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第二百六十六章 曲阜称必须拿下

();

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喊杀声,混杂着兵器相撞的铿锵声响。城墙上的厮杀还在继续,但他已经无力再战。

“将军!”一名亲兵扑了过来,手忙脚乱地想要搀扶住他。

刘良臣摆了摆手,嘴角溢出一丝血迹:“别管我……守住……守住城门……”

话音未落,紧闭的城门突然轰然洞开。无数明军如潮水般涌入,冲在最前的几排长枪兵,枪尖如林,气势如虹。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整齐的步伐声震动着大地。

“杀!”喊杀声震天动地。

被震天炮轰得七零八落的清兵节节败退。他们的阵型已经被打乱,士气低落,根本无法抵挡这股来势汹汹的反攻之势。

“孔圣人保佑,刀枪不入!”明军士气大振,呐喊声响彻云霄。

倒在血泊中的刘良臣听到这呐喊声,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战局在此时陡然生变。

柳远会率领四个牛录的精锐满洲兵从侧翼杀到,与卓罗的部队在城头上汇合。转眼间,城头上的满洲兵已近两千之众。这些满洲精锐,个个都是在战场上厮杀过无数次的百战老兵,弓马娴熟,刀枪精通。

他们的到来,让守军的压力陡然加大。城头上的形势瞬间逆转。

“放箭!”柳远会一声令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漫天箭雨倾泻而下,密集的箭矢遮天蔽日。城内顿时哭声震天,百姓四处奔逃,场面一片混乱。满洲兵并非要杀尽城中百姓,而是要用箭雨驱赶他们冲击城门。

刘肇基站在城门楼上,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心如刀割。城内已是一片地狱景象,到处都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百姓的哭喊声、伤兵的呻吟声,还有战**嘶鸣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神不宁。

“守住城门!让老弱先撤!”他声嘶力竭地喊道,脸上的汗水混合着血迹,显得格外狰狞。

两三百披甲的白甲兵和赤甲军从城墙上鱼贯而下,在百姓后方迅速列阵。他们手持盾牌长刀,杀气腾腾地逼近。后方还有数十名火枪手,火绳已经点燃,随时可以开火。

“总戎,快撤吧!杀来的可都是凶狠的铁骑!!”几个家丁冲上前来,想要架走刘肇基。

“啪!”刘肇基一巴掌重重打在说话的家丁脸上,眼中闪过一丝怒火。

“真鞑子又如何?我们还有天威炮!快去堆麻袋,把城门楼两头都堵住!”他的声音嘶哑却坚定。

原来史可法早有准备,九个堡垒都在曲阜城炮台的射程之内。这是他们最后的依仗。

“咱们要死在这城门高台上吗?”家丁们面露惊恐之色。

“怕什么?幸亏有儒家祖师爷保佑!!”刘肇基咬牙说道,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很快,城门楼两侧堆起了高大的沙袋胸墙,四门震天炮稳稳架在其上。刘肇基亲自竖起一面红旗,这是给炮台的信号。

“都趴下,靠着沙袋,别露头!”他大声命令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等所有人都卧倒后,刘肇基深吸一口气,将红旗向右一倒。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大地为之震颤。炮弹呼啸着划过天际,准确地落在敌军密集处。

多铎正在城墙根研究沙袋的摆放,听到炮声先是一愣。他抬头望向炮声传来的方向,眉头紧皱。

“曹振彦动作这么快?”

“王爷,不是我们的炮,是南军在开炮!”一名白甲兵慌忙解释道,脸上写满了惊慌。

就在这时,卓罗慌慌张张地跑来,铠甲上沾满了血迹和尘土。

“王爷!曲阜城的尼堪太狠了,用天威炮轰我们,不管死活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城门楼上突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孔圣人保佑,刀枪不入!”士兵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

多铎看着倒下的满洲勇士,又看看毫发无损的明军,心中升起一丝惧意。这曲阜当真邪门!他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战场。

“撤兵!全军撤回大营!”多铎一挥手,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甘,但形势已经不容他再做犹豫。

满洲兵开始有序撤退,但明军并未追击。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更艰难的战斗还在后面。

城门楼上,刘肇基看着渐渐远去的玄军,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他靠在沙袋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传令下去,加固城防,救治伤员。”他的声音有些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

夕阳西下,血色的余晖笼罩着整座城池。城墙上,士兵们开始清理战场,收敛阵亡将士的遗体。医者们在战场上穿梭,救治着伤员。

刘肇基站在城头,望着远处的天际。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玄军必定会卷土重来,而他们能做的,就是死守这座城池,等待援军的到来。

夜幕降临,城中点起了无数火把。士兵们在城墙上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城门楼上,刘肇基依然没有休息。他站在那里,目光远眺,思考着接下来的战术部署。身边的幕僚送来了热茶,但他只是摆了摆手。

“大人,您该休息了。”一名老幕僚劝道。

刘肇基摇了摇头:“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传令下去,加强城墙巡逻,严防死守。”

而在玄军大营中,多铎正在召开军事会议。帐篷里,将领们各抒己见,讨论着如何攻破这座顽固的城池。

“王爷,我们不如从其他方向突破。”一名将领建议道。

多铎摇了摇头:“不,曲阜城必须拿下。传令下去,明日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