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粮食是根基,根基稳了,我们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后续的粮食入库、储存、调配,务必做好,不能出任何纰漏。
另外,红薯、土豆虽然高产,但储存不易,要尽快向百姓推广正确的窖藏方法,同时,也可以考虑加工成红薯干、土豆粉,延长保存时间,也丰富百姓的食物种类。”
宋清和连忙应下:“是,大人,下官明白,立刻就去安排。”
林萧又看向李德全:“德全叔,农闲时节,也不能让百姓闲着。水利设施要继续完善,道路也要继续修建,特别是通往各县、各重要集镇的官道,要加宽加固。
另外,作坊那边也要跟上,新农具要加紧生产,为来年春耕做好准备。”
“诶!林萧哥放心!”李德全拍着胸脯保证,“现在老百姓心里有盼头,干劲足得很!不用催,都抢着干活呢!”
该交代的都交代得差不多了,林萧正准备结束会议,李德全却忽然面露一丝迟疑,欲言又止。
“德全叔,还有事?”林萧问道。
李德全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林萧哥……是这么个事。最近这段时间,从东边,还有南边一些地方,逃过来不少难民。一开始只是零零散散几家,现在是越来越多,成群结队的往咱们这边跑。”
他皱着眉头:“这些人拖家带口,衣衫褴褛,看着怪可怜的。各县的关卡都拦着,不知道该怎么处置,特来请示您……”
宋清和也补充道:“大人,据报,逃来的难民中,不少人是听说了我们青麟郡的安稳和富足,特意跑来投奔的。
只是……数量确实不少,粗略估计,怕是已经有数万之众,后续可能还会更多。
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恐怕会对各县的治安和管理造成不小的压力。”
管理大量流民,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乱。
林萧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吟片刻,问道:“以我们目前的粮食储备和管理能力,能否接纳这些人?”
宋清和与李德全对视一眼,快速心算了一下。宋清和率先开口:“大人,粮食方面,以我们目前的储备,再多养活几十万人也不成问题。
只是住所、衣物、以及后续的管理、安置,需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
李德全也点头道:“管理上确实有些麻烦,但也不是不能克服。
咱们村一级的架子都搭起来了,只要人手足够,把他们打散分到各村镇,纳入管理,应该能稳住。而且……这些人里,青壮劳力也不少。”
林萧听完,心中已有了决断。
他现在最缺的是什么?不是粮食,不是武器,而是人口!
无论是开垦更多的土地,发展手工业,还是扩充军队,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作为支撑。
这些逃难而来的百姓,虽然暂时是负担,但只要安置妥当,他们就是未来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传我的命令,”林萧站起身,语气不容置疑,“所有逃难至我青麟郡境内的百姓,一律接收!”
“啊?”李德全和宋清和都愣了一下。
林萧继续道:“在各边境县城设立临时安置点,对所有进入的难民进行登记造册,检查身体,发放临时身份证明和少量口粮、御寒衣物。”
“然后,根据他们的籍贯、特长,以及各县的接纳能力,将他们分批安置到各村镇。
优先安置在那些地广人稀、需要劳动力的地区。”
“告诉他们,只要遵守我青麟郡的规矩,服从管理,肯出力气干活,就能在这里获得土地,吃饱饭,过上安生日子!愿意加入‘以工代赈’的,按劳计酬,表现优异者,可优先获得田地和农具。”
“至于管理压力……”林萧笑了笑,“正好,这也是对我们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和锻炼。
人手不够,就从现有民兵、村干部里抽调,或者从表现好的难民里选拔。规矩要立好,奖惩要分明。有趁机作乱、不服管理者,严惩不贷!”
听着林萧条理清晰、有条不紊的安排,李德全和宋清和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眼中再次充满了敬佩。
“是!大人英明!”两人齐声应道。
林萧点了点头:“具体章程,你们尽快商议出来,报给我看。记住,要快,也要稳。去吧。”
“是!”
众人领命,带着满心的振奋和新的任务,离开了议事厅。
林萧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天色。接收数万甚至可能更多的难民,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只要能将这些人消化吸收,他的实力,将再次迎来一次飞跃。
乱世之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