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244章 期盼(大章)

傍晚,建国门派出所家属院。

吴芳华家在二楼,两居室不算多宽敞,可被她收拾得亮堂又整齐,阳台上摆着几盆绿植,叶子油亮油亮的,透着股精气神儿。

王建军提着个鼓鼓囊囊的网兜站在门口,“咚咚”敲了两下门。

“来了!”屋里传出吴芳华的声音,门“吱呀”开了,“建军来啦?快进来快进来。”

“小姨,给您带了些菜。”王建军笑着往里走,把网兜递过去。网兜里的反季节蔬菜绿油油的,嫩得像刚从菜地里摘下来,叶尖上还沾着点潮气。

吴芳华接过来掂量掂量,脸上乐开了花:“正好,我正愁中午没新鲜菜下锅呢。”她扭头朝里屋喊:“敏敏,快出来,你表哥来了!”

魏敏从卧室里应着声出来,齐耳短发衬得那双杏仁眼格外有神。虽说单眼皮,可机灵劲儿全在里头藏着。

她个子不算高,穿件简单的 T恤配牛仔裤,浑身都是年轻人的鲜活气。“表哥,你来啦!”

王建军瞅着魏敏,眉头皱了皱:“小敏,咋瞅着又瘦了?新闻采访再要紧,饭也得按时吃啊。”

吴芳华在一旁帮腔:“就是说啊,我跟她念叨多少回了,这丫头就是不听。建军,你这当哥的,可得帮我管管她。”

魏敏不服气地举起右胳膊,使劲比划着二头肌:“表哥,你可别被表象骗了!我这叫精壮,身上可有肌肉呢!”

吴芳华撇撇嘴,笑着摇摇头:“你们聊着,我去做饭。”说着就拎着菜进了厨房。

王建军在这儿熟门熟路,自己倒了杯水,走到沙发边坐下,问魏敏:“小敏,最近又在跑啥新闻?”

这话可搔到魏敏的痒处了,她压低声音,故意把气氛搞得紧张兮兮的,凑到王建军跟前说:“最近在查一起连环杀人案,那凶手凶得很,直接就抹脖子!”

她说着,还用手在王建军脖子上轻轻划了一下,“晚上可别随便出门哦。”

王建军被她这突然一闹吓了一跳,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魏敏见状,哈哈大笑起来:“哈哈,逗你玩呢!”

可没笑两声,她又收起笑容,正经起来:“表哥,说真的,我确实在查连环杀人案,专针对女性的。凶手特别狠,先奸后杀还毁尸体。

你可得跟身边的女性朋友说,别去火车站和荒郊野外,也别随便跟陌生人搭话。”

王建军一听,立马替她揪起心来:“你不也是女的?这么危险的案子,掺和啥?赶紧别查了!”

“我不怕!我是记者啊,职业操守搁这儿呢,真相必须给挖出来。”魏敏一脸笃定,

“而且凶手不敢在人多的地方动手,都是把人骗到荒郊野外,尤其专挑对京城不熟的外地人。我有反侦察意识,真遇上他,他骗不了我不说,没准还得被我逮着!”

王建军还想再劝,门突然响了。

魏敏坐着没动,王建军只好起身去开门。他本以为是姨夫魏所长回来了,开门一看,是见过两面但不算熟的派出所民警白晓燕。

王建军愣了下,才开口:“白警官,您来了。”

白晓燕也没想到开门的是王建军,脸上闪过一丝意外。她身材高挑,警服穿在身上更显干练,短发利落地贴在耳边,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一看就是干活利落的性子。

吴芳华听到动静,从厨房探出头来,看见白晓燕,立马热情招呼:“晓燕来啦?快坐快坐。建军,给晓燕倒杯水。”

魏敏也赶紧起身,拉着白晓燕坐沙发上,迫不及待地问:“白姐,你知道那起针对女性的连环杀人案不?”

白晓燕刚要开口,吴芳华从厨房走出来,对着魏敏训道:“人家晓燕刚下班,你就别问工作上的事了。敏敏,进来帮我做饭。”

白晓燕见状也起身想去帮忙:“吴阿姨,我来搭把手。”

“不用不用,你在客厅坐着歇会儿,刚下班肯定累了。”吴芳华连忙摆手,拉着魏敏进了厨房。

客厅里就剩王建军和白晓燕,气氛一下子有点尴尬。王建军拿起桌上的热水壶,给白晓燕倒了杯茶水。白晓燕接过茶杯,轻声说了句:“谢谢。”

王建军坐在白晓燕旁边的沙发上,心里头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

他偷偷瞟着白晓燕,警服穿在她身上,利落又精神。这时候脑袋里突然蹦出个念头:小姨该不会是想让我俩相亲吧?

可他很快又摇摇头把这念头甩出去——自己是外地农村来的,人家白警官是京城人,还是警察,条件这么好,咋可能看得上自己呢?

厨房飘来炒菜的香味,没一会儿,吴芳华就把饭菜端上了桌。四个菜一个汤,摆得满满当当。“快吃快吃,尝尝我的手艺!”吴芳华热情地招呼着。

吃饭的时候,魏敏忍不住又打听连环杀人案:“白姐,那连环杀人案有进展不?听说那个**把女受害人的胸都割了,老凶残了。”

白晓燕夹了口菜,慢悠悠地说:“这案子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而且就算知道,也不能随便告诉你,这是规定。”

吴芳华在一旁听了,又开始数落女儿:“一个姑娘家,老盯着爆炸案、凶杀案干啥?多危险。多采访点民生新闻,比如哪里菜丰收了,哪个小区搞便民活动,这不挺好?”

魏敏撇撇嘴,没说话,闷头扒拉着碗里的饭,这白警官年纪不大,跟她爸一样的做派,没趣的很。

吴芳华见状,赶紧给白晓燕夹菜:“晓燕,多吃点。”

“谢谢阿姨。”白晓燕笑了笑。

吴芳华也乐了:“甭客气,就跟在自己家一样。”

王建军越听心里越不自在,捏着筷子的手紧了紧。

饭后,白晓燕起身告辞:“吴阿姨,我先走了,谢谢您招待。”

“再坐会儿呗?”吴芳华挽留道。

“不了,我还有事呢。”白晓燕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白晓燕走后,吴芳华让女儿去厨房刷碗。魏敏不满地嘟囔:“为啥又是我刷?”嘴上抱怨着,见吴芳华瞪着自己,还是不情不愿地进了厨房。

客厅里就剩吴芳华和王建军。

吴芳华看着王建军,笑眯眯地问:“建军,你觉得咋样?”

王建军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小姨问的是啥,可还是装傻:“小姨,啥咋样啊?”

吴芳华瞪他一眼:“还装!我问你,白警官咋样?”

王建军知道躲不过去了,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小姨,我跟人家不合适。”

吴芳华反问:“咋不合适了?你没看上白警官?”

“不是我没看上,是人家条件太好了……”王建军没好意思说自己配不上,低着头,声音越来越小。

吴芳华却压根不这么想:“你俩以前虽说认识,但这是头回坐一块儿吃饭吧?人啊,就得多接触、多了解,才知道喜不喜欢。

白警官条件是好,可你也不差啊。你现在是蜀香居的采购经理,每个月挣的比她还多。

以后跟着李哲好好干,肯定能挣更多。你得自信点。”

她顿了顿,一锤定音道:“过两天白警官休假,你俩单独吃个饭。你来京城这么久,也没出去玩过,正好让她这个本地人带你转转,熟悉熟悉京城。”

王建军一听,连忙摆手:“这不好吧?”

“有啥不好的,处处看呗。人家都没说不乐意,你瞎操心啥。”见王建军还要说啥,吴芳华直接打断,“就这么定了。”

吴芳华知道姐姐一直对外甥有亏欠,而因为种种缘故姐姐在港岛没办法回来,她作为王建军的小姨,有义务给对方说个好对象。

王建军看着小姨那不容置疑的样子,心里头五味杂陈。觉得自己确实高攀了白晓燕,可一想到能和她单独吃饭,心里又隐隐有点盼头……

哎,我这是咋啦?

……

晚上九点多。

四月的晚风带着初春的凉劲儿,掠过苏州胡同七号院的灰瓦屋檐,把槐树叶吹得沙沙响。

胡同里的路灯刚亮起来,昏黄的光晕将路边老槐树的影子拉的老长。

谭静雅推着自行车走进院门,铁环碰撞门轴的“吱呀”声刚落,后院就传来一阵狗叫声。

自从李哲搬到后院,她每天晚上回家都能听见狗叫,不光不觉得烦,反倒心里踏实。

她把自行车停在后门门口,拍了拍裤脚的尘土,转身进了西厢房。她洗了洗脸,换了身月白色的确良衬衫和蓝色卡其布裤子,从五斗柜上拿起那个用红绳系着的礼物盒子。

她出了西厢房,见金子趴在北屋门口,抬头瞅了她一眼,又温顺地低下头去。她挺喜欢这条狗,感觉比自己的‘煤球’更贴心,甚至都动了自己也养一条的念头。

走到北屋门口时,屋里正传来电视里熟悉的笑声——是今年春晚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进来吧。”李哲的声音混着电视声传出来。

推门而入的瞬间,一股淡淡的红酒香气飘了过来。

李哲正坐在左侧的红木沙发上,手里端着个高脚杯,绛红色的酒液在杯里轻轻晃着。他今儿穿了件浅灰色的针织衫,衬得身子更显挺拔。

见谭静雅进来,他笑着放下酒杯起身:“谭姐来了,快请坐。”

谭静雅把礼物递过去:“李老板,这是送您的乔迁礼物。”

“谭姐太客气了,我从前院搬后院,就几步路的事儿。”李哲接过盒子打开,眼睛一下子亮了——里面是一套紫砂茶具,壶身润得像玉,壶嘴弧度也好看。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壶身的纹路,心里头一阵欢喜。

上辈子他就爱收集茶具,最贵的一套才一百多块,料子和做工跟这套压根没法比。

“知道你爱喝茶,就挑了套茶具。”谭静雅看着他高兴的样子,嘴角笑意更深了。

李哲小心翼翼地把茶具摆到博古架上,之前周永强送的那套放东厢房接待客人,这套留书房自己用正好。

对于真喜欢喝茶的人来说,茶具哪有够的?隔三差五换着用,喝茶的滋味都不一样。

“我很喜欢,谢谢谭姐。”李哲指着茶几上的红酒问,“谭姐,这是前几天刚买的红酒,要不要尝尝?”

谭静雅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不太会喝酒。”

李哲给她倒了杯热水。

谭静雅接过水杯喝了一口,从红色背包里掏出个账本:“咱们 2月 25号开业,之前 2月份的账已经算了。今儿是四月一号,我把三月份的账做出来了,您过目。”

李哲接过账本,借着台灯的光仔细看着。

3月份总营业额 21342元,毛利 8880元,扣除杂费 3800元,纯利润 5080元。

他指尖在数字上轻轻点着,心里头暗暗点头——这成绩比预期的还好。80年代末的京城,一个川菜馆能有这利润,相当不错了。

“除了基本工资,要不要给员工发奖金?”谭静雅轻声问。她虽说也是股东,但占股比较少,餐厅的事还是李哲说了算。

李哲放下账本,语气肯定:“必须发!”

他拿起笔开始盘算,“这个月利润不错,得让大家都高兴高兴。收入高了,服务才能跟上去,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

他拿出钢笔,笔尖在纸上沙沙响,“谭姐你是经理,这个月达到预期营业额了,您的奖金 280元。”谭静雅的工资不算高,只有提高奖金,才能增加对方工作的积极性。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谭静雅,见对方没有反对,继续说:“采购经理王建军,给 80;林巧梅领班做得好,给 60;后厨师傅们每人 50……”

谭静雅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心跳莫名快了起来。工资加分红再加这 280元奖金,这个月能拿到一千出头,这都赶上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离婚后她一直愁着以后的日子,压根没想过能挣这么多。

李哲写完奖金分配方案递给她,自己端起红酒抿了一口,看着她眼下淡淡的青黑,语气放柔了些:“谭姐,你最近人瘦了不少,工作要紧,身体更重要。”

谭静雅愣了一下,抬眼看向李哲,眼里满是疑惑。

李哲这突如其来的关心,让她有点紧张,捧着水杯的手指都收紧了,脸颊微微发烫。

“你哪天累了就倒休,让王经理和林领班多盯着点。”李哲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地说,“正好也能培养培养他们。”

这话让谭静雅心里咯噔一下,刚才的紧张劲儿还没过去,又添了层担忧,柳眉不自觉地蹙了起来。

王建军是李哲的表哥,李哲让自己培养他,莫非是想让他代替自己?

她抿着唇没说话,手指在账本边缘反复摩挲着。

李哲看出了她的顾虑,轻笑一声解释:“谭姐你别多想。我是担心你天天这么辛苦,身体扛不住。再一个,一家公司不能只靠一个人撑着。

比如说,咱们餐厅生意越来越好,以后可能会开分店。到时候您可能要去更大更好的新店,要是公司没培养出其他人才,您走了这家店咋办?”

谭静雅诧异道:“李老板,您有开分店的想法?”她所有的钱都投进了这家餐厅,精力也在这家餐厅上,根本就没想过那么远。

李哲又喝了一口红酒,缓缓的说:“暂时还没有,我就是打个比方,就算要开,也得等今年冬天了。”

李哲作为大股东,这个月的分红收益有三千多,虽说不算少,但跟其他的生意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李哲顿了顿,放下酒杯,“实话说,反季节蔬菜的发展比想象中快,等过两年反季节蔬菜多了,京城餐厅冬天也就不缺菜了。

所以咱们要开分店,今年冬天最合适,还能借着反季节蔬菜的稀缺性,把新店名气打出去,吸引客人。

但开分店的前提是,咱们得有足够多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新店是盈利的。我想这一点,您应该比我清楚。”

谭静雅点点头:“李老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她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李哲又提醒:“谭姐,您不光是蜀香居的经理,也是股东啊。”

谭静雅知道李哲是在点拨自己,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会好好带王建军和林巧梅,让他们尽快能独当一面。”

电视里的小品正好演到精彩处,两人都笑了起来。

李哲端起红酒跟她的水杯碰了碰:“祝咱们餐厅生意越来越好!”他喝了一口酒,见对方喝的是水,总觉得差点意思,倒也没说啥。

谭静雅许是没了之前的拘谨,又或许觉得光喝水不太礼貌,给自己倒了浅浅小半杯红酒,跟李哲碰了碰杯:“李老板,我敬您一杯,谢谢您这段时间的照顾。”

她一口喝掉杯中的红酒,眼里透着对未来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