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儿,你别吓我”,许万里捂着胸口,一脸惊恐的转身看向顾盼儿。
“逗你玩呢”,顾盼儿忍俊不禁,将手里的铁锹分给他一把,拎着另外两把去寻宋婉清了。
许万里看着她的背影,无奈的扶额摇头,唇角却是翘着的。
宋婉清接过铁锹后,便开始铲土。
洞口的血迹还需要处理,不然臭不说,看见了也觉得晦气。
换山洞是不可能的了。
这几天每天都有五六十个难民过来,山洞早就都被住满了,很多人都睡在外面了。
地上有血,将土直接铲掉就行了。
再往上撒一层草木灰,味道就能遮盖的七七八八了。
几人一起收拾了一个时辰,才算是收拾干净了。
宋婉清顺便将大葱种子,种在了山洞口北边的一片地上,又往土里混了驴粪。
当然,她是特意避开了风口的,毕竟在客栈天天闻驴粪味的日子他们已经受够了,可不想再经历一遍了。
张昌平这会已经睡下了,宋婉清为他检查完身子,才去看了豆花。
豆花趴在窝里,睡得很沉,听到动静,掀开眼皮看了宋婉清一眼。
宋婉清摸了摸它的头,重新给它的伤口换了药。
期间豆花只轻轻的哼唧了两声,便又乖乖的睡下了。
顾盼儿走了过来,道:“这狗简直太通人性了,刁家人来的时候,我让它别出声,结果它就真的一声都没叫。”
“毕竟是黑甲卫的狗,若是听不懂人话,他们应当也不会带它出来了。”
“也对”,顾盼儿点头,又似想起来了什么,“对了,婉清,刁家人死了,应该就没有人会来找麻烦了,换我和万里出谷干活,让沈大娘和张伯留在山洞照看孩子们吧,他们毕竟年纪大了。”
宋婉清摇头,“咱们不去了。”
“咋不去了?”
宋婉清挽唇笑道:“因为我将那些粮食都买下来了,咱们现在不缺粮,没必要为了那点粮食累死累活了。”
这割稻米,可不是一个轻松活。
她手都磨脱了一层皮了。
干一整天下来,只能换一点米,太不值当了。
还不如修缮修缮山洞,为入冬做准备。
“啥?”
顾盼儿愣了一下,才反应了过来,声音不自觉的提高了几分,“你说,你把那些地里的粮食都买了?”
沈春芽和张伯几人对视一眼,都坐不住了。
“婉清,你真买了?”
“真买了”,宋婉清笑了笑,“一共三千斤左右的粮食,二十多两银子,咱们留下一部分过冬的口粮,剩下的都卖出去,这谷中来了这么多难民,不愁卖。”
“也是。”
想想也确实是这个理,沈春芽冷静了下来,乐了,“还能赚钱呢,这是好事,好事啊。”
“娘,大家,这件事情要保密,不能跟任何人提起,我不打算自己卖,而是打算委托给郭冬冬,让他代卖,不然难免会招人眼红”,宋婉清沉声道。
一听这话,沈春芽和顾盼儿都捂着嘴,一副生怕被人听去的模样,连连点头。
山洞不隔音,隔壁的萧在山几人也自然听到了。
他们现在跟着宋婉清他们,自然不会出去瞎说。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们还是清楚的。
只不过得知宋婉清竟花了二十两银子买粮做生意,几人还是忍不住惊讶。
吕璐咂吧咂吧嘴,叹道:“二十两银子,我做梦都不敢想这么多钱。”
他们五家人,把所有银子凑在一起,才凑了六两银子。
之前花了不少了,现在就剩三两银子了。
若是不赶紧想办法赚钱,熬过一个冬天,就分文不剩了。
“宋姑娘他们不去了,咱们还是要去的”,萧在山沉声道。
几人点头。
赚来一点粮食,就能省一点钱,总不能坐吃山空。
许是累了,这一晚上,每个人都睡得很沉。
萧在山一行人依旧是天不亮就去山谷口等着了。
张伯和许万里也起来了,不下雨了,这砌炕的计划就要提上来。
两人牵着驴车去了南边,打算拉两车的黄土回来。
这不去不知道,一去才发现黄土都被人挖没了一半了。
若是再晚来两三天,怕是连黄土的影子都瞧不见了。
有两个难民正在往推车上装着黄土,瞧见两人,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也不敢挖土了,收起铁锹,推着推车,跟见鬼一样跑了。
看来,昨天晚上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没人和他们抢土,张伯和许万里也乐得自在。
宋婉清则去寻了郭冬冬,除了和他商议卖粮一事外,还要买稻草。
制土砖,光有黄土不够,还要有稻草,也就是稻米的茎叶。
若是没有这东西,这土砖的硬度要大打折扣。
现在大家都开始收粮,收完了才会统一的脱粒。
去地里捡是行不通的。
不过,之前她跟着于慧兰去杂货铺买鱼的时候,她瞧见了郭冬冬家的院子里,摆放着不少稻草。
应当也是拿出来卖的。
宋婉清走在路上,不时的遇见难民,每个人看见她,都先是一惊,而后像是躲洪水猛兽一样,拔腿就跑。
快到山谷口的时候,她突然碰见了孟山。
想到昨天晚上的事,宋婉清停下了脚步,解释道:“村正,昨天我们……”
孟山抬起手,打断她,“闹出动静的不是你们,是刁家人,你不必解释。”
说完,他深深看了一眼宋婉清,就转身离开了。
宋婉清挑了挑眉,没想到这孟山在某些时候,还挺讲道理的。
昨天晚上大喊大叫的确实是刁家人,他们几个人根本没说几句话。
她转身,快走了几步,进了郭冬冬家的小院。
院子里没人,驴车也没在。
去进货了?
宋婉清蹙眉,出了院子,往附近的山上转了转,许是她运气好,竟在好几棵大树根部,发现了成片的蘑菇。
这蘑菇顶部是黄色的,根部是淡淡的奶白色,有点类似榛蘑,十分的鲜嫩。
想到前几天下了那么大的雨,再加上秋季,正巧是长蘑菇的季节。
宋婉清心中一喜,连忙将蘑菇摘下,装进了身后的背篓里。
越往山里走,这蘑菇就越多。
还没到半个时辰,宋婉清就采满了一背篓。
她背着背篓下山,正巧郭冬冬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