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上很公平,说是要一同彻查,彻查期间,楚宁昭和殷陶,都要老实待在府里,殷丰魁呢,继续关着。
俩人都有意见,可又都没说,想着等下早朝后再说。
下朝后,皇上谁都没见,让他们先回去好好想想。
殷陶没想到皇上的处理办法是拖着,看来还是舍不得楚宁昭对他的帮助,楚宁昭到底帮他干什么了?
殷陶也没想到皇上会把自己留在京城,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的想法他弄不明白,温怀他也见不到……
说是不让他们两个随便出府,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禁足,他出不去,温怀也出不来。
殷陶发觉自己好像冲动了,高兴的太早,急着带殷丰魁离开,以为杀温怀会很简单,就先和楚宁昭闹上了。
夜晚,皇上单独召见殷陶,和他解释了原因。
皇上说,他也不想让楚宁昭插手过多,可朝中的情况,殷陶也看见了,没人敢说。
另有何丞相等人,在积极维护楚宁昭。
想问罪,得先找到楚宁昭的证据,找到证据后,还得有人像今日这样,坚定的站出来,弹劾楚宁昭,让皇上有办法发落。
皇上说他信不过旁人,这事只能交给殷陶做,所以需要留下他。
殷陶放心了,就说他猜得没错,皇上早晚都要对楚宁昭出手。
至于温怀,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就算他这时候把真相告诉楚宁昭,也已经晚了,皇上都要对楚宁昭出手了,楚宁昭没时间去找证据。
安抚完殷陶,皇上又召见了楚宁昭。
“父皇这么信任他,他可不能辜负啊,就算是边关急报,他也要配合父皇,到时候四弟可以直接领兵前往边关。”楚宁昭说。
皇上心情大好,点头说:“他要是不传信回去,手下将领不配合,那不怪朕忌惮,关他多久都是应该的,他要是愿意传信,趁机分权换将。”
父女俩相视一笑,笑容阴险狡诈。
一点点来,连哄带骗的,总能达到目的。
转天边关急报,皇上召人御书房议事,当地一小部落起兵造反,另有他国集结兵力,似乎是要开战。
镇南王镇守的地方出事,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让皇上赶紧下令,命他回去继续镇守。
皇上却借口说,他和昭阳公主之间的事,还没查清楚。
何良洲主动请缨,要去镇压叛乱,击退敌军,皇上没同意,最终决定让四皇子去。
殷陶知道后急得不行,多好的机会,他就该在这时候回去。
为此他愿意收回自己先前说的话,楚宁昭好着呢,一点罪没有,他也可以替殷丰魁道歉。
皇上不许他走,还对他说:“和他们说的那些,不过是借口,朕就是想留下你,理由你也知道,除了你,没人敢弹劾宁昭。”
“那一伙叛军,外加在城下集结的敌军,都不算什么,这些年你手下的将士骁勇善战,朕还命四皇子亲征,绝对不会有事。”
这种小事,不是非得他镇南王在场不可。
要是非得他回去才行,那他手底下的兵,是朝廷的还是他自家的?
这下殷陶无话可说,皇上太信任他,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殷丰魁说的对,那群大臣都是怂货,就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帮皇上解决掉楚宁昭吗?
但凡有那么几个,皇上就不用留他了!
让楚城轩带兵前往,他会不会发现什么?
不用皇上开口,殷陶自己就主动提出,要传信回去交代一下。
“四皇子领兵经验还不够多,臣传信回去,交代些细节,免得他们疏忽大意。”
“好。”
不是交代,是要提醒他们,谨慎做事,别被发现异常,重点一定要听话。
他们要是不听,他在京城就危险了,皇上可能会质疑他的忠心。
信刚传出去,皇上就给楚宁昭送了消息。
“他真的,还是畏惧父皇,但凡在父皇这里,起过反抗的心思,事情都不会这么顺利。”楚宁昭说。
温怀皱眉问说:“我没死,他能安心吗?”
“不安心也没办法,再过两天,他会更不安的。”
楚宁昭和殷陶被禁足,最意外的就是楚虞。
一开始她有意靠近殷陶,想从他那讨点方便,让他帮一帮贺永思。
结果没过两天,他去找楚宁昭了,和楚宁昭相处的极好,弄得楚虞一头雾水。
没好两天,又吵起来了。
现在好,都被禁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