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短缺?我靠打猎顿顿吃肉 第442章

();

一样样挨着看,周安只觉得眼睛都不够使了。

他越看眼睛睁得越大,心里的欢喜硬是压不住。

从眼底往外冒,嘴角也忍不住往上挑。

长这么大,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一世,

他还没见着这么多实打实的老宝贝,每一样都戳在他心坎上,恨不能全拢到自己怀里!

“你自己慢慢看,有喜欢的找我报价。”

冷不丁一道低沉的声音响起,周安才回过神,看向那摊主。

对方裹得严严实实,头巾压得低,只露出那双黑黢黢的眼睛。

瞧着他,没半分旁的摊主那般热络。

既没凑上来介绍,也没问他想买啥。

就这么淡淡说了句,又恢复了先前的样子。

仿佛眼前的摊位,跟他没关系似的。

换了旁人,或许会觉得这摊主太冷淡。

可周安却松了口气,反倒觉得自在。

他最烦那种一凑过去,就唾沫横飞推销的。

问东问西不说,还一个劲往你手里塞东西,闹得人没法静心挑。

眼前这摊主倒好,话不多,给足了他看东西的功夫。

这份分寸感,正合他意。

周安朝摊主点了点头,压下心里的雀跃。

又把摊位上的东西,挨个儿打量起来。

这么多宝贝,他得仔细瞧瞧!

周安首先把那一面铜镜给拿了起来,动作非常小心,生怕有一点磕碰。

这可不是普通的铜片子,是魏晋时候留下来的老物件。

要是不小心碰出个豁口,那就糟蹋了。

他把铜镜凑到眼前,借着光仔细瞧。

也就这六零年代,黑市角落里还能摆着卖这玩意儿。

在几十年后,像这种魏晋时期的铜镜,是具有历史价值的。

被认定为文物,而并不单单只是普通的古董,压根不允许私人自由买卖。

那会儿有《文物保护法》管着,这种魏晋时期的铜镜,早被归成文物了。

哪是私人能随便拿出来买卖的?

他上一世就听过个新闻,有人手里有面西晋的铜镜。

不算最顶级的,也就**文物。

有人愣是敢拿出去卖,结果没等换成钱,先被抓了,判了倒卖文物罪。

那会儿看电视里说这事儿,他还只当听个新鲜。

没想到这一世,自己竟能亲手捧着这么一面铜镜。

不光是铜镜,那些青铜器更是如此。

不管是完整的还是残破的,只要是老物件,都是国有的,私人不得买卖。

这年头管得没那么严,可往后,私人手里想留着这类东西,难。

除非是那些年份浅一些,没什么特殊讲究的小玩意儿,才允许个人收着玩玩。

这么一想,周安心里头有点犯嘀咕。

这铜镜是好东西,这点他眼都不眨就能肯定,可买了之后呢?

这面铜镜在几十年后,是不能拿到市面上去换钱的,不然会触碰红线。

周安有些纠结,这东西该不该买呢?

买这么个“只能看不能换钱”的物件,值当吗?

琢磨了好一会儿,他心里下定了主意。

值不值当的,哪能只看能不能换钱?

这东西在这儿摆着,是千百年前传下来的宝贝,本身就沉得住分量。

就算往后不能卖,能亲手把这么个物件护着。

别让它在这年月里糟践了,那也值了。

周安把铜镜托在手心,仔细打量。

这镜子的品相是真不赖,边缘没崩没裂。

背面的铜锈也不是那种糟烂的浮锈,是实打实沁在铜里的老锈。

要是普通的素面铜镜,就算也是魏晋那时候的。

到了几十年后,顶天了也就值个五千到一万块。

毕竟素面的玩意儿工艺简单,当年造得多,传下来的也不少。

市面上见得多了,价值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可他手里这面不一样,往跟前凑了凑,能瞧见镜背上那些纹路。

压根不是素面的,一眼就看出不是寻常物件。

这镜子就是个圆溜溜的铜盘子模样,周安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下直径。

差不多有十厘米,跟家里盛菜的小碟子大小差不离。

正中间鼓着个圆圆的小疙瘩,就是镜钮。

手指头勾住往上一提,整面镜子就能稳稳当当拎起来。

分量不算沉,却压手得很。

再看那纹饰,镜钮两边各有一只凤凰的样子。

可又不是真鸟儿那样写实,线条绕来绕去的。

像是把凤凰的翅膀、尾巴都简化了,顺着“S”形往两边蜷着。

线条看着非常流畅,摸上去能感觉到纹路微微的凸起。

冰凉的铜质感,顺着指尖往上窜。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