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长,来接我回家 第二百零六章 未来的落点

两人这么一闹,陈知音的郁闷情绪瞬间消散,又抱着温馨的一会儿,她突然从陆云舟怀中起身,状似审问的看着他。

“说说吧,那位小姐……啧。”

一句话都没说完,口袋中的手机催命似的响起,平时没什么,今天一整天下来,陈知音都快对自己的手机产生PTSD了。

她沉默的看了来电备注三秒,纵使再不愿意,还是点了接听,强迫自己回归工作状态。

刘复刘总,国企新闻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女性。

她们的相识因为陆云舟的那个采访节目,后期审核时陈知音没少往刘复的公司跑,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下午给刘复打电话的时候,她直截了当的挂断也算是在陈知音的意料之中,现在这个情况,哪家公司都害怕和聚点扯上关系,更不要说还是国企了。

这些也是陈知音在机场等待时想到的,是她慌不择路鲁莽了,也不知道那通电话会不会给刘复带来麻烦。

也正是如此,眼下这通电话的到来,陈知音倍感意外。

她给陆云舟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点击接通,“喂,刘总,您找我……”

“知音啊,现在是休息时间,不用喊的这么严肃,咱私下相处怎么舒服怎么来。”

“好,复姐。”陈知音快速的改了口。

刘复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这通电话和聚点不会有任何关系,只不过陈知音不知道她是在说给谁听的,电话对面很乱,交谈声,风声,还有刘复高跟鞋落地的声音……

陈知音猜测,刘复现在大概在某个酒局上,也有可能是在酒局后,眼下的时间实在是太晚了。

“下午的时候我正忙,抱歉啊知音,没办法只能把你电话挂了,而且那阵我身边有人,别怪姐。”

闻言,陈知音心中瞬间了然,她低低的应了一声,静等刘复后面的话。

刘复那边的脚步声停了,大概是上了车,因为陈知音耳尖的听见的车门碰撞的声音,果然,下一秒,刘复整个人的声音都柔和了下来。

“我刚参与了一个项目的酒局,目前马成最近有做《念旧城》第二季的想法,他那缺体验官,我就把你推荐过去了,大概下周就能收到面试时间,知音,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姐能做的也就到这了,你的未来……在更广阔的地方。”

“好,谢谢姐,我一定好好准备。”陈知音乖巧的应声。

目的达到,刘复没再多说,随意叮嘱几句就挂断了电话,陈知音放下手机放松的靠在椅背上侧头看向窗外,光线忽明忽暗的照在脸上,她在脑海中疯狂的做头脑风暴。

那位陌生又熟悉的小姐在她的事业面前,早就变得不值一提,总归,陆云舟不会背叛她。

《念旧城》顾名思义是一档偏旅行类的节目,体验官们会经历长达三个月的旅行,去往国内各大城市,寻找城市的过往踪迹。

和传统意义上的综艺节目不同,《念旧城》的体验官全数是素人,当然对外是这么说的,真能上节目的嘉宾,高低都得有真本事,至少接触的领域和这个节目有关。

节目也不是单纯的科普类型综艺,导演励志创建各种奇葩的游戏,在玩闹中把知识莫名其妙的灌进观众们的脑子中,以至于当时第一季结束后,一句奇葩评论以断崖式冲上了热搜—“好奇怪,感觉脑袋凉嗖嗖的,天灵盖被人莫名其妙的掀开又合上,眨眼间,深奥的知识就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了脑子里。”

评论内容很抽象,但实际上的情况也确实是大差不差,因此,《念旧城》这个节目就顶着一个令人毫无点击欲望的名字,成功冲上了热搜,在上面连着挂了很多天,奇葩导演马成也就此火了。

陈知音当时也点开过这个节目,确实既搞笑又有教育意义,有了第一季的前车之鉴,想参加第二季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在一众优秀的人中,刘复能给她挣来这个面试的机会,真的是尽力了。

车辆在御水湾的地下停车场停稳,陈知音眨了眨干涩的眼,暂时放下杂乱的思绪。

“怎么了?接了个电话表情就变得如此凝重?”

陈知音没骨头似的被拉进陆云舟怀里靠好,瓮声瓮气的把电话内容和自己混乱的想法一股脑的全说了。

“那很好,你明天也算是有正当理由请假在家陪我了。就是很可惜,请假理由不是我,咱还没有过‘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经历呢。”

“我说了这么多,你的注意力怎么就在这上面了???还有,收起你黄色的脑子,国家现在国家现在宣扬绿色出行。”

陈知音愤愤的给了陆云舟一巴掌,抬手指指停车场柱子上的环保标志。

陆云舟对此耸耸肩,表示很无奈,紧接着,他又收获了来自陈知音重重的一巴掌。

第二日,陈知音毫无意外的请假了,也算是有正当理由逃避公司的烂摊子,聚点的这淌浑水,她是真走够了。

大学的时候虽然系统性的学过相关知识,可几年下来,陈知音确定自己已经全数还给老师了,从陆云舟的书架上随手拿过一本历史书,翻看里面的内容,不说俩眼一黑,但也差不太多。

这糟糕的发现让陈知音雀跃的心思瞬间沉寂了,她不知道节目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对考题一无所知的感觉很不好,她只能盲目的把自己丢进知识的海洋,畅游一上午,转头来看,都不知道自己游到了哪里。

吃午饭的时候,陆云舟看着对面的人,短短几个小时,怎么看起来灵魂都被掏空了?

陈知音现在的情况他多少也了解一点,最终什么都没说,只默默的给她夹菜,力求做她最好的贤内助。

午休时间稍纵即逝,陈知音再回到书房时,桌面正中被放了一小沓A4纸,拿起随便翻了翻,全是和节目相关的内容。

一股暖流涌上心尖,家里只有两个人,这份文件出自谁手,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