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242章 风

刘道规扫了一眼周围光秃秃的大地,别说树木,就连青草都没几根……

七八万燕军驻扎在这里,将周围的树木杂草全都砍光。

要打造攻城器械,就必须从尼丘山上运木头过来,至少要耗费两个月,即便造出来了,也不一定能攻破这座坚城。

两个月后,天下什么形势还说不定。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还是跟以前一样,熬,看谁能熬得过谁。”

这年头攻打任何一座城池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今有鲁郡和兰陵作为后方,泗水完全掌握在手中,基本切断了与南面高平的联系,任城实际上是一座孤城。

而且城中肯定乏粮。

当然,没有粮食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能吃的东西很多,关键还没有援军,平幼死守此地没有任何意义。

一次次的胜利,没有任何人质疑刘道规的决断。

众将纷纷点头。

军令一下,奴隶和青壮们忙碌起来,从船上取下木料、毡篷,及各种工具,敲敲打打,挖掘土垒。

半日功夫,一座营垒坐落在泗水西岸。

任城被围,南面的高平也不能放过,刘道规让刘钟率水军大张旗鼓南下,每日鼓噪。

燕军诸部,伤亡最大的是慕容宙。

慕容绍都是骑兵,见事不妙,掉头就走,而慕容宙以步卒居多,被刘钟按在泗水岸边,狠狠摩擦了一顿。

九百吴兴子弟杀的他们丢盔弃甲。

这时候卷土重来,慕容宙必然提心吊胆。

反正无论如何都不会强攻城池,在刘道规眼中,士卒的性命远比城池土地更重要。

贪多嚼不烂。

从战略全局来看,泗水北岸的瑕丘攻破后,制水权完全落在刘道规手上,任城和高平注定无法长久。

当然,燕国若是不计代价,可以投入大量国力进来,刘道规也无可奈何,毕竟燕国是北方霸主,不是自己这种小势力能对付的。

但慕容垂立国以来,连年征战,穷兵黩武这么多年,不仅不休养生息,还与魏国大战,根本没有多少精力投入在南面。

刘钟隔三岔五的登岸,也并非完全的虚张声势。

有时也会发动一两场夜袭,或者劫掠周边的城池,扰的慕容宙不得安生。

一天、两天,对峙之中,时间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已是秋收,泗水之东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新奴隶的加入,让幢民们不用像以前那么辛劳,提着鞭子在田垄上巡视。

只要给一口吃的,奴隶们比谁都勤快。

任城和高平这边,燕军龟缩不出,失去了进攻的勇气,刘道规带着部曲赶往平阳城。

第一时间抚恤阵亡的三百六十一幢兵家眷,和五百二十七名奴隶、青壮。

子嗣没长大的,有八幢供养,年满十六的,每人分五十亩田。

还有那些伤残的将士,刘道规亲自探望,送去猪羊和粮食。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慕容绍、慕容宙、王晏联手玩了一手瞒天过海,又是甲骑又是甲士,危机关头,奴隶和青壮悍不畏死,以血肉之躯撞向慕容绍的甲骑。

仗打赢了,伤亡也不小。

还有吴兴子弟和征虏中兵,全军阵亡一千八千余众,伤者不可计数。

不过战果也非常辉煌,击溃了慕容绍和慕容宙,斩王晏、慕舆根,斩俘一万七千余众。

燕国在兖州的势力遭到重创。

之前参与瑕丘之战的奴隶,有四百多人转为幢民,不仅分了女人,还分了一间茅草屋,有功之人,刘道规直接升为列长火长,分三十亩田地。

土地、女人、屋舍,这时代的人一辈子所求,不过如此而已……

“从今往后,参军便是我等再生父母!”

几个十七八九的新幢民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这些人中既有鲜卑人,也有丁零人。

但根本没人在乎他们是什么族群,北方这么多年的混战,也让各族缓缓融合。

而在战场上,这些人高喊“驱除胡虏、复我河山”,比幢兵还要响亮。

晋室虽然衰弱,却是这片土地上毫无疑问的正统。

鲜卑、匈奴、乌桓、羌氐,自东汉始,便是中原王朝的爪牙。

胡人强横一时,却如走马观花一般,难以长久,晋室皇权不振,为士族门阀所制,却也稳定了八十余载。

淝水之战,增添了几分晋室的正统性。

但凡是正统,就有人追随。

刘道规的种种举措,让新加入的奴隶眼红不已,干起活来分外卖力。

规则其实很简单,即便没有战功,十年之后也能转为幢民,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日子过的不再是一潭死水。

两个月下来,偷逃的奴隶不到百人,大部分都是内部揭发出来的。

人头砍下,挂在田间地头,奴隶们越发温顺起来。

“报,高平郡慕容宙昨日率残军向东退向单父,刘督护已占领高平!”斥候从泗水西岸赶来禀报。

“任城郡如何?”

“平幼部仍负隅顽抗。”

“任城粮食肯定吃光了,阿罴的仇也该报了!”刘遵恨恨道。

他与刘黑罴关系最好,连女人都一起睡。

刘道规心中一阵黯然,这几年阵亡的兄弟越来越多,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伤亡不可避免,“回任城大营,看看是他平幼的骨头硬,还是我们的刀硬!”

两百部曲一同上马,向西而去……

吴郡,海盐。

“刘都督还没有回信吗?”刘裕郁闷不已。

这几个月,他与妖贼大小十余战,半个月前,选募敢死之士三百余,脱甲胄,执短兵,鼓噪而出,堂而皇之的攻打妖贼大营,斩贼帅姚盛!

五日前,又偃旗息鼓,假装不敌,撤出海盐城,妖贼蜂拥而入,刘裕反戈一击,大破其众,斩杀三千余众。

妖贼胆气为之夺,不敢再来围城。

但毕竟手上只有这数百人马,越打越少,越打越疲,得不到兵力补充。

刘牢之器重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暗中提防,刘裕刘道规兄弟二人的名头在北府军越来越响亮,隐隐有超过刘牢之的架势。

而刘牢之本就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

从来不肯给他增兵,也不采纳他的出兵之策。

海盐城的这几百人马,还是孟龙符、蒯恩、沈田子等人带来的部曲。

不增兵也就罢了,他却一直待在山阴,坐山观虎斗。

致使妖贼再一次席卷吴郡,裹挟十余万青壮。

孟龙符怒道:“兄长还不明白吗?刘都督实在养寇自重,根本不想管朝廷的死活,也不顾京口父老的性命!”

蒯恩淡淡道:“妖贼没了,北府都督坐不坐的稳还是两说。”

朝廷大张旗鼓的扶植高雅之,又在广陵京口安插了王愉和王恺兄弟二人,明显是想挖刘牢之的墙角。

吃一堑长一智,刘牢之以前吃过不少亏,现在当然不肯卖力。

但他按兵不动,让刘裕成了孤军。

沈田子道:“吴郡已废,吴兴被刘参军经营多时,设有屯田,不如暂避其锋,招募青壮,补充兵力,休整数月后,再与妖贼争锋。”

海盐濒临大海,附近百姓早就逃散,无以养军,若不是刘牢之每隔一个月,会送些粮食过来,刘裕早就坚持不住了。

“我军若退,妖贼越发肆无忌惮,无人能制,届时北上丹徒,为之奈何?”刘裕望着众人。

京口隶属于晋陵郡丹徒县。

贴着吴郡,位于太湖西北面,而吴兴在太湖之南,刘裕一旦退兵,妖贼肯定要北上。

这时斥候从北面赶来,“报参军,妖贼大军乘北上,直扑丹徒!”

城墙上顿时沉默起来,气氛也变得凝重。

朝廷从京口抽调走了刘轨、诸葛侃、高素诸军,防守建康,而刘牢之的大军一直停留在山阴,京口已经是座空城!

除了江北广陵的高雅之部,再无其他兵力……

而目前形势,刘牢之想养寇自重,朝廷也想借妖贼的削弱北府军,所以绝不会驰援京口。

“当速速向都督求援,他总不会不管京口父老的死活吧!”

几个老卒声音颤抖。

城中大部分人的父母妻儿都在京口。

孟龙符道:“莫要忘了,前年抵御翟辽时,刘都督就将两个孙子,和一部分北府精锐的家眷迁往彭城!”

刘牢之只有一个儿子刘敬宣,如今正在建康为质。

所以根本不会在乎京口父老的死活。

“现在求援已经晚了,山阴距京口六百里,至少十日路程,妖贼从沪渎乘船北上,三日便可登陆京口,唯今之计,只有靠我们自己。”

刘裕声音平和,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其他人也逐渐镇定下来。

这个时候慌也没什么用。

“愿随参军赴死!”众人纷纷拱手。

他们的家眷都在京口,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会放弃。

而跟着刘裕抵御妖贼的这几个月,无不被他的智勇折服,连沈田子都心甘情愿留在麾下效命。

“刘都督不救,我们救,全军轻装简从,只带三日之粮,立即启程,倍道而行,驰援京口,与贼决一死战。”

刘裕指着北面。

天高海阔,大风席卷,飞云横渡,几只海鸥在天幕上恣意翱翔……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