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4字】
为柳燕的安排,的确是关凌所想的最好选择。
首先,柳燕的身材决定了她不好转型,安安稳稳当配角,是极有可能的。
她的辨识度太大,所以走红和面临的瓶颈,是不可逆转的行业生态。
**符号让她此前凭借《鲨滩》一炮而红,成为宅男女神之后,她最好的选择是在当时的综艺,商业活动等领域获得大量暴光。
但是她自己当时也想在影视行业更进一步,就没有在这上面过多发力。
现在才知局限。
所以关凌还是决定让她出演一下亲民**的下沉市场,而后借助国民亲合度,直接转而从商。
拿下字节跳动股权之后,之后的短视频,柳燕就会成为第一位入驻亲民演员。
好莱坞球花的名声听起来不错。
但是类型化角色终将遭到反噬,刻板的印象也很难让主流影视项目为其安排复杂演技的大女主角色。
由于某些限制因素,国内影视市场的大女主叙事往往要求“去**化”,最典型的就是范兵兵的唐朝大头贴事件,而柳燕的外形特质既是优势,也是冲突点。
这一点上,她是远远不如香港影坛的邱淑真的。
在这种商业性和艺术性的中间地带,柳燕的确缺乏明确的不可替代性。
《梦华录》她的出演本来是为了让她转型,但是效果一般,为刘一菲当配角算不上她的劣势,但是也让专门为她开大女主剧有些不现实。
她的死忠粉。
绝大多数都是分币不花,看她马**路人盘观众朋友们。
而缺少绝对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红利。
其实柳燕是有点像徐晴的。
空有绝世大能,但是却没办法转化成为有效用的内容。
徐晴具有若隐若现的36地大山,但是出道这么多年,着实是当了不少挂件。
年轻的时候倒是出演了几部女主剧,不过人家演技在这里摆着,柳燕很明显想转型出演古代“孝庄皇后”此类的角色,她是决然演不出来的。
所以关凌是准备让她下沉一点,成为好莱坞和华夏普通民众之间的一座桥梁。
依靠两个硕大桥墩子而构建起来的桥梁。
只不过光给看外面,不给看里面。
关导只要自己看里面就好了。
柳燕的安排结束之后,关凌终于能好好的休息休息。
都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最近关导的全身心上还是有些疲惫的。
关凌有的时候觉得那个肾宝片的广告还是有道理的,
虽然现在关导壮硕如龙,从来没有上过科技,但是架不住这短时间四处留情,
这一连串和不少人的活动下来,自然有点累了。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无论何时何事,高潮迭起之后,自然就是萎靡不振。
月满则缺是自然规律。
而华语影坛的贺岁档大战好戏,则是从高潮,逐渐步入了最高潮。
贺岁档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般来说,含金量最高的贺岁档也一直是兵分两路。
前半程指的当然是11月末12月初到元旦小长假结束,为期一个月左右,特点是短促但爆发猛烈,
国产片当家,国内电影市场重要票房纪录大多诞生于此。
而今年贺岁档的前半程,更是气象横生,乱作一团,可谓是空前混乱。
由于先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极限职业》等电影的上映,使得2012到2013贺岁档提前到来,一场开端最早的贺岁档战役正式打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终票房定格在6亿的成绩上,让李安的脸都笑烂了。
而伴随着《极限职业》的下映最终定格在11亿的成绩上,着实是让整个娱乐圈都震撼不已。
但是实际上到下映,也只不过是12月末而已。
《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的成绩是相当差的,在整个院线甚至观众眼里,他们本来是揭幕战之后白刃战最大推手,但没想到却被揭幕战的两部电影压得死活抬不起头。
故而使得这场白刃战显得有些像大人打小孩。
最终,《一九四二》看样子能拿下三亿就不错。
《王的盛宴》更是将鲁川的十年不亿延续到十一年之久……
而之后的娱乐新闻爆料,刘一菲制片,开心麻花导演执导的《极限职业》竟然也单挑了八大院线,硬生生把分账比例提升到了45%,更是让各大制片方脸都绿了。
而到了12月份。
白刃战愈演愈烈,巅峰对决巨星云集。
《一代宗师》最终没能跳票成形,上影不让。
《血滴子》作为刘伟强新作,集合了黄晓明、阮经天和李宇春等偶像,这位炮制出《古惑仔之人在江湖》,《风云雄霸天下》,《无间道》和《头文字D》的导演,也志在向着自己的好朋友陈可欣发起冲锋。
《大上海》在圣诞节前早早地上映,虽然看起来舆论热度最低,但是在首映之前几乎已经吃遍了上海地区的一半票房。王晶素来很少凑贺岁档的热闹,这次他看似掌控了一手好牌,这才参展。许文强和周闰发的合作,给了他干上一把的勇气。
《十二生肖》作为程龙在好莱坞之后回归国内的首部电影,自导自演,也是舆论拉满。
《泰囧》更是被关凌的一部镇压当代的科幻片而拉到巅峰状态,只要是关注关凌的人,就不可能关注不到这部电影。
五强争霸,的确是贺岁档白刃战的巅峰大战。
何况还有未下映的之前四部电影,更是让这场战斗令人屏息。
不过所有人也在庆幸,这里面没有关凌。
但是谁也没想到,关凌会在场外一样动摇众人心神。
但现在对于各家发行商和制片商而言,至少在他们眼里,是有一战之力的。
12月分账片莫入,这是贺岁档的一个明面上的规则。
在今年依旧如此,因为对于国产片而言,12月一直是最重要的月份,为了避免擦枪走火,《007大破天幕杀机》和《霍比特人:奇异旅程》都被放到了明年一月。
不只是大片盛宴,但中小片也开始凭借了类型多样抱团出击,如《我老公不靠谱》《凶间雪山》之类的惊悚电影或者是浪漫喜剧,也在夹缝当中求生存。
在之前,这的确是无数人心中的悬念。
谁能杀出来?
可是当时间到了现在,《一代宗师》虽然刚刚卖了1.5亿,但是疲态尽显。
《血滴子》更是直接被碾烂了。
上映一周时间,票房都不过亿。
而在这时候,一众大片的上映,更是在冬天燃起了一把熊熊烈火。
首日票房方面,程龙自导自演的《十二生肖》单日票房拿下4800万,《泰囧》因为关凌只是监制和出品人,因此票房拿下了4200万,屈居第二。
次日,首日票房刚刚出来。
关凌睡意朦胧当中,就收到了程龙的短信。
“关导,这次看来你是要比我略逊一筹了。”
程龙应该也是大晚上知道不好意思打电话打扰,因此只是发了一条微信。
准备小装一波。
关凌恰好没睡,回了程龙一条,“能卖11个亿吗?”
程龙那边很快就把电话打过来了。
不敢骂人,但是在电话那头,满嘴的我去和扑街。
程龙人都麻了。
恨不得给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极限职业》刚刚下映,票房现在就在所有人的脑袋上摆着。
程龙一时过于兴奋,竟然忘记了这件事情,把脸凑过去被关凌打。
程龙乱扯了一会儿,关凌这边还在继续,“你们成本多少,刘一菲制片的那部《极限职业》,三千万都不到哦。”
程龙:……
怎么办,有点后悔给关凌打电话了怎么办?
但是已经打通了,直接挂断是不是也不太好。
“对了关导,你那部科幻电影,有我的角色没有?”
他很快就聪明的转移了话题,关凌笑着道:“这个真没有,我要讲的是宇航员,你这身高和体型,都不合适。”
一连被打击三次,
程龙气的不行,继续拿着《十二生肖》的首日票房说事儿,企图碾压关凌。
“别的不说,反正这次贺岁档,看来这个票房冠军,我就收入囊中了。”
关凌道:“那我就提前恭喜你了。贷款冠军。”
程龙觉得关凌在嘴硬,笑嘻了。
“虽然这电影不是关导自己拍的,但是也是凌云传媒投资出品的电影,让我赢一次,我实在是太感动了。当年被刚出道的你摁着打的感觉,实在是不太美妙。
不管怎么说,能有这一次超越,我实在是很高兴。”
程龙想起了某些久远的记忆。
但关凌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你高兴的太早了。你的电影票均价比《泰囧》的高了五元钱,这说明在人次上,两部电影相差不大。”
“谁让你定价低。”
“我成本低啊。”
在关凌这里吃瘪,程龙颇为不爽。
挂断电话之后给自己加油打气,“稳住,给我牢牢稳住。至少要撑过两周。这样我还能开心两周。”
……
次日。
程龙就觉得情况有些不对劲。
在第一日公映之后,两部电影的影评,竟然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状况。
“不以票房论英雄,虽然首日票房当中,《泰囧》略差于《十二生肖》,但是从个人观感上来说,,《泰囧》比《十二生肖》更亲民,更接地气,接受度更高。
不说倒霉鬼、公路电影和屌丝这些设计,
单单主旨上面也只是个人奋斗和家庭亲情,都是价值观的硬通货。
主创有的时候会刻意强化喜剧,淡化说教,只有在最后的时候才图穷匕见。
哪怕是小小的温情场面,也是不煽不闹,恪守喜剧本分,
在电影当中范兵兵的彩蛋更是可以入选年度惊喜。
作为《绯红女巫》的好莱坞超级巨星,能在这么一部喜剧片中出现,着实是令人惊喜。
相比之下,《十二生肖》的说教就有些怪异了,逼格不高又不顾节操,老里老套又没有说服力,
为了国家不惜偷盗这种观念你说是主旋律吧,好像犯了法。你说犯了法吧,好像也能接受,就感觉在给大家上一场**课。
我们大众们想要的无非是掏50块钱进电影院做一场醒着的梦,出来以后继续搬砖。
遗憾的是,这样的要求总是难以达成,而被热心的电影人裹挟各种私货:
《王的盛宴》要告诉你天下如何如何,
《1942》要告诉你民族怎么怎么样,
《十二生肖》许了一个世界和平的梦想,他们总嫌观众还不够累。
比之《极限职业》,《泰囧》,他们不是缺少什么东西,而是太多。
化用吴克群一句话,你只不过想唱歌给我听。
所以如果让我选,我一定是看《泰囧》。”
被称为凌云传媒御用影评人的马宇飞一条长评,带领着无数的好评,开始引爆了一场全民狂欢。
“笑得真痛快,好久没看到这么搞笑的电影了,绝对是减压利器。”
“什么思想都不重要,就是好玩,生动,开心,全场爆笑。相对于《极限职业》来说,《泰囧》的人设,我甚至觉得更加真实。”
“废话少、包袱巧、彩蛋搞,估计导演在内地同行中数学最好。全片的笑料大都来自精心设计的戏剧冲突桥段,搞笑的同时又保持着一定的悬念压力,并由此推动剧情发展,比纯耍嘴皮子高级。”
不少观众表示看完《泰囧》会笑到肚子痛、牙痛,跺到脚痛,甚至出现“泰囧症候群”。
而对《十二生肖》的好评虽然也不少,但是比起来有种自来水的《泰囧》来说,第二天都没扛过去。
票房就被逆转了。
次日早上,第二日票房出炉。
《泰囧》单日突破5000万,《十二生肖》只拿下了4500万。
关凌直接给程龙视频,要欣赏一下他的那张老脸。
程龙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最后还是好好受了一顿嘲讽。
其后的时间内。
《泰囧》的好口碑直接引爆了全民观影狂欢潮,影院人潮汹涌,甚至堪比春运现场。
受观众口碑和高上座率刺激,《泰囧》自21日上映起全国排片比例持续上扬,排片从上映首日的34.23%飙升到首周末的52.82%,。
压倒性的排片比例令该片成为贺岁档的“大热门”。
不少院线直接傻了眼,声称前来影城观看《泰囧》的观众爆满,于是不得不临时加场,没想到15分钟加映场的门票就被一抢而空,可见该片的火爆程度。
一时间,全网都麻了。
就这样一部无3D、无IMAX的中成本影片,这也能引发全民的观影热潮?
无数人的心里面都打上了一个问号。
首周过去,徐正接到了去央视电影频道的邀请。
临行之际,徐正在凌云传媒,面见了关凌。
“关导,这是我第一次过去,我到时候该怎么说啊?关导给我传授下经验呗?”
“就随便说就行了,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我就是觉得不恶搞,不山寨,要回归咱们老百姓的真实面貌上,来打造一部喜剧电影,但是我在上映之前,的确没想到会成为超级大片,说实在话,这都是靠着无数观众的支持换来的。”
徐正道。
“你就这么说就行。”
关凌道,“你就告诉他们,观众才是我们的目的,观影人次说明一切,因为奇迹是华夏观众创造的”。
“不要总是看不起华夏观众的电影鉴赏能力,一部依靠扎实出彩的表演和精良的制作打造接地气儿的欢乐故事,令观众在岁末开怀大笑的电影,本来就该成为众多观众节日观影的首选。”
“没有烂观众,只有烂电影。”
关凌盯着徐正的眼睛,
“你就这么说,懂不懂?
在这之后的日子当中,这份导演的荣光,这份山巅上的美景,就将由你一人独享。”
空气忽然凝滞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