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辞是个很喜欢制定计划的人,并且每制定一个计划,他也会很认真的按时完成。
拖延症这个问题,在卫辞身上是一点也看不到的。
他就是前世网上说的那种,定了六点起床的闹钟。
闹钟一响,三秒内他就能起床的人。
这一世的卫辞也保留了这个好习惯。
他本就过目不忘,高智商高情商又让他悟性极高,可以举一反三。
再加上他的勤奋刻苦,卫辞入学没多久,很快就成了郑秀才最喜爱的学生。
对于卫辞,郑秀才拿出了自己毕生所学的本领去教他。
当他看到卫辞每天练字都十分努力,但因为没有好的字帖,进步不是很明显时。
立刻将自己珍藏的字帖无偿借给他使用。
在郑秀才的精心教导下,不到三年的时间。
卫辞已经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且释义也都学了一遍。
他的馆阁体也练的十分有火候了,一笔字工整秀丽,已经初见风骨。
在同龄人里,绝对是拔尖的存在了。
若不是卫辞年龄太小,才刚满九岁,郑秀才已经想将他推出去考童生试了。
郑秀才对卫辞非常自信,他教书多年,从未见过如此有天赋的学生。
在郑秀才看来,卫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
但俗话说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为了保护卫辞将来能走的更远,哪怕卫辞已经提出今年想要上场一试。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压一压卫辞,让他起码满了十岁,再去考功名。
到时候他就可以一口气考到秀才,也能拼一拼小三元。
要知道读书人名气很重要的,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有时候科举的头名之所以是头名,名气也会起很大作用。
否则大家都差不多,凭什么你是案首,我却是第三呢?
如果一个人丝毫名气也无,最后却一鸣惊人拿到了解元或会元。
搞不好外人还会传他作弊呢,不然以前你都名不见经传,凭什么这次突然一鸣惊人?
古**试又没有监控,很多事说不清的,这时候名气的作用就出来了。
而如何让自己的名声人尽皆知呢,很简单。
只要卫辞能以十岁稚龄考上秀才,并一举拿下小三元。
那他的名气将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徽州府。
将来就是他考上举人,再进京赶考。
别人介绍他时也能说一句,他是十岁的小三元。
听到这些,外人就是再不了解他,也能马上知道他打小就是天才。
那他就是考出再好的成绩都是理所应当的。
郑秀才是真心为卫辞打算,他将心中的想法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卫辞,嘱咐卫辞不要心急去拿功名。
卫辞不是个不识好赖的,他也知道郑秀才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
可是一想到父母为了供他读书,节衣缩食,拼命赚钱的模样。
卫辞就想早日考出点成绩,缓解父母的压力。
犹豫一番之后,卫辞才道:
“夫子,您容我再考虑几天行吗?”
郑秀才点了点头,只要卫辞愿意好好考虑一番即可。
他是真心希望卫辞将来能有个好前程的。
这么有天赋的学生,他这辈子不会再遇到第二个。
离开学堂之后,卫辞心中极为纠结的回家了。
尔雅已经做好了午饭,看到卫辞回来,她连忙上前接过卫辞的书箱,柔声道:
“饭做好了,快洗手吃饭。”
卫岳今日不在家,他去城东的金员外家给金员外打家具去了,自有金员外家管午饭。
卫辞洗了手,然后到餐桌边坐下,桌上放着热气腾腾的白米饭。
还有一碟葱花炒鸡蛋和一盘白菜豆腐。
卫辞慢慢吞吞的吃了口米饭,犹豫一番之后,还是询问尔雅道:
“娘,如果我今年能参加县试了,你会高兴吗?”
听到卫辞这么说尔雅先是一愣,紧接着心中狂喜:
“小辞,你今年真的能去考童生了吗?”
看到母亲这么开心,卫辞用力的点了点头。
准备还是坚持原来的想法,今年就去参加县试和府试,明年再去考院试。
尔雅没想到她儿子这么厉害,才读了三年书,就能去参加县试了。
哪怕就是最终考不上也没关系,能去参加童试便说明他已经学完四书五经。
本来尔雅想的是,卫辞三年能将四书学完就不错了。
谁知她儿子超额完成任务,真是给她争气。
要不是现在儿子大了,尔雅开心的恨不能马上再亲他一口。
不愧是她的儿子,跟她一样聪明会读书。
尔雅的高兴感染了卫辞,如今的卫辞颇有些妈宝男的潜质。
只要看到母亲高兴,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
既然母亲非常欢喜他今年就能去考童试,那他就去考。
这一刻,郑秀才的话通通被他抛之脑后。
县试开始的很早,二月就要开始考。
眼看着不到一个月了,卫辞首先要去报名,还要去找能给他考试做保的廪生秀才。
这一切都要忙起来,尔雅自然不能让卫辞一个小孩子去忙活这些。
等到晚上卫岳回来,她立刻向卫岳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卫岳也没想到儿子这么争气,这么小就能去考童试了。
隔天一早,他立刻带卫辞去衙门报名了童试,交了二两银子的报名费。
等到郑秀才听说卫辞还是坚持要今年考。
并且报名费都已经交了时,忍不住叹了口气。
但就算卫辞如此不听劝,郑秀才还是全力帮助卫辞,希望他能在考试前更进一步。
郑秀才替学堂里几个今年就要去参加县试的人,介绍了能做保的秀才。
不是所有秀才都能**生做保的,最起码郑秀才就不行。
能**生做保的秀才一般都是秀才里的廪生。
所谓廪生就是秀才里的前十名,古人想要取得秀才功名,不是说去考一次试即可。
而是要先去祖籍地的县城考县试,县试通过了,再去附属的城市考府试。
府试如果没过,那考生下次就要再从县试开始,重头再来。
如果府试过了,则可以得到童生功名。
然后就有资格去府城,也就是一个省的省会城市考院试了。
院试三年两试,即使一次考不过,下次还可以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