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做点手工,却被国防部特聘了 第384章

在隐形材料领域,张志刚教授带来了一块特殊的测试板:“这是新型纳米复合隐形材料的实验样品,在X波段和Ku波段的雷达波反射率降低了99.97%,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陈风随手弯折了一下测试板,“重量和环境耐受性如何?”

“每平方米重量仅2.3公斤,比传统隐形材料轻40%。”

张志刚回答,“同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适合恶劣环境使用。”

最后,人工智能团队展示了他们的“战场决策人工智能”系统的实际表现。

在一个高度仿真的战场环境中,人工智能系统成功指挥了一支混合编队(包括有人战机、无人机和地面部队)完成了复杂的联合作战任务,并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做出了合理决策。

“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自适应性。”

黄伟解释道,“它不仅能处理预设情境,更能应对全新挑战,甚至能发现常规战术教条中未被注意的机会。”

陈风对各个团队的进展感到非常满意:“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将支撑我们下一代武器系统的全面升级。”

他特别强调:“这些成果不仅要应用于武器装备,也要尽可能向民用领域转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强大国家。”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这些核心技术陆续完成了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始在新型武器系统中得到应用。

“神龙-3”战机采用了新型单晶涡轮叶片和隐形材料,性能大幅提升;“龙魂-4”战斗系统整合了新型电池和量子计算模块,作战能力跃升一个台阶;

“幽灵”无人编队配备了先进人工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作战能力。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军事装备的性能,也证明了龙国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龙国的军事科技正在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转变。

随着“天宫”空间站军事模块的全面部署完成,龙国的太空战略进入了新阶段。

然而,这一发展也引发了太空军备竞赛的加剧。

东部战区太空指挥中心,凌晨2点。

“紧急情况,首长!”

值班军官匆匆向正在视察的陈风报告,“‘天眼’卫星探测到漂亮国发**一枚‘三叉戟’洲际弹道**,目前正在上升阶段!”

大屏幕上显示着漂亮国某潜艇发射基地的实时图像,一道明亮的火光正冲向高空。

“**参数?”陈风迅速问道。

“初步判断是改进型‘三叉戟II’,搭载特殊载荷,不是常规**头。”

数据分析员回答,“根据飞行轨迹,可能是一次反卫星武器测试。”

陈风面色凝重:“预计目标?”

“根据轨道计算,很可能针对我方Leo-327号卫星,那是‘天眼’系统的关键节点之一。”

“立即启动太空防御预案。”

陈风命令道,“通知太空态势感知中心,提高所有轨道资产警戒级别。同时,准备‘天剑-1’防御系统。”

随着命令的下达,龙国的太空防御体系开始运转。

“天宫”空间站上的军事模块激活,开始追踪来袭**;地面的太空监测雷达全力运行,提供精确的轨道数据;秘密部署的“天剑-1”动能拦截器进入待命状态。

“**进入太空,开始释放物体。”

监测人员报告,“确认是多个动能杀伤装置,明显针对卫星的反制武器。”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