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跌跌撞撞写了一个多月,终于是明天要上架啦。”
那么。
关于这本书,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2003年,欧冠决赛,老特拉福德球场。
舍甫琴科罚进制胜点球的瞬间,AC米兰替补席沸腾了,而尤文图斯这边——皮耶罗蹲在草皮上,布冯仰头望天,戴维斯狠狠踹了一脚广告牌。
电视转播镜头扫过看台,贝克汉姆西装革履地坐在VIP包厢,身旁是刚拍完《黑客帝国》的基努-里维斯。
三天后,《太阳报》头版是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的转会绯闻,而体育版角落里,写着:“尤文图斯中场戴维斯或遭清洗”。
那一年,足球正在死去,也在重生。
商业化吞噬着最后的浪漫,手机摄像头还没对准更衣室,C罗和梅西还在青年队加练,而罗纳尔多的膝盖已经快撑不住他的天赋。
——我想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这不是一本传统足球小说。
我给它最初的定义是,这是一部“以足球运动员为职业的年代文”。
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野心。
也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初原因,是我自己想看,所以我来写了,即便可能力有不逮。
我想写的,不仅仅是一个球员的成长、一场比赛的胜负,或者一个俱乐部的兴衰。
我想写的,是一个时代——足球从古典走向现代,从纯粹走向商业,从地域荣耀走向全球狂欢的转型年代。
我想写的,是一群人——那些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却又在镁光灯下迷失自我的天才们。
我想写的,是一种生活——顶级球员的光鲜与挣扎,名利场的浮华与虚无,以及竞技体育最残酷的真相:赢家通吃,输家遗忘。
为什么是“年代文”?
我想尽可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足球黄金时代(90年代末-2010年代),那时的足球还没有被算法、社交媒体和资本彻底异化,天才们还能靠纯粹的才华改变命运。
我想尽可能记录一个行业的变迁——从本土青训到全球化造星,从更衣室**到品牌代言战争,足球不再只是22个人的游戏,而是一门价值千亿的生意。
我想尽可能探讨一个职业的悖论——当你的热爱变成工作,当你的梦想被标上价码,当你的成功取决于别人的评价,你还能记得最初为什么踢球吗?
...
以及。
贯穿整个书的核心宗旨“G.O.A.T”。
罗伊没有父亲,某种意义上这个词组就是罗伊的父亲。
关于他所有的设定,都是为这个词组服务,甚至包括他的名字ROI,法语中“国王”的意思,当然这个词发音作“罗伊”是英语音译。
一切与之相悖的设定和剧情都被排除:
最先被排除的设定就是国足。
这是个无奈的现状,足球与其他运动的GOAT结算方式不同。
例如篮球,国籍无所谓,奥运会无所谓。
你只需要把七个总冠军,六个MVP甩到丹子脸上,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我封你为副GOAT,即可。
所以一开始有些朋友,质疑我为什么不写国足,说写国足成绩好。
问题我压根就不是来写足球文的,也不是来靠足球文冲成绩的。
我是来写一个历史最佳职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的。
我是为了这口醋包的饺子。
我敬佩舍瓦的“欧冠就是我的世界杯”。
但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催眠,如果强大的苏联队还存在,他的话将变成:“拿下世界杯,献给党和人民”。
我需要考虑的是:世界杯冠军就是必选项,还不能只有一个。
因此果断排除了(克罗地亚、捷克、比利时等有过“黄金一代”窗口期的国家队)。
黄金一代意味着昙花一现,意味着这些球队没有长达二十年的稳定争冠能力。
接着艰难排除以下选项:
西班牙(盛极一时适合当反派)。
英格兰(偶尔闪光,长期失望)。
巴西(已有球王,美洲杯含金量低于欧洲杯)。
阿根廷与葡萄牙(即使队内老大,老二也将荣誉数据全方位盖过贝利、马拉多纳,实现一门双王。
届时,我的评论区将会充斥“里奥呦西”或者“阿伟罗跪下”)。
以及我的主队德国(金球奖同等数据、荣誉获奖难度大)。
而意大利与荷兰杀入三强后以微弱劣势落选(非五大常任理事国,后期场外剧情不如法国)。
接着我围绕这个词给罗伊做了大量设定:
包括但不限于:如何让他,荣誉强于梅罗、数据优于梅罗、长相帅过梅罗、故事传奇性吊打梅罗、以及商业运作模式向贝克汉姆看齐。
这点就不超越了,小贝的商业运作方式有些过分浮夸,只需借鉴一二即可。
像维多利亚这样的营销天才老婆也不是谁都能找到的,我越查资料越敬佩,很想找她当经纪人。
之后我开始给他注入人设:一些姆巴佩、一些C罗、一些穆里尼奥、一些兹拉坦。
再补充一点:他不会一直赢,那就太无趣了,但我会保证他输的时候站着死。
也不会输给那两个人所在的球队,因为这会导致另一方的海量粉丝炸锅。
所以我平等的拷打他们两个。
当然,从结局来看,主角会是最高的山和最长的河。
...
有个读者的评论我记忆犹新:“让我能够想象到C罗或者姆巴佩平时在过什么样的生活。”
没错,这就是我想写的东西。
因此,这本书夹杂了各类场外活动、商业合作的剧情,在这方面我查了很多资料,甚至在某些方面它耗费的时间,比我查阅足球资料的时间还多。
例如那个队报媒体费用置换的商业逻辑,其实我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但受限于节奏暂时不能详细写。
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也在逐步了解,原来足球世界运转的逻辑如此复杂。
很多时候写日常大家可能觉得水,其实日常是最难写也写的最慢的。
我写比赛哪怕是加上解说,基本上可以做到时速两千多狂飙。
如果只是猛猛推比赛,日万对我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
但例如贝克汉姆转会的那章,如何通过弗格森的口吻和弗洛伦蒂诺的视角还原大致脉络,并且人物不会失真,弗格森像弗格森,弗洛伦蒂诺像弗洛伦蒂诺。
再例如主角看F1摩纳哥大奖赛的那章日常,我是真对着战报,脑中模拟F1比赛,又希望不占用太多篇幅而写出画面感。
这两章大概都写了三个多小时。
当然受限于篇幅和笔力,前期的日常写的很臃肿,写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加了太多不必要的细节描绘。
这方面我会不断地调整改进。
作者是很想写好这本书的,也希望大家多提建议。
之前几次内容有爆雷的情况下,作者也尽可能及时做修改和找补。
因为我是这本书的第一读者,这本书首先写的是我想看的故事。
我要确保这本书写完之后,我会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且能够看得津津有味。
因此我添加了各种细节。
我希望这本书真正完结的时候,尽可能的做到了通过罗伊的视角,可以窥见这个足球世界十年二十年发展的大致轮廓。
我希望当我写下【本书完】的时候,你们真的有种错觉。
世界上好像真的存在过罗伊这样一个球员。
...
最后再强调一点,本书不会刻意尊重任何球员或者俱乐部,我只能尽量保证不要尬黑,但主观评价难以避免。
尤其在梅西和C罗这两个人身上,我不会像其他书那样端水大师,兄友弟恭。
或者说绕开不写...后期他们戏份不要太多。
主角的嘴会随着荣誉和地位提升,越来越辛辣。
态度越来越倨傲。
作者的成分是十五年德拜死忠。
穆勒、里贝里、罗本、范佩西人迷。
如果你觉得我对上述有个人滤镜导致的宽纵,请记得提醒我找补回来。
至于为什么设定罗伊曾经是C罗粉丝。
因为梅西其人,不管你喜欢他,觉得他性格是“和善”;
或是讨厌他,觉得他性格是“虚伪”。
这两种模式都可以概括为没有那么多刺。
写不出“粉转黑后,粉丝弑偶像”。
终其一生,证明“谁是盖世真罗,谁是六耳猕罗”的对手戏。
剧情张力比罗哥差远了。
————————————————
感谢编辑虎牙姐姐的专业指导。
感谢运营官桂花载酒w的辛勤付出,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故事。
更要感谢一路相伴,深夜还在评论区讨论剧情的读者,你们就像看台上最忠实的球迷。
是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条评论,让这个关于足球与时代的叙事有了真正的生命力。
正如足球场上的经典时刻需要观众见证,一个好故事也因读者的参与而完整。
最后,借用足球解说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比赛才刚刚开始。”
期待在接下来的篇章中,继续与大家一起见证罗伊的成长,感受这个足球黄金时代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共同完成这场关于梦想、荣耀与时代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