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国不至于,那其他呢。
何丞相突然愣住,万没想到楚宁昭会问出这种问题。
“事情过去多年,沈太师是什么人,我确实不清楚,但我还算了解父皇。”楚宁昭说。
皇上不是那种疑神疑鬼,整日多疑的皇帝。
但凡他是,何丞相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大权在握,楚宁昭也没机会插手朝政,镇南王更是发展不起来。
能让皇上心生忌惮,想必是做了什么过分的事,触及到了皇上的底线。
也可能外人看来,不算过分,但皇上接受不了。
何丞相犹豫许久,最终还是没说。
“一些已经过去的事,公主还是不知道的好,免得陛下不悦。”
楚宁昭恍然道:“这样说,那沈太师确实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您还要帮沈家求情?”
“叛国的罪名太重了。”
何丞相一意孤行,谁都劝不住,楚宁昭也只是走个流程,随便劝一劝,知道劝不动。
临走时,何丞相还让楚宁昭照顾好皇后,皇后的身体一直都不大好。
楚宁昭答应下来,她也知道皇后的身体不好,要是胡不言在就好了,能帮皇后调理下身子。
何丞相刚走,楚宁昭就对外称病。
接下来的事情,她还是不出现的好,朝里肯定会很热闹,但不一定会吵起来,说不定是另一种热闹。
她提前给皇上出了一点主意,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听。
她还给自己人传了消息,这几日上朝,别乱说话。
一些得知她生病,登门探望的夫人小姐,楚宁昭也根据情况,不同程度的提醒了几句。
其中就包括薛静含,永安侯府的二夫人。
她经常来找楚宁昭,因为她儿子贺永齐的事情,她对楚宁昭十分感激。
楚宁昭让他回去提醒下贺安,不该他耿直的时候,别乱开口。
转天早朝,何丞相拿出了证据,还有沈家被栽赃陷害的全过程。
众人一片哗然,求皇上为沈家平反,其中最激动的,还得是沈太师的门生。
不全是为了沈太师,也为自己。
沈太师一直背负着叛国罪名,他们这群人,都不敢说自己曾受过沈太师的教导。
如今证据确凿,他们不过是顺势,替沈太师求个情。
皇上没有生气,早就知道的事情,都在心里气好几轮了。
既然事情已经是这个结果,他也只能顺着何丞相的证据,好好表演一下悲痛。
懊悔,自责,还有对沈太师的愧疚,这些情绪在皇上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原本他可以不这样的,只要能替沈家平反,就能让这些人满意。
皇上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没打算当众表演。
楚宁昭让他试试,他还嫌丢人,担心失去威严。
刚刚那一瞬间,他脑子一抽,真这样做了以后,发现众人的反应,很不一样。
紧接着他就在表演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这种程度的误判,多少表演点,才能让大家知道,他不是故意的。
大臣在下面哭,皇上在上面哽咽自责,最后皇上都没来得及下旨,就身体一软,差点没摔倒。
金殿上乱做一团,几个小太监将皇上搀扶下去,嘴里喊着太医。
不知道的还以为皇上出什么事了,其实什么事都没有。
就是不想当众下旨,免得这些人不满,再提出什么过分请求。
过了得有半个时辰,皇上身边的太监来到金殿上宣布,皇上身体无恙。
紧接着宣读圣旨,沈家谋反经查实属误判,特为其昭雪,还其清白。
恢复太师官职,又追封太傅太保,三师全衔,赐下谥号,命朝中文武百官,以沈太师为范,辅佐江山。
没了。
死后追封,都是虚名,三师全衔是一种荣耀,同时还给了谥号。
皇上还如此悲痛,差点晕倒。
大部分人是没有意见的,沈家得以平反,这就是他们的目的和要求,已经达到了。
但何丞相还有意见,不是对沈太师的追封有意见,他知道皇上气不顺,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沈知呢!
沈家唯一留下的孩子,皇上怎么没提。
不能只补偿已逝之人,这不是有一个活着的吗?
皇上精明的地方就在这,他都病倒了,谁会那么不开眼,在这时候去他面前,询问沈知的事情。
何丞相就算是想问,就算是有不满,他也得忍着。
等到明天后天,皇上的身体好一些了,就要和他们聊一聊,沈知的错误了。
不能在今天聊,今天大家情绪过于激动,对沈太师的感情也很不一般。
皇上要是在今天提起,他们肯定会为沈知求情。
还不是简简单单的求情,正好趁着大家可怜沈家和沈太师,他们一定不希望皇上对沈知有任何惩罚,他们还得让皇上努力弥补沈知。
沈知的事情,要等他们冷静下来以后再说。
皇上都已经为沈家平反了,沈知做错了事,还不让皇上计较,那他们是不是有点欺人太甚了。
这件事,皇上足足晾了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