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第 1861章 远近亲戚

李君璠好好一个高门子弟,生生把自己干成了上门女婿。夫妻二人除了晚上回自己家睡觉,其他时候多是在王家消磨。

旁的男人一去岳家就不自在,李君璠却甘之如饴。他就喜欢这种热热闹闹的氛围,甚至不吝于指教王家子弟弓马武艺。

初时,众人以为他是逢场作戏装样子,结果亲成了,孩子都生了,依旧如故。

以前说王宝琼情迷心窍,情人眼里出西施,没想到当真是个好脾性的。

这会就只能感慨她眼光“毒辣”,下手够快了。

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王家很是满意这个女婿,只是没想到变故来得那么快!

朝廷兴东征,他们眼睁睁看着兵马从自家地界上浩浩荡荡地经过。他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揣测着这场战役能否一战踏平高句丽,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世事难料,就在众人沉浸在战事的猜测中时,中原转运粮草的杨胤竟然造反了。兵马不得不呼啦啦地往回撤,原本气势如虹的东征计划瞬间化为泡影。

在这场变故中,唯一与李君璠和王家有关的,就是那位曾经写信求亲的长兄李君玘,临危受命官复原职,统帅洛阳兵马平叛。

再往后的消息让人不忍听,乱平了,李君玘却战死弘农宫,为国捐躯。

李家当家做主的人成了行二的李君璞,他写信召在外的李君璠,让他回长安,官缺都寻摸好了,光鲜亮丽的宫中禁卫。

前程似锦,王家自然没有阻拦的道理。

于是在王家的姻亲圈子里,王宝琼就是高嫁的典型例子。

女眷们对此尤其有共鸣,原来世上的好男人没死光,只是她们没遇上罢了!

别听那些“能看上你就不错了”的丧气话,她们凭什么没有过好日子的资格!

王宝琼当初若是认命,或许只能嫁个小乡绅。结果她“争”了一回,就把自己送进了公府门第,如今更是要去长安享福了。

旁人的艳羡王宝琼并非不知,只是她抱着贪睡的李弘安上马车时,心中打定主意,如果在长安过不好,她就带着儿子回来。父母兄弟总不会不给娘俩一口饭吃。

等到王宝琼在长安站稳脚跟,往家中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她告诉家人,李君璠回京,全因李君璞要带着侄子外放,需要人看家守业。偌大的宅邸,依旧是夫妻俩关起来来过日子。

李君璠在千牛卫的上司是李君璞的挚友,自是对他照顾有加。

李家的亲戚皆是通情达理,街坊邻居和善可亲……竟然有些乐不思乡的意味。

王永康两手一摊,“家里总担心她是报喜不报忧,就让我顺道来看看。”

天知道,从前王永康和王宝琼别说对方的长相,连名号都不清楚。

他又能看出什么呢?就算夫妻俩当真有矛盾,也不可能当着外人表现出来,怎么瞧都是一副和美的样子。

好在现在孩子生了,虽然是个女儿,但回去总算能有所交代了。

等到了洗三那日,王永康带着一篮子红鸡蛋去往李家。

因着男女有别,还特意从府里借了一个通晓礼数、能言善道的嬷嬷,替他瞧一瞧王宝琼的境况。

虽是李家这一代第一个女孩子出生,但李君璠夫妻俩秉着不折腾孩子的想法,并未大办。

邀请的宾客只有李家的亲戚,并几个要好的朋友。

王永康到时,一人正开着李君璠的玩笑,“你当真请假回家陪娘子坐月子?”

李君璠和上司关系好,请假轻而易举,倒也并非请完整月,只是调了一些班次。

李君璠无奈的笑道:“家里如今小的小,弱的弱,我不照应着能怎么办?”

现在和李家关系最近的女眷,就是几位表嫂,关系隔了几层。

反正伺候月子这种事,李君璠又不是没做过。

见王永康到来,李君璠连忙同众人介绍,这是王宝琼娘家的亲戚,如今在幽州大营任职。

这些人多是长安本地高门子弟,王永康压根插不进去话,只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偶尔眼神放空落到厅内的花瓶摆件、门外花草树叶……直到他看到一个穿着水红衫子,臂跨竹篮的身影。

等到归程时,王永康才向嬷嬷打听,王宝琼的情况。

嬷嬷一副讨喜的模样,“王娘子瞧着气色尚佳,小娘子玉雪可爱,定是个美人坯子。听说郎君来了,王娘子很是道谢了一番。”

接着说起一些边角料的事情,“李家待王娘子很是周到,问过大夫,外间摆着冰盆,稍减暑热。”

谁不说这手笔阔气呢!虽然潜意识里认为孕妇不宜用冰,但李家既然询问过大夫,那便有了一道“免死金牌”。

上无父母兄嫂管束,夫婿又纵着,王宝琼的日子的确是逍遥又快活。

王永康旁敲侧击地问道:“后面进去的那位穿水红衫子的娘子是何人?”

嬷嬷回忆一番,“约莫是王娘子的娘家人,送了一篮红鸡蛋并一块金锁片来。”

女子生产,娘家人多要送红鸡蛋贺喜。本来轮不着王永康送,毕竟他们的关系太远了。但谁叫独在异乡,就这一两门亲戚呢!

送红鸡蛋就表示他们不是男方,而是女方的家人。

嬷嬷毫不意外王永康不认识赵璎珞这件事,如果一个是父亲这方,一个是母亲这方,不认识很正常。

甚至有些枝繁叶茂的家族,同宗子弟之间不相熟都是常事。

王永康再问道:“你瞧那位娘子与王娘子关系如何?”

嬷嬷肯定道:“当是闺中密友,王娘子让那位娘子空闲时来陪一陪她。”

“不知王娘子哪位表嫂就在旁边道,‘说说话就成,其他的可不兴,等出了月子再好好玩’。”

显然连李家的亲戚都知道这位“娘家人”。

一回到府里,王永康立刻找上赵嘉佑打听,“你听说过尧夏王氏吗?”

赵嘉佑愣了好一会儿,回忆道:“我们两家好像几十年前结过一门亲。”

王永康一拍大腿,“这就对上了!”

前些时候王永康没将亲戚关系说透,所以赵嘉佑根本不知王宝琼出自尧夏王氏。

他们在同一片大地界上繁衍生息几百年,细细掰扯起来,家家都是远近亲戚。

关键在于,要找到那个“赚差价的中间商”。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