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尸逆袭:从汉末小兵到无敌大帝 第642章

();

常言道:拿人手软,吃人嘴短。

王通将那些世家送来的礼,全部推给“冀州教化基金会”。

由于“冀州教化基金会”是一个公益组织,还是不收任何手续费和提成的那种公益组织。

因此,就不能算是王通收了那些世家的礼,以后王通办事时就可以坚守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

(备注:再次声明,公平公正公开是褒义词,不是贬义词。不懂的去问一下小学的语文老师。)

除此之外,募资助学从大道理上来说,是弘扬圣人之道。为那些捐资者刻碑,是为他们扬名,让他们流芳百世,让后人记得他们,让他们的子孙享受他们的仁德大爱而带来的福泽。

这可比捐资给某某寺养酒肉和尚有意义得多。

所以,沮授才由衷的感叹王通好手段。

……

对于在冀州办学的事。

王通还是要做的!

就比如说这次冀州官吏调整的事情,如果没有王通在并州这……六年办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王通肯定要再次被世家们控制得死死的。

因为离开了世家,就没有人帮王通治理地方。王通必须向世家妥协,看他们脸色,答应他们的条件,由着他们胡来。

而有了这六年培养出来的学生,王通对世家的依赖就会小很多,不再完全受制于人,权力也就会更多的集中到王通的手中。

但是,又不能大办。

要适可而止。

冀州不同于并州和幽州。

王通能在并州疯狂办学,是因为并州世家很少,而且并州最大的世家就是太原王氏。有太原王氏鼎力支持王通,并州的其它世家都不敢闹事。

能在幽州大力办学,也是因为幽州世家的势力较小,又被毒士贾诩巧立名目,以“通胡”的罪名清洗了一次又一次。

但是,冀州却不行。

冀州的世家势力太强大了,王通必须做出一些让步。所以:

冀州不办亭学,只办乡学、县学和郡学;上学不能免费,必须上交学费。黔首之子可以上学,但得交钱;乡学和县学没有奖学金和贫困学生扶持金,只有郡学和州学才有。

这些措施,估计还会遭到世家们的反对。但是,这已是王通的底线,如果有人还想闹腾,王通不介意再派贾诩去对付他们。

……

除此之外,王通也使出一个杀手锏。

那就是办图馆。

这个时代的书籍,都被世家所垄断,而且书籍非常贵。虽然随着纸张的改良和雕版印刷的出现,书籍便宜了不少,但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看书也还是非常困难。

这一点,就算到了唐宋时期,百姓家的孩子也很难接触到丰富的书籍。

因此,王通又让工匠们搞出活字印刷,大量印刷书籍,在每一座县府和学堂,至少都要修建一座图书馆。

建馆和购书的钱,鼓励世家捐资,在图书馆前为捐资者刻碑,为他们扬名。

敢火烧图书馆者。

杀无赦,夷三族!

……

谈完了教育的事情之后,还得再谈谈民生。

冀州连续两年战乱,对民生伤害很大。由于王通现在财政尚有盈余,又在邺城府库中缴获了不少钱粮。

遂决定给予冀州免税半年,半年之后的税收,参照并州和幽州的十税一。

同时派出官吏收容流民,将抛荒两年以上的土地收归县府,分配给流民耕种。

具体的安排,全都交给沮授这个冀州刺吏去做。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