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围朝,朕从东京成开始北伐! 第386章

赵桓眼神冰冷,沉声道:“吴敏啊吴敏,朕器重你,对你推心置腹,委以重任。没想到,你是这样报答朕的?”

吴敏心头惊慌,跪在地上解释道:“陛下,臣对天发誓,绝对没有煽动太上皇夺权。太上皇荒**无道,臣怎么可能拥戴他呢?”

赵桓冷笑道:“既然你没想过拥护太上皇,为什么太上皇一来,就主动凑上去?”

吴敏说道:“臣是希望太上皇主持公道。”

赵桓一针见血说道:“太上皇主持公道,不就是夺权吗?”

吴敏顿时哑然。

太上皇出现,加上太上皇的证明,就成了夺权的证明,彻底堵死了他的路。

赵桓强势道:“涉及军队改革,朕完全可以乾纲独断的。可是,你提及在宣德门外论礼,朕答应了你的请求。”

“朕总想着君臣一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朕待你们宽容,你们也会忠于朕。”

“朕,仁至义尽。”

“没想到,你却拿着朕的信任,密谋夺权,实在是让朕失望。”

赵桓强硬道:“来人,剥去吴敏的官袍,摘下他的官帽,抄没吴家,再遣散所有仆从。吴敏流放琼州,吴家流放岭南。”

吴敏吓得瘫倒在地上,心中却不甘心。

他死死看着身边的太上皇,高声道:“太上皇,您为什么要陷害臣?臣都是为了文官,都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

赵佶面不红气不喘,说道:“朕是太上皇,用得着陷害你?”

吴敏无法自辩,因为作证的是太上皇。

没有人,能比得了太上皇的作证,这是彻底坐实了吴敏煽动太上皇夺权的证据。

剧烈的情绪波动,导致吴敏胸膛起伏,一口鲜血吐出来,眼睛一闭就昏死了过去。

这一幕,吓得李棁、孙傅和徐秉哲都慌了。

徐秉哲神色惊悚,没了去阻拦武人掌权的心思,毫不犹豫道:“陛下,臣徐秉哲没有去龙德宫,不知道全部的事情,一切是吴敏、李棁和孙傅他们谋划的。臣错了,求陛下开恩。”

赵桓说道:“你不知道他们的情况,却卷入其中,证明你太蠢。你这样的人在朝中任职,是祸害百姓。来人,剥去徐秉哲官袍官帽,免去官职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扑通!

徐秉哲瘫倒在地上,神色绝望。

完了!

一切都完了!

没有太上皇的作证,他们只要不卷入夺权复辟的权力争斗,就只是路线之争,皇帝再怎么样都不可能处置他们,顶多是贬官。

现在,却罢官贬为庶民,还加了个永不录用的处置,就意味着在皇帝这一朝代,他没有一丝一毫翻身的机会。

徐秉哲双眼失神,眼神空洞。

整个人都懵了。

孙傅更是惊慌失措,明明家里的道士占卜,他能趁着这一次的论礼青云直上再进一步。

现在,一切却不是预料中的那样。

孙傅怕被卷入夺权,高声道:“陛下,臣冤枉啊。从始至终都是吴敏在谋划,臣根本不知道。”

虽说,吴敏也没参与。

可是,现在有太上皇作证,事情成了铁案,就苦一苦吴敏,

赵桓沉声道:“你和吴敏密谋作乱,意图颠覆朝廷,还想要逃避,自然是不可能。身为三人夺权集团的核心之一,你和吴敏一样罢免官职,抄没孙家。你流放广南西路钦州。孙家人流放广南东路惠州。”

“不,不要啊!”

孙傅只觉得天旋地转,急切道:“臣什么都没做,臣也没有夺权,就是为了阻止武人掌权而已。陛下,臣冤枉啊。”

李棁哭丧着脸道:“陛下,臣也是冤枉的。”

“太上皇作证,你们哪里冤枉?”

赵桓沉声道:“太上皇深明大义,为了朝廷的稳定亲自来作证。你们现在还想要狡辩,简直是丧心病狂。”

“朕今日,免去你的官职,流放广南东路雷州。你的家眷,全部流放琼州。李家,一并抄没。”

“把这些人全部带下去。”

赵桓大袖一拂,禁军士兵立刻上前,把吴敏、李棁和孙傅迅速抓走,只剩下了其他一些跟着来鼓噪的官员和百姓。

主要的人拿下,赵桓对下面的官员却没打算一杆子全部打死。

要重拿轻放!

否则,打翻的人太多影响大,会影响到朝廷的运转。

同时,也不利于赵桓的名声。

要收拾这些人,只需要事后让皇城司的人,记录所有参与官员的名单。在后续的施政中,凡是参与这一次**的人都不可能得到升迁。

所有人只能原地踏步,乃至于遇到了事情不能胜任,就只能被处置,直至致仕为止。

这是参与的代价。

这也是不经过脑子,被人煽动的代价。

赵桓不会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说后续的处置,因为处置是悄无声息的。

他在台上站起身,看向辩论台吴敏一方要求阻止改革的官员和士子,掷地有声道:“吴敏、李棁、孙傅和徐秉哲等人,信誓旦旦的要阻止改革军制,更煽动你们一起论礼。”

“他们表面上忠于朝廷,实则大奸似忠。”

“实际上,他们包藏祸心,把你们当刀使,要利用你们。”

“现如今,有太上皇作证,让你们都见到了他们的卑劣用心,见到了他们的居心叵测。”

“按理说,朕应该处置你们这些人。可是你们来反对,是出于公心,也是希望朝廷好。尤其你们不知道吴敏等人的阴谋,是被人利用。”

赵桓说道:“念在尔等一片赤诚之心,朕今天网开一面,不处置你们。如果再有类似的事情,定斩不饶。”

“陛下圣明!”

人群中,忽然有了官员高呼。

这些跟着吴敏来参加论礼,且反对改革军制的官员和士子,都彻底激动起来,纷纷高呼陛下圣明。

一个个无比欢喜,对皇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无数人欢呼,因为幸免于难。恰是有这样的心思,所有人才喊得无比的卖力,陛下圣明的喊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喊声回荡,经久不息。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