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 第429章 谁不怕死就来

随后两日,整个长安城皆被一股无形的凝重气压所笼罩。朱雀大街上,甲胄铿锵,兵马频繁调动,踏起阵阵烟尘。

坊市之间,禁军四出,按籍搜捕,锁链哗啦作响,打破往昔繁华。

一时间,上至朱紫公卿,下至黎庶百姓,无不人心惶惶。

至夜色深垂,宵禁的鼓声也压不住偶尔从暗处爆出的短促喊杀与兵刃撞击之声。

随之便是更长久的死寂,徒留满城灯火在不安中摇曳,家家门户紧闭。

第三日清晨,长安城的气氛骤然一变,主要街巷纷纷张灯结彩,朱漆的门楼挂上了崭新的灯笼和彩绸。

然而,在这片喧嚣的繁华之下,却是森然的兵威。

披坚执锐的禁军甲士取代了往日巡街的金吾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如同雕塑般伫立在飘扬的彩饰之间。

冰冷的甲胄反射着晨光,与暖色的彩绸形成刺眼的对比。

空气中,喜庆的乐声与兵戈的肃杀之气诡异交织,令人愈发感到山雨欲来的压抑。

如今主管理礼部的从龙之臣,皇恩正隆的褚遂良,端坐在鸿胪寺正厅。

一身官服颜色

如今礼部的礼部尚书,皇恩正隆的褚遂良,正端坐在鸿胪寺正厅主位之上。

他身着一袭绯色官袍,色如朝霞,腰间束着金玉带銙,足蹬乌皮六合靴,官威俨然。

他目光平淡之中带着浓浓自信,正看着下方穿着、肤色各异的十来个人。

这些人都是各国使臣,除了突厥已经彻底群龙无首外,就算被灭了首都的高句丽都派人来了。

不过这些人中,最显眼的还要当属吐蕃、新罗使臣。

其中吐蕃虽去年在张掖败了一阵,但国力并未损耗太多,而且坐拥高原本质上是不太怕大唐的。

新罗国力则差的多,而且今日对高句丽残部和百济的战事可谓节节败退。

不过其这次访大唐,其国主真德女王。金胜曼会亲自前来。

“诸位,我们的陛下和太上皇,明日会在大明宫设宴款待,你们也不是第一次来了,规矩本官也就不多说了。”

在场这些人,多少都挨过揍,因此都神色恭敬的拱手。

“我等明白...。”

但只有吐蕃使者,面有不快,毕竟去年他们可不光输了一仗,大贡论禄东赞还死在了大唐。

褚遂良这人心思细腻,自然注意到这个细节,但也并未发怒。

因为他只要维持稳定就好,至于有人不服,那明天宴席自己去找李承乾、李世民说。

但人有饶虎意,奈何虎有伤人心,吐蕃指着跟着脖子,硬邦邦的说到:“外臣自当遵从大唐礼仪,但我吐蕃虽地处高原,亦非无爪牙之虎豹。”

这话近乎明面挑衅了,让厅内气氛瞬间一凝,不过褚遂良却淡淡一笑,一脸从容。

“你如有话,明日御前,尽可直言。”说着转头看向众人:“鸿胪寺已备好馆驿,诸位请先回驿馆歇息,静候明日佳期。”

待心思各异的各国使臣地退下后。

褚遂良脸上的笑意才渐渐敛去。他走到窗边,眉头微蹙。

吐蕃的不驯在他意料之中,然而新罗女王的亲自到访,也绝非仅仅为了寻求军事援助那么简单。

每年招待外国使臣的宴席,目的彰显大唐赫赫武功与万国来朝的盛况,但今年情况明显不同,因此还需小心应对。

“来人,”他沉声道,“再去核查一遍明日宴席的仪程、守卫,尤其是各国使臣席位安排,不得有半分差错,另外,去通知王玄策将军让他加派五百兵马,以加强护卫鸿胪寺防卫。”

翌日,大明宫前,旌旗蔽日,仪仗森严。

各国使臣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下,沿着铺陈开来的朱红地毯缓步前行。

宫门两侧,并非仅是手持礼器的卫兵,而是每隔十步,便有一尊黝黑沉重的庞然大物被红绸覆盖,静静矗立。

虽未显露真容,却自有一股独属于沙场都得铁血煞气弥漫开来,与周围张灯结彩的喜庆氛围格格不入。

使臣队伍行至宫门前,脚步不由自主地放缓,众人目光大都忍不住瞥向那些被红绸遮盖的物事。

他们自然明白,这东西就是传说中的‘乾元火龙吼’。

就在这时,只听礼官一声高唱。

“大唐皇帝令,诸位缓步入席”

鼓乐声适时响起。

同时十庞然大物上的红绸被猛地扯下!阳光下,十五门火龙吼泛着冷冽金属光泽的。

这让所有人呼吸都顿时为之一窒,因为这超越时代的战争利器实在太过惊人了。

粗大的炮口幽深,如同巨兽的眼瞳,冷漠俯视这所有人。

二帝并肩出现在高阶之上,俯瞰下方。

李承乾神色平静,眼中充斥年轻帝王独有锐气。

“朕与太上皇,愿与诸国共享太平。”抬手指向火龙吼:“然,太平需有利器守护。此物名为‘火龙吼’,声若惊雷,裂石熔金。”

“对了。”突然露出一抹冷冽笑意:“朕想知道有没有人不想共享太平,从而试试朕火龙吼威力?”

“吐蕃使者?听闻你国国主松赞干布,雄才大略,你可要先试否?”

所有人听到这话,都愣了,包括大唐众臣,因为他们没想到李承乾一上来就如此剑拔弩张。

但李承乾自有自己的想法,反正是震慑,因此还客套个屁。

谁不怕死就来,整不好就能省下好几人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