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177章 先安内

();

天佑历2年7月,一朝天子一朝臣。宣冲开始对浱州外的势力进行排位。

关于东华郡,既然投了投名状,那么就是嫡系;宣冲将东华郡大营中都督李兆的一千多部曲,全部收入麾下,正规化改编,纳入编制。

且将李兆和其家族后人收入自己士官团队中,进行必要培训考核;同时对他推荐而来的二十多位幕僚也都收入政务厅,进行规章制度整训。

在某些人看来,宣冲这样直接插手李兆麾下人事,等同于夺权。

这些外行们是那些昌城那帮世家们,在茶余饭后兴致勃勃的揣测“李兆一定后悔朝着武小雀投效了;届时李兆来投,自己可以大开方便之门!”

这些在昌城中享受婢女和奴婢伺候的“贤良”们面对宣冲的新体系,已经是“见识短浅”的乡巴佬了。不晓得宣冲这台统治机器的运转情况。

宣冲并没有把李兆的人调出东华郡,这给李兆明确信号:他未来还是东华郡内的主事,只是其内部体制要和宣冲这边对接。

宣冲派给李兆的那些政务特派人员,不是夺李兆权的,而是督导李兆和其手下,如何把整个东华郡的权力给抓在手中,如何给昌城那帮酒囊饭袋们一个落幕式。

对于宣冲来说,自己未来要以东华郡为跳板,蚕食棘州势力;还得要靠东华郡这些本地人,才能逐步抓住军政和地方控制。

李兆和自己臣属在自己府邸中等待宣冲派来的特派员。随后特派员们开始和他的臣属进行体系对接。

宣冲的所作所为也完全在李兆接受范围内!李兆要保住自己在东华郡的心血,宣冲给他保住了。

而他在本地人脉,宣冲也没动。至于他和他属下的子嗣们,要朝着自己圈子内高层爬,自己的功劳簿上也都给其预留位置。

他失去的呢?是一些人心,毕竟他在军事和民政上的人,在接受宣冲那一套体系后,会更看重宣冲这一套名分赏罚!因而李兆不能在东华江北岸那个大营中一言堂了。

当然,他就是一言堂也搞不定眼下东华郡的烂摊子。

武小雀当年可是让东华郡南边昌城各个巨头不敢说话,而李兆自己现在是做不到的。但是作为武飞(宣冲)的嫡系,有了靠山,损失自己团队内的权力,换来的可是对东华郡的发号施令。

这就是英雄来投的“逻辑”,用自己团体的“小权利”换取大团体赋予自己对外的“大权力”。

宣冲向来是遵循“权力公式兑换”,来宣冲这一定是有的赚。

李兆这里是一个样板!是宣冲处理这些武撼峦外放在外的诸侯们的模版。

作为主公,必须要对这些外放的封疆大吏进行分权;否则没好处谁来跟着你混?但是,要分权,却不能完全让他们独立。

陈胜吴广起义就犯了这个错误,语文课本上描写不到半年“甲士数万,战车数百”。学生时代的宣冲想听一下后来发生了什么?后来没了。

宣冲:这么多兵,哪怕是打水漂战败了,也应该是一场赫赫有名的大战役。

宣冲当年以为教科书简略,但后来知道,陈胜吴广直接把部下们分封了,四面出击。而这些被他分封出去的兵马不听他号令,最终遇到章邯派来的镇压部队时,陈胜顶不住,他外派的那些起义军则是在各自地盘上“理性旁观”。

宣冲现在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处理自己和外放臣子们的关系。

宣冲对于武撼峦外放在各地的这些旧臣们的态度:“给资源,保留人脉,照顾子嗣”。

但是最终,地方财政、涉及到县体系以上的官僚任免,全部都是由自己来控制。

有人说李世民就是这样被老子压制,李世民掌握的中书令不能任免六品以上官僚。但李渊这个老废物在李家打天下过程中提拔的高级官僚,没有一个是从基层干起来的。

李二打天下过程中,从基层上提拔起来的人,实质上承担着拿下天下的职责,却没有被李渊任用。

而现在,创业的项目进度都在宣冲掌握中!宣冲亲手搭建了一套士官团培养体系,拥有唯一组织数万人大兵团的能力。

李兆这样的封疆大吏,即使是依旧保留自己原来属地的基层人事权,他能靠着这个人事权组织一支和宣冲集团叫板的军事力量吗?——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他们没有,故稍微有能力者,也都会朝着宣冲这靠拢。就连经济上也熬不过宣冲的商会体系。

不仅仅打天下这个创业项目在宣冲手上,守业治天下的团队也都在宣冲边上。

武撼峦还在的时候,武家就是宣冲在当家。

岭南那儿投入的“再生产”体系,已经让工坊朝着工厂集群化发展了;在陶器,竹器,布匹,农耕铁器,乃至牛畜育种养殖上,都已经形成了对其他区域的成本碾压优势。

李兆这些地方派重新融入武家集团,在权力结构中对宣冲来说,也就和南疆那些土司们差不多!

甚至可以说,在军事层面上,李兆比南疆土司们更缺乏底气。

毕竟大爻境内道路通畅,非常适合讨不臣。而在东华郡,君臣名分已定,他要敢反,宣冲只要派一个营五百人就能解决他。

李兆日后真的想要反对,只能在礼法层面对宣冲进行“劝诫”“阻碍”。

毕竟南疆土司们要是稍微礼法不对,宣冲就一巴掌抽过去,让其换个继承人,其余发配到南边去。对于李兆主动附庸,宣冲还是要讲点道理,不能被人说刻薄寡恩。使得内部“不团结”。

当然,宣冲确定在自己利益分润下,李兆不会有“反心”。

东华郡的兵权就这样收回了,八百人最有战力的部队,在李兆这个将主的配合下,全方位学习宣冲“步操手册”中的指令。

李兆带头后,是南部的各个派系相互来投效的高峰期;宣冲在整理名单,同时理清双方利益关系,然后建立章程,保障君主和臣子们有相关利益链条链接。

宣冲忙了好一会,则是把目光放在内宅中。自己身边那位也不是省油的灯。

…家里面正在忙着为武撼峦在庙里重塑金身。…

七月十五号,武杨氏变成了乐浪郡供奉的娘娘。手持莲灯的形象被家家供奉。浱水两岸的百姓们放出祈福莲灯,延绵数十里。

注:瑶三娘自此以后姓杨了,这杨姓是宣冲定的,“瑶”并不是大爻的大姓,而杨是大姓。这是将她扶正。

乐浪郡庙会中百姓们的供奉鼎盛的香火,甚至在整个浱水上形成几千丈高莲灯虚影。

无数灵禽飞来,在巨莲的花蕊上落下。滔天信仰愿力犹如砝码一样骤然压在这方土地上。她已经是占据了浱水水神的神职。原来的浱水水神在八百年前还是修士时候和前凛剑宗的某个掌门是道侣,成分有问题,于是乎被挪移出神庙。

本就被邪月之力反噬的各大宗门们见到这一幕,是沉默;他们虽然意识到自己先前封锁山河是自食其果,但丝毫没有认错的打算。

这几个月,他们派出弟子下山去各个村落做法事,消灾祈福。试图通过做法事让百姓们相信宗门仍然是善良的。

宗门现在搞这一切的小心思是打着“山河灾难会影响到浱地百姓”的旗号,拖着百姓们分摊劫难。

在这段时间,那些封锁浱地的宗门们也嫌贫爱富,不断从浱地召入普通弟子。动辄是数百数千的引入山门,入门后先从杂役做起,五年后的考核结束才确定是否能修仙。

宗门这些手段心思,让高空蓝色月光盛了几分。

可杨三娘现在是贤内助,见不得这帮宗门们搞事情,这时候调动了愿力法术,四处给村里神婆们托梦,把所有的骂名苦难一点都不剩地推到周边宗门头上。

浱地百姓没有买这些宗门弟子的帐,纷纷参加迎神庙会,把各宗派来的弟子们拒之门外。

先前高坐在云端的仙家,以及原本要用白玉刀瓜分浱地的郡守招呼来司天丞,在看到这莲灯汇聚的“人道气运”后,分别在本地感觉到了一股股地龙翻滚,隐隐的感觉到有些不妙。

于是乎,在河洛诸州。一位名满小半个天下的司天丞指出了各个宗门以及浱水周围各家的困境。前些日子,邪月灾劫大盛,魔灾已经到达人间道中,已经张开了抓举一州堕入魔域的大口。乐浪城不愿意以己来祭,那么主持此次大祭的仙宗则会被反噬。

河洛大儒名士们在听闻此言后,纷纷表示:宗门固然有错,但是浱州现在彻底以邻为壑是不对的。

很显然,当邪月吞噬山河的行为不可避免时,大儒们**是坐在本地的。只是这些大儒们不清楚,这样的私欲恰恰让邪月觉得更加可口。

如果在当下诛邪时,一定是要有一些地方有所牺牲,那么河洛地区的那些大儒们都觉得“乐浪城的牺牲优先级”要排在他们门口那些灵山上。

所以在七月二十号时,一些儒生们上书大爻朝廷,他们给杨三娘在浱水的祈福行为定性为:**祀!

所以在八月,宣冲正准备让大爻册封杨三娘为正妻,然后立下武炉为自己的继承人时候,爻朝那边则是来了个不允!

关于继承人这一块,宣冲默认武炉必须是继承人,从身份上来说,他是同时被南疆派系默认的,并且属于长子。

宣冲收到朝廷那边旨意,摇了摇头道:既然大爻不允许,那么也就暂时放一放吧。

…灵帝的放纵,宣冲觉得他没多少年了…

宣冲进入了宅院中和武杨氏进行了会面,在名义上两人是夫妻,但实际上在武炉出生后,关系就止步了。

宣冲曾暗示可以“再生一个”,然而双方在如何生的情况上有了差别。

宣冲的建议是“要不自己再泄露一次朱雀精气”,杨三娘对此坚决反对。杨三娘:“对你来说只是泄露一丝火气,但是对我来说是烧了半条命了。”

所以三娘此时雍容面容如同白玉,双腿悠然摆放着,愿意以另一种方式侍候;但秉持着优生优育精神的宣冲表示:“双方育儿理念不合”。

宣冲前世那个时代的精神:要么就不生,要生就生最好的!以后育儿教育多方便啊。宣冲要让系统给自己背书。

话说,宣冲对杨三娘还是有戒备。

宣冲对于自己也有b数:自己一介凡夫俗子,虽然长得还算过得去,但绝不是外貌潘安;手握重要的兵权,值得那些为了传道的宗门下来扶持,但绝对不值得修仙者愿意自断道基来辅助。本是修仙界仙子的三娘现在以身入局,到底是图个啥?

“这样全心全意地爱,我不相信,也不放心!”宣冲对此警惕道。——前世的各种偶像剧描述美好爱情,那是最美好最纯粹的人才会拥有。

宣冲觉得自己想都别想!——童话故事永远都是王子公主们的。

宣冲如此观念,引起系统内部的迅速震颤,一行行小字快速闪烁,但由于不过审,以至于宣冲视角看不到。

现在在房间内谈其他事情,宣冲对杨三娘说道:“现在在浱州的信仰传播活动是必须的吗?”

三娘望着宣冲这显然是过于谨慎试探的表情,露出了僵硬的笑容,然后点了点头:“祈福是必须的,需要百姓愿力来点燃。”

宣冲瞅了瞅她,对这怪力乱神事情,现在是将信将疑,但给了她提醒:“但是朝廷那儿已经点名了,这件事影响不好,你作为我内宅人,做这出家人法事,不妥。”

三娘点了点头,但并没有承诺放手。

宣冲:“接下来几个月,我要去南疆出差一趟,回来时,就能和仙宗们了却因果,你是否有什么需要。”

三娘拿出了莲花灯说道:“你在南疆,已经有诸多香火供奉,而你身上朱雀火焰是神物,只需要留下一些血液,作为灯盏的油料,灯火点燃在城中就能压住万邪。”

宣冲:“灯能亮多久?”

宣冲是知道现在四方宗门,乃至郡守们的敌意,届时那些修士以及镇魔司们,都会趁着自己不在的时候,用玄学手段搞事情,三娘是有危险的。

三娘思索了一下,开口道:“一两血能燃烧一月。”

宣冲看着三娘,知晓她是在凭空要价,但也没有戳穿:“那我就献二两吧。”——彻底堵住她再去城隍那儿搞什么法事的理由。

三娘微微一顿,心中不由得一暖,心里默念道:“他关心我”。

但随后三娘心里否定道:“他是理性的,可不是因为什么情丝,想保我。”可即便知晓宣冲是纯理性的决策,她心里又忍不住小鹿撞怀。

宣冲站起来看了看外面,城池上污秽之气,已经淡了不少;经过一场瓢泼大雨的冲洗,已经顺着街道两旁石沟渠开始流出城外。缓缓道:“据说南疆那边有血染红山。”

三娘微微一怔,猛然明白,原来是交易;突然之间她感觉到了隔阂,心中压抑难受。

杨三娘说道:“郎君,南方那座锈迹斑斑的山峦我之前也说过。但是此山凶险。”

宣冲扭头:“不用夸张,我去见过,大致明白那个布局,当**就和我建议过,现在你有什么更加具体的情报?

杨三娘微微一怔,她嗫嚅:”当年,是当年。现在——“

杨三娘当年还是一副游戏人间的心态,但是生了武炉后,心态变了;她心中不想宣冲过去拿那个凶器。也不希望宣冲和自己算旧日的账。

宣冲此时明白作业题,北上争锋做完了,接下来就是南下远征;以至于最后重点考试是要顺着邪月落下来的塌陷点打上去。所以“教具”杨三娘提供的信息中的要素,一定是最终完成作业的“条件”之一,是一定要去碰的。

杨三娘在宣冲目光逼问下,不情愿地说出自己知晓的情报,并且强调:蚩尤兵,最终会侵蚀使用者情感,让人变成无情的铁人。

宣冲对此点了点头,“在六十岁之前,我会把一切都解决后放手的。不会给后人留下任何麻烦。”

随后宣冲看着杨三娘悠然说出最缺德的话:“你最好也在我六十岁之后了却尘缘。重新修你的仙,莫要在人间逗留,否则我会让你给我生殉。”

杨三娘听到这,并没有恩断义绝,立刻表现陌路人,而是迷离双目道:“生而同林,死而同穴?夫君这是与我信诺了!”

宣冲顿了顿没有回答。然而杨三娘笑容更加魅了几分。

宣冲显然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用“生殉”来威胁一个蠢丫头可以,但是用来威胁一个聪明女人则是错误!

杨三娘很清楚,小心眼的武小雀真的想和一个人算账,那都是憋着蔫坏的,丝毫不会吐露出来。而明面上用“生殉”来警告自己,其实内心是有那么一点舍不得自己的。——故,猜到了宣冲有这么一层心思,她颇为开心。

而宣冲板着脸,避而不谈,也的确是被说中了;他的确是把杨三娘当成教具。但是!宣冲嘴硬:我心依旧硬如铁。

宣冲不喜欢乱换东西,比如用过的竹筒水杯之类的器具,会因为时间长,就不忍丢弃破坏,哪怕别人送来金樽。

…系统小字…

二十三世纪之前的女孩们都不在意的一个公式,简朴的男孩恰恰是情种,而奢侈浪费的反而是渣男。

什么是“情”?情即是对相伴事物的留恋。

当一男子对身边事物毫无眷恋,随用随丢,看似视钱财为粪土,但凭什么就会对某个女子一见钟情,至死不渝呢?

啥?二十三世纪后?不用攒老婆本的男孩,基本上就没简朴的概念。

历史老师痛心疾首:他们在深海空间宽阔居住地内,陪着高仿真智能女友组成的后宫,那可真的是穷奢极欲!

虽然智能女友的后宫在未来也是妈见打,但是深海的弟兄们都会帮着藏好,就如同两个世纪前,色友不会拿这个把柄去告家长的。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