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李承乾坚实党派,自然眼中充斥着激动之色。
毕竟自家皇帝如此气势,他们算跟对人了。
不过其余杂七杂八的人,则心思各异。
李承乾话语未停,看向宴会主角。
“卫国公,今日突然此事坏了你的接风宴,待朕从北京归来,天下海晏河清时,再摆上美酒佳肴,痛饮三百杯。”
顿了顿,一脸真诚。
“您为大唐征战半生,立下汗马功劳,若愿留在长安颐养天年,朕必以师礼相待,若想衣锦还乡,朕亦为您备好车马仪仗。另加封食邑一千户。”
向来秉承明哲保身的李靖,竟一反常态,神色隐隐有些激动。
原因无他,只是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历史上多少如自己这种人,例如白起、韩信、周亚夫,那个不是晚年死于非命。
但自己却连遇两位明主,后来一位自己对他可谓寸功未立,他还如此优待自己。
“殿下....老臣...。”
李承乾一摆手,毕竟未来不可预料,如说太多对这位大唐军神的将来和后人都不好。
“好了,就如此。”说完转头看向李世民:“父皇,您还有什么想对儿臣说的吗?”
李世民能说什么呢?他内心也不知道,对权利的不舍、亲情的羁绊、后继有人的喜悦。
让他心情一直处于一种复杂的矛盾之中,沉默了片刻后,他轻吐一口气。
“朕...。”说着缓缓起身:“有子如此,朕心甚慰。”
对李世民能说出这个话,李承乾有些诧异,愣了一下。
刚要开口,长孙无忌起身出列,拱手道:“陛下,为大唐江山,也为天下百姓,请您立定储君!”
这话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而且他一说话,立刻有无数人站出来附和。
“陛下,为大唐基业,还请您立定后位!”
“陛下,后宫空虚,为天下计,请您立定后妃。”
李承乾双目微眯,这个问题尤其是储君,一直是他不想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立长、立贤、立爱。
其中爱自己自然不选,贤两个孩子又太小,根本看不出什么。
而且为了局势的稳定,他只有一个选择。
沉默片刻,声音带着不容置疑。
“苏宁玉,淑德昭彰,温婉贤明,佐朕于潜邸,辅政于宫闱。今承天命,册立为皇后,母仪天下,表率六宫。
“李像,朕之嫡长,睿智天成,孝悌兼备,仁德可风,必能克承大统。兹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固国本,以安社稷。”
这个安排,其实并不符合长孙无忌的利益。
但此刻他既已站出来说出这番话,心中便知道结果。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良久,长孙无忌缓缓躬身,深深一揖,声音沉静而清晰:“臣,遵旨。”
话音落下,众臣全部躬身。
“臣等遵旨。”
这事定下,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明面上来看,如今将来苏家必然权倾一世。
因此不少人心中都起了攀附一番的心思。
李承乾则有些忧心,但愿自己老丈人别给自己惹事。
长孙无忌并未直起身体,而是保持着躬身奏对的姿态,继续进言:
“陛下,太原王氏有女,名曰‘王琰’,素以贤良淑德闻于宗族。值此中宫既立,当广续天家血脉。臣恳请陛下夺情纳聘,以充掖庭。”
“此外,臣之表侄女、高士廉之女高氏,及褚遂良之妹褚氏等....皆秉性贤淑,德容兼备,若得入侍天颜,既可昭显陛下眷顾功臣之心,亦可使宫闱之内多添贤德。”
这就是**博弈了,人家让步,自己也必须让步。
因此李承乾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点头。
“准!”
说完转头看向李世民,毕竟自己走后,无论是按照约定,还是局势长安还得靠李世民。
“父皇,此番安排可否?”
李世民何其心智,自然明白一些安排深层意义。
“呵呵,你一口一个太上皇,太上皇能懂什么?”
这话可谓不阴不阳,顿时给李承乾闹了个没趣。
天子一令,天下惧动,马上要出兵,需要安排的事可太多了。
首要就是粮草问题,不过好在前些日子在佛门那打了秋风,还勉强能支撑。
不过过后,只能期盼今年春水不要太多,不然水患一起,国库空虚之下,必是生灵涂炭。
因此众臣很快散去,前期忙碌出兵前事宜,将领也都分别前去点兵。
一会儿功夫,原本人头涌动的大殿,就剩下李承乾、李世民父子二人。
此时李承乾有个担心,而且是非常担心,那就是怕李像死了。
毕竟王朝皇子,在年幼时突然夭折的事可太多了,更何况如今其是皇太子,目前局势就等于被架在火上。
同时其母家势力还太单薄,影响力太小。
短暂沉默后,李承乾罕见神色带着一丝祈求。
“父皇,儿臣走后,还请您一定照顾好宁玉母子...。”
李世民自然明白话中意思,而且血浓于水,怎么说李像都是自己孙儿。
“朕的孙儿,朕自会照顾,就不用你操心了,而且再有几个月武嫔也要生产了,一起带着就是了。”
这话让李承乾心头一紧,这事他还真不知道,武则天竟然怀孕了,而且还是李世民的。
对于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他是有一些忌惮的,倒不是别的。
毕竟只要自己活着,其就只是李唐的一个嫔妃,但这女人丧心病狂,自己女儿都能掐死。
别再闹出什么幺蛾子,让李世民对宁玉母子产生什么怨恨。
“好吧...。”这事他也没法明说:“那就有劳父皇了。”
估计再有一个月,王琰也该临盆了,自己这一走也不知要多久。
因此还得去看看,想到此处就要起身离开。
这时外面内侍慌忙进入殿中。
“陛下,太上皇....不...不好了....。”
开启新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