这场大劫中,他们将自己最后的真性情朝着仙路上最信得过的人表露。
就这样,望恒宗等宗门的山门覆灭了,他们的弟子都被迫进入了红尘,寻找明主辅佐;很显然,因为“仙家感情”上羁绊,武家的兵主显然不在明主的范畴内。
…系统:人道的搅屎棍…
大爻,神都。天佑历刚刚过去三年,天灾人祸不断,无不反映着一件事:“君王失德,故天人感应。“
朝中不少势力,都开始对灵帝不理朝政不满。10月4日,灵帝不得不上朝理政,结果当即就有司天丞向上奏请:“陛下,应当对山川进行封禅,来定山河!”司天丞并不是一个实权官职,但是在这天道无常的时候,群臣响应。
注:这个操作,是让大爻天子用自己“所受的天命”锚定这山河社稷。
显然,仙宗被扬了,那些与仙宗千丝万缕关系的世家们觉得头疼。各地世家宗族需要大爻的陛下,来为他们家乡山河,以及供奉的神祇们兜底。
眼下山河崩坏不可逆转,而家乡的灵山被加封,自己就能高枕无忧。(洪峰过境,只加固自己区域大堤的思路)
至于灵帝自身气运衰竭,寿数衰减?大家不在乎,现在世家们甚至希望灵帝就此嗝屁,然后换一个顺位继承人上台。
灵帝遭遇这样的逼宫非常慌乱,就在他慌乱地招来速旺时,李妃给他出了主意。
灵帝派遣黄门对这些要求封禅的群臣进行通报:封禅山川也需要有一个先后,请臣子们拟一个名单。
随着这道旨意下达,那些原本众志成城的名臣们内部开始争吵了起来。
等到群臣退去后,速旺赶过来请罪道:“陛下,臣救驾来迟。”
灵帝望着他:“下一次如果再迟了,你就可以不用来了。”
速旺退去后,眼神中带着一丝狠戾,作为近臣重臣失宠于灵帝,更换帝位的心思就涌动起来了。
速旺:再帮陛下完成一些事吧。
…飞蝶从墙头飘过…
爻都,速旺堵住了天下司天丞之首,末岩。
末岩看着周围涌上来的黑衣暗杀者们,面向速旺说道:“看来传言是真的,尔等蒙蔽圣上,是欲行——“
速旺没给他继续说的机会;手中木傀凌空破开了司天丞召唤出的四灵近侍后,用短矛刺穿了这位对手,同时用“可惜了”的腔调对他说道:“你让陛下封禅,就封禅,为何要蛊惑朝臣呢?”
末岩嘴中口吐鲜血诅咒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今日所作所为,来日必遭报应!”(鲜血呛了他喉咙,已经无法大喊了)
速旺看着这个司天丞死去,良久后,突然暴怒:“我的所作所为?我这又是为了谁,哈哈哈。”
速旺和李妃结盟,扶持济王,这最终是为他人做嫁衣的;然而承受一切的也是他,他如同木偶一样被操纵。正如他所获得的“缺一门”术法中诸多傀儡一样,真是造化报应。
…墙上的影子开始乱舞…
司天丞末岩的身死,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末岩不是什么忠臣。他所谓的让灵帝封禅的谏言,就是馊主意。但是他的话,是保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他现在就被捧成忠臣。
京城中那些体面大臣直接带着剑上朝,且自家门外让奴仆穿着甲胄;用这种僭越的方式来朝着速旺和灵帝进行抗议。
所有司天丞现在都清楚,灵帝现在本身就和天命融合不全,而让灵帝封禅,用天命为那些“有仙则名”的山川做担保,保的是大爻那些背靠仙山的世家大族。这些名山被天命所担保,这些世家大族的风水气运也连带稳固了。至于天命因此动荡?
这些世家现在已经暗中调动家族资源,在地方上培养乡族武装,开始准备乱世求存。类似于东汉末年黄巾大乱后,朝廷武装崩盘,各地都开始大搞团练。
世家们的心已经飞出朝堂外,怎会对爻室效死忠?
众臣:尽管末岩他不是个东西,但他这样的人也不能死。末岩的存在保障了地方世家们现在对于大爻王廷仅存的服从。
什么是权力?即他人有求于自己。权力挂钩于责任,但权力不代表要完全兑现责任;弄权者往往是只兑现一部分,确保有求于自己的人不放弃,进而保证权力。
现在灵帝天命不足,是不足以封禅几十座名山的。但是可以通过存在“封禅”的意愿,让地方的各个世家继续以朝廷为中心,巩固朝廷现在为数不多的权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灵帝长期居于后宫,现在大爻朝廷上,已经不讨论“征伐”之事,各地世家都暗中和所在地的刺史们约谈了保境安民的合作方案。
朝廷已经失去了军事上驭统天下的权力,大爻朝廷现在就只剩下祭天、赐各地名器的权利。
末岩就是各地世家在朝廷索要名器的代理人。
而现在,为世家们说话的代表,在爻都内嗝屁了?性质是很严重的。这是爻室的内宦力量向着世家大族们宣战。
原本内部还在为如何瓜分爻室最后那点威望而有些龃龉的世家们,现在面对掀桌子,直接不谈了。
…乱世…
天佑历3年10月10日,当河洛诸州被各路兵马践踏,各地的仙山灵脉将绝;原本就良莠不齐的大量宗门弟子开始妖言惑众,大量流民遁入山中成盗匪,天下大乱在即。
各地的赋税开始减少了,矛盾汇入上端,朝中大臣开始对灵帝身旁的常侍不满,于是乎更激烈的宫廷斗争开始了。
10月15日,朝中有十位大臣意图派遣刺客诛杀速旺,被速旺察觉,这十位大臣被腰斩弃市,但是在要夷平三族的时候,这些大臣的家人们早就逃走了。
紧接着就是传言:朝廷镇守东南的预家庇护了这些朝臣。随后朝廷派人催促预家,但出乎意料,预家将军直接承认了,然后声称:“这是奸佞残害忠良。”
结果就是速旺恼羞成怒,宣布东南预州为叛逆。然而蔡州刚好离着朝廷近,蔡州刺史和自己周边州府打好关系后,立即进军勤王。
宣冲在得知此事后,翻了一下历史资料感慨道:从军事战略角度上来说,打着勤王的口号,直接挑战旧的权力中枢这事情,往往不是当时最兵强马壮的势力,而是距离霸权中心最近的集团,因为地缘上较近,反噬起来容易。
因为宣冲查资料的时候,莫名其妙地翻出了前世压根没有的二十二世纪资料。
即在汰泙洋对抗后,白头鹰衰落后,率先要他命的不是大洋彼岸的对手,而是南边拉丁语族。
确定可能的历史走向后,宣冲脑子中立刻浮现出了大爻天下“时局图”发展状况。
其中第一波群雄争霸的混乱中,那些三日马程就到达爻都的诸侯,都会被动卷入到这场乱局中。
等待这些诸侯们力量损耗过了,那时候大爻的灵帝一系还没有因为意外断绝,就是更外围更有实力的军阀们登场了。
“未来十年,二十年.”宣冲盘算着,目光不由的放在了东北角。自己的大哥武恒羽在那边,他不会沉不住气先一波吧?
…给好大哥最后辅助…
天佑历3年末,北方大雪纷飞。武恒羽正在渤郡适应当地气候。他因为离乡而头疼。
而刚好南边老家那儿送来了“特产”。押送特产的是武家本家人,而不是水派系,显然这是信不过外人。
武恒羽很好奇武飞送啥来了,他扫了一眼宣冲的亲笔信猛然坐了起来。
宣冲送的东西是,渤王的子嗣。这个十六岁的小男孩在到来后,怯生生目光后,暗中打量原东市军的诸将。——但目前没人注意。
当年戍帝平定星州后,将渤王的子嗣在岭南封了个“续思王”。(140章)
戍帝当年认为,这渤王一脉,可能一辈子都再没法回来了。
但戍帝万万没想到,自己在交权时没能和平交接。当然更没有想到,在他在位时,能称贤王的灵帝,在上位后和一群小人常侍绑得死死的,不得不昏庸。
武恒羽相当清楚“武飞”送来的这份大礼的含金量。一旦暴露给天下的人,“武飞”这就是妥妥地在谋反了,属于大罪。
当然武恒羽不会蠢笨地说“续思王”是武飞送来的。
武飞也是害怕他“不过脑”,直接在信件上明说了,续思王是从自己手底下跑出来的。
黄玉城中,武恒羽靠在虎皮靠背上,瞅着桌案前各个诸侯们送来的密信,这些信件都是邀请武恒羽和其一路,共同进入京城勤王讨贼。
这些信件的主人甚至相互贬低别的诸侯。并且对武恒羽都是许诺,一旦事成后将与兄弟平分朝堂权力,显然武恒羽手里这股力量,在各路诸侯眼里都是香馍馍,一旦打入京城后,就可以操控废立,稳稳地压制四方。
在宣冲礼物送来之前,武恒羽是正有此意的。
毕竟他手下兵将们,无论是爻都派系还是他最早带来的外姓子弟都是投机性很重,若是有有机会返回都城,都不会放过。
现在他拿到了渤王这一系后,一切就稳住了。渤王的封地就在渤地,虽然几经磨难,但是还有大量旧的臣属,这些旧的臣僚虽然对续思王不会有忠诚,但是会倾向于用“渤王”这一系的宣称,来冲击大爻的最高权力。
在野心家对拼的第一阶段,不会忙着清洗王朝的皇嗣,而是把皇嗣当成“房产证”,宣布正统。先前武恒羽麾下躁动,是因为渤地常年战乱的缘故,基本上没有与戍帝子嗣联系密切的外戚。
所以先前渤地虽然兵强马壮,但是抢不到房产证。必须要和其他地区诸侯们合作。
现在宣冲是把最适配武恒羽麾下势力的房产证给送过来了;灵帝上位的过程存在法理问题。渤王这一系可以说“正统含量”极高。
当然当下这张牌如果提前暴露出来,则会被各方忌惮。武恒羽只和最信任的几人透露了这个事。
…权力齿轮在转动…
而武恒羽和内部集团的人商量后,则是回到家中密室,抓住武轰的手询问道:“他在南边,据说和我师门闹翻了。”
武轰尴尬,因为武恒羽也是出自青华宗,于是乎他反复为宣冲解释:“我家兵主为了天下苍生,不得已为之。”
武恒羽盯着他,叹了一口气,对这位武家子弟道:“回去告诉他,让他好自为之吧。”
武恒羽大致猜出武飞为什么要把这么好一张牌送过来了,因为武飞没法用。
武轰回应道:“羽将军,兵主说过他此生恐怕再难北行;你和他不一样,你志在四方,必是要在这天下做一番大事业的!”
武恒羽的手微微一捏!很显然他听出,武飞这是在和他划清界限,确保西边武家得罪宗门的情况并不影响武恒羽这里创业。但是就此两地分隔,让武恒羽心中难过。短短几年内,自己父亲没了,好弟弟(武飞)也都被困在南方。
此时武恒羽并不恼武飞回去后夺了家中兵主的位置。
虞鲤曾点拨他,武飞回去接手武撼峦的事情,必然会和天下宗门闹翻了。
果不其然,在这半年内直接得罪了天下宗门,为保住武家在浱地的基业,让自诩名门正派的诸多仙家吃了如此大亏。
武恒羽望着武轰,等着他还要说什么。
武轰犹豫一下后说道:“兵主说,您天赐神勇,但天命无常;若是哪一日,您,您,征战遭了大难,莫要孤勇冲刺,可以回家重拾再起。”(武恒羽过于傲气,“全军覆没”这个词,是不能说的。)
武恒羽听到这,哈哈大笑,然后拍了拍战战兢兢的武轰道:“告诉他,若有一日我登黄金台,摆宴时,会给他留一席之地。”
天佑历3年末,赵诚拜昊国大将军,剑履上殿。他对内做了两件事。
第一:将自己刚四岁的女儿许配给八岁的新王为后。将国君后嗣继国的礼法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对东来的百官进行甄别,从其族人中挑选俊杰收入军中,即搞定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军功分配。
若不是顾及到浦娥,他会更进一步要求新昊国主给自己封公。
赵诚在朝中也留下来力量,防备浦娥;上一世,他死于妇人手中竹兵,这一世他悟透,不会小瞧女人。
在青铜的大殿上,赵诚将自己税务老部下都安排好后,开始派人整顿重要赋税征收,粮草囤积,民**理等工作。
在北极,浦娥看着忠诚度下降到不足百分之十的赵诚,叹了一口气:“历史的阶梯就是如此;当精明者在一个角色位置上开始利用别人的信任,进而在另一个角色位置上出现的精明者就会根据前人“无信”的案例开始提前预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