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第32章:除五谷外的第六谷?

突然间,江哲看得好好地,五瓶红色药剂浮现空中。

他连忙抓起一瓶,拧开瓶盖,灌入口中。

顺着食道滑入胃部。

暖暖的,很贴心!

下一刻,药水化作能量涌入四肢百骸。

令江哲瞪大了双眼,仿佛从温泉中走出那般。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四射。

这一刻,江哲眼前一片清明,脑海中的阴霾与身体的无力感消失不见。

“我若现在再遇见那劫匪,在活力的加持下,绝对不会受伤!”

“还有4瓶,应该可以坚持到李时珍推翻大明了吧!”

这般想着,他的目光再度移到电视画面内。

王权问:“看到的,先生您在哪里看到的?”

对此,李时珍微微一笑,没有过多解释,反而开口提问:

“各位都是见多识广之辈,大家都知五谷,可知在前几年,出现了第六谷,可知第六谷为何物?”

杨修,王权,苏明三人等学子对视一眼。

即使家中是农民,也无人知晓何为第六谷。

李时珍望向窗外,“那么,室外的县令,院长,以及常先生,赵先生等人可否知晓呢?”

吴院长在脑海中回忆,发现没有第六谷的任何印象,“我不知道。”

常斌,赵才也纷纷摇头表示不知。

“既然无人知晓,那么我...”

“我知道!”

一听这话,李时珍连忙看向那人,正是苏岳县令。

“苏县令知道?”

苏岳一脸严肃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之前我在昆山县之时,听过来自苏州的商人说过【六谷】。”

“听说那是一种【黄色】的作物,是吃的。”

“这第六谷到底是什么?”

只见李时珍微微一笑,“自然是...能亩产2000斤左右的玉米啊!”

此话一出,学子与先生们顿时感到难以置信。

“怎么可能?”

苏岳一脸震撼,“什么?那是能亩产两千斤的玉米,为何皇家不推广?”

李时珍反问:“有没有可能,连皇家都不知道这件事呢?”

“先生,怎么说?”

“玉米,也叫做第六谷,它于我朝嘉靖十年,按照我课堂上的算法,也就是1531年正式传入我国;也就是我十来岁的时候,但那时候没推广开,导致没人知晓,就连朝廷也不知道。”

“因为,玉米的名字在大明并不统一,各地称其为‘六谷’,即五谷之外的又一种粮食。”

“其实玉米这个东西,最早出现在...隋唐的海外商人手里,当然;这是我认为的。”

听到这话,学子们与先生们满脸疑惑。

如此之早便传入华夏,为何没有听人说过,没有听皇家推广呢?

难道是...

无人注重吗?

此时,最着急的反而是苏县令。

他当然想治下的百姓活得更好!

因为只有拿出政绩,自己方能稳步上升爬到更高位!

“先生,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时珍一脸好奇,“哦?你怎么突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你要去找第六谷?”

苏岳一脸凝重,“是,我要去找,我要让大明百姓都吃上这个。”

李时珍一听,顿时笑出了声。

“先生为何发笑?”

“知道为何玉米没推广开呢?”

“难道不是因为没人发现它的好处吗?”

“你动脑子想一想,为何如此高产量的作物都出现在大明了;为何没有推广开;请县令动脑子想!”

“恕我不知,请先生教诲!”

“一旦玉米出现了,它会利于谁,又会得罪谁?”

听着这提醒,苏岳顿时一愣,仿佛明白了什么。

不仅是他,就连院长,常斌以及全部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只是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不可思议,以及愤怒!

苏岳忍不住喉结耸动,“利于民,而有人不希望...利于民的东西出现。”

李时珍满意地点头,“除了一直在用驭民五术之外的皇族,那还有谁不希望百姓更好呢,谁希望老百姓一直处于温饱环境中,不会饿死,同时又不会让百姓过得太好以至于都不去劳作呢?”

讲述到这,李时珍的表情异常严肃。

“好了,自己心里有数即可;不用都说出来。”

这一刻,苏岳的表情有些愤怒,双拳止不住紧握。

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东西,朝堂竟然不知道;甚至朝堂知道,也可能一笑而过;一定认为不可能有如此高产作物!

更有可能,人家不想推广!

迂腐!

蠢货!

自大!

看到这,江哲一脸好奇地翻阅电脑资料,一边验证李时珍的话语。

“确实是嘉靖十年传入广西的,那时候叫【玉蜀黍】。”

“在元代时,《饮食须知》中也提及过玉蜀黍,且元尚食局有御麦面。”

“但公认的是嘉靖十年出现序史书。”

“其实到了崇祯时期,这玉米才广泛推广开;在古代推广一个东西真慢;若无朝廷出手的前提。”

“不过李时珍倒说得不错;在广西那边嘉靖十年的农民与官府是知道这个东西的;但各种原因没有立刻推广开;甚至可能是富人吃的东西;他们不希望穷人跟他们吃一样的东西;因此没有立刻推广开。”

“到底是那些人**不希望看见百姓好,还是皇...”

看着网络上百科的网上的各种阴谋论,作为现代人的江哲,他不好评说。

估计嘉靖十年后的推广有大问题,自然也有别有用心之人的存在。

此时,室内的学习们眉头紧蹙

要让百姓好,又让百姓不能吃太饱...

驭民五术...

不敢想,实在不敢想!

或许,真有这个可能,也无这个可能。

但谁也无法拿定真相。

苏明询问:“先生,那么土豆与红薯,以及西葫芦呢,难道也存在我大明了吗?”

李时珍摇了摇头,“目前还没有传入我大明,这仨作物,还需要100~200年左右。”

此话一出,学生与夫子们一脸茫然。

没有传入大明,你就提前知道了是吧?

看到的?

怎么看到的?

从天上看到的么?

这一刻,常斌之前对李时珍的不屑,早已烟消云散。

所谓的格物大才也不可能知道未来会出现的造物。

普通人怎么可能预知未来?

一定是李时珍真的沟通了仙神,是仙神告诉他的。

看着这些弹幕,江哲瞥了瞥嘴,“难道来自京城国子监的高材生,你甚至都没有一丁点怀疑李时珍是在诓你么;你怎么可以信仙神,那都是不存在的东西;你要信科学,不要信玄学!”

李时珍一脸无奈地说:“就算知道这能让百姓更好,各位又能怎么办呢?”

王权连忙举手:“去告诉朝廷。”

“朝廷会信你吗?”

“会啊!”

“为什么会呢,仅听你的一面之词?”

“玉米不是被叫做第六谷吗;皇上听后,验证其真实存在后,那肯定会开海禁啊!”

李时珍一脸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不适合当官,你这个性格,在官场上迟早被人玩得团团转最后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王权感到一丝委屈,“那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