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县令是假的,县城也是假的 第929章

对于铜线的拉丝工艺,顾飞丝毫不会怀疑他们做不出来,但是真正的难点就是一根拉丝最少要拉两百米长,这才是难点。

后面带一个卷绕轮子的拉丝机就大有学问了,目前没有电力,这卷轮的动力来源就只能是畜牧力或者人力。

目前上原城大的动力来源,主要都是来自水力,牛马驴。

但这种动力输出极其不稳定,尽管用了齿轮变速,但是远远没有电动机,或者柴油机来的稳定耐久。

所以顾飞最最盼望的就是先有一台发电机,然后同步输出给电动机,然后再带动其它东西。

他甚至,连固态的铅碳电池都命人开始作手研究了,至于真正好用的铅酸电池目前以上原城的实力,还作不出来。

首先冶炼铅就是一个问题,纯度很低,含有大量锡、锑、铜、铋等杂质。

这些杂质会与硫酸发生不必要的副反应,产生高电阻层,根本无法有效充电放电。

还有一个就是隔板问题,目前也没办法做出来,同时允许离子自由通过,还不能让正负极接触短路。

但是顾飞知道,一旦有了电力来源之后,这些问题最多在几年内就会被解决。

前一世,西方人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都能解决,他相信上原城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顾飞站在新建的铜材厂内,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煤炭混合的特殊气味。

巨大的水车在厂外河流的带动下缓缓转动,通过一套复杂的齿轮组将动力传送到厂内。

“侯爷,您看。”

工头指着正在运作的拉丝机,“这是按您给的图纸改的第三版了,现在最细能拉到一毫米那么细,就是长度还达不到您说的两百米。”

顾飞走近观察。

铜锭被加热后,锻打成一根根圆棒,然后通过一系列逐渐变小的孔模被拉伸,最后缠绕在一个大轮子上。

几个工匠正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拉丝的速度和张力。

“问题出在哪里?”顾飞问道。

工头擦擦汗:“主要是拉力不均匀,力时快时慢,导致铜丝出磨的速度不一样,经常拉到一半就断了,我们已经试过加重飞轮,但还是不够稳定。”

顾飞盯着看了大概一炷香时间,发现确实如工人说的一样。

确实容易断,大概拉个十几二十丈,可能就会断一次。

顾飞很快就发现了几个地方需要改善工艺。

上一层线材被拉伸的时候,应该控制加热温度,第二磨具口出料的时候应该用植物油进行润滑。

他沉吟了一番,才缓缓说道:“动力,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再改善一下,加工工艺。”

“咱们先要稳定好原料的温度,另外这拉伸的磨具口用菜籽油润滑,这样可以减少它的拉伸阻力,只要我们成功的拉出足够长的铜线材后,平稳的动力马上就会出现。”

开玩笑,第一时间就会发开水力发电,再加电动机,到时候环环相扣,这线材不就源源不断的来了。

“呃......侯爷,稳定火候,没问题,但是用菜籽油来润滑会不会太浪费了,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么?”

古人这个时候依旧还是把浪费食物看在了第一位,毕竟他们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这好日子才没过两天呢,这菜籽油就要这样浪费么,天.....这得要浪费多少油啊。

这些工匠技工们,皆是一脸不舍得的看向顾飞。

顾飞看着工匠们那一张张写满“舍不得”的脸,不由得笑了。

他能理解这种心情,粮食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事,用能吃的东西来糟蹋,确实会让他们肉痛。

“本侯知道你们在想什么。”顾飞语气温和的说道,“觉得菜籽油金贵,是该吃进肚子里的,对不对?”

这些人匠人不忍心浪费食物,顾飞很是理解他们。

工匠们纷纷点头,老工头更是直接说道:“侯爷明鉴,一斤的菜籽油够一家老小吃上一个月的了,拿来润滑这铜疙瘩,实在是...实在是...”

“实在是浪费?”顾飞接过话头,随即摇摇头,“诸位,账不能这么算。”

他拿起一段刚刚拉断的铜丝:“你们看,这一断,之前十几丈的功夫就全白费了,浪费的工时、烧的炭火、还有这铜料本身,哪个不比一勺油值钱?”

工匠们沉默下来,互相看了看,似乎有些被说动了。

顾飞趁热打铁:“再说,这油也不是一次性的。”他指着拉丝模具,“可以想办法过滤回收再用。就算不能完全回收,只要能帮我们拉出合格的铜丝,这点投入也值了!”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加重:“等咱们的发电机做出来,点上了电灯,你们就会明白,今天省下的这勺油,将来能换回千百倍的光明!”

这话说得众人眼前一亮,电灯的神奇,有些人早就听说了,只是从未亲眼见过。

老工头犹豫了一下,终于咬牙道:“侯爷说的是!是咱们眼皮子浅了!我这就让人去取油来试!”

顾飞满意地点头:“不仅如此,本侯还有个主意。菜籽油贵,咱们可以试试别的油,桐油怎么样?那东西不能吃,价格也便宜些。”

一个年轻工匠插话道:“侯爷,猪油行不行?咱们食堂每日都熬不少,剩下的油渣还能做菜,一点也不浪费!”

顾飞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猪油黏稠,说不定润滑效果更好!都可以试试!”

工匠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纷纷提出各种建议:

“还有蓖麻油,那东西苦得很,人不能吃,但特别滑溜!”

顾飞欣慰地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才是他想要的研究氛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好!都记下来,一个个试!”顾飞吩咐道,“不仅要记录哪种油效果好,还要记录用量、能拉多长的丝、能不能回收再用,记住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有了明确的方向,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

有人去仓库取油,有人调整炉温,有人开始改造模具以便更好地润滑。

顾飞也没闲着,他亲自指导工匠在模具出口处加装了一个小小的油槽,这样润滑油就能持续而均匀地涂抹在铜丝上。

第一轮试验用的是猪油。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