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40章 系统发力,星夜入宫

——【模拟开始】——

《京营新军筹建议》送到内阁,阁臣们对前面部分的内容争议不大,但是组建山地新军部分,阁臣们表达了不同的态度。

次辅张居正全部支持,但是三辅赵贞吉部分反对。

首辅高拱也持有保留态度,他认为组建山地新军不需要一个卫的规模。

隆庆皇帝又下发科道讨论,科道也反对组建山地营。

隆庆皇帝下达圣旨,组建大明新军,下设:

百人规模的禁卫营,和红盔将军一起负责宫廷戍卫。

设置克虏军,合计一卫(5000人),下设两个骑兵千户所,两个步兵千户所,一个炮兵千户所。

克虏军练成后,和宣大的戍卒轮戍。

设置镇北军,合计一卫,设一个骑兵千户所,两个步兵千户所,两个炮兵千户所。

镇北军练成后,和蓟辽的卫所轮戍。

但是皇帝没有同意奏疏上设置安南军的建议,只同意设置一个千户兵马。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210。】

【奏疏部分通过,若要完全通过该奏疏,需要支付4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只要四百点威望吗?

苏泽想了想,这大概是因为前期的沟通工作都是申时行做了,已经减少了朝中的阻力,也拉到了足够的支持。

张居正这么支持,大概也是因为这是申时行提出的奏疏。

这就是跟着别人上书的好处啊。

如果这件事是苏泽推动,面临兵部的反对不说,还有可能遭遇其他的阻力。

现在跟着申时行联名上奏,只需要400点威望,就能完全执行奏疏了。

苏泽果断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81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自己已经给了申时行一切支持,接下来就要看系统的发挥了。

——

五月十一日。

通政司内。

通政使李一元看着自己桌案上堆满的奏疏,更加怀念自己在刑部的日子。

那个时候他的案头也都是《大明民律》的草稿,但是好歹修律这种事情没有人催着,今天干不完可以明天再干。

但是通政司就不行了,那帮清流言官的耐心只有半天,遇到朝廷有重大争议的时候,恨不得每半天都有人过来催问,自己的奏疏递上去没有。

但是递送奏疏本就是通政司的职责,如今京师的**氛围日益紧张,如果自己真的压着奏疏流转,那是要被言官弹劾的。

所以李一元只能加班加点干活。

这时候,他的经历官徐叔礼走了进来。

“大银台,南京的急递。”

南京的急递?

南京能有什么急递?

南京六部都是一帮等着致仕的家伙,他们每次送来京师的就是些日常请安奏疏。

最近这几日科道正在就京师新营的事情不断上书,李一元听到南京急报更是不在意道:

“急奏是什么内容?”

徐叔礼为难的说道:

“大银台,这是一份密奏,属下没资格看密奏的。”

密奏?

这下子李一元反而更不在意了。

能上密奏的,也就是南京那几个老家伙,最多加上留在南京的那几个勋贵,还有南京镇守太监。

大概是什么肉麻的请安奏疏,或者向皇帝进献什么宝物的密奏。

李一元道:

“放在桌上吧,前面还有多少奏疏?”

徐叔礼连忙说道:

“回大银台,还有三十多份奏疏在誊抄,等您阅示后再送入宫中。”

听到还有三十多份,李一元觉得血压更高了,他站起来说道:

“不等了!你随我入宫,将这批奏疏送入宫中,不然那帮言官又要来催了!”

又忙碌了一天,总算是把今日积压的奏疏全部送走了,李一元这才回到自己的公房。

他拿起桌案上那份南京送来的急报密奏。

李一元拆开密奏匣子上的封条,检查密奏也是通政使的权利之一,这也是通政使能位列大九卿的重要原因。

通政司原本只是一个传递文公的机构,但是通政使可以检查连内阁都不能查看的密奏。

而经过前任杨思忠一系列的扩权后,通政司又在各地有了经历所,还在海外有了通政署,更是成了整个京师消息最灵通的人。

李一元看完密奏,大声道:

“徐叔礼误我!”

“快!本官要进宫!”

皇宫中,隆庆皇帝看完了李一元紧急送来的密奏,也头疼欲裂。

这是南京镇守太监王本固的密奏。

王本固的密奏是用最快速送来的。

今年年后,前黔国公沐朝弼的母亲李氏,也是黔国公府的老令君李氏病逝。

大明的勋贵互相联姻,沐朝弼的母亲李氏,也是出自勋臣一脉。

这一脉也是相当的显赫,李氏的祖上,是随着太祖朱元璋打江山的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死后,爵位传到了长子李景隆身上。

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站错队,曹国公的爵位被革除,李景隆被带回京师幽禁。

成祖朱棣没有继续追责李景隆的子孙,等李景隆死后,李家又返回南京,被封为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等到了嘉靖朝的时候,嘉靖皇帝重新封李家为临淮侯。

李氏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归葬在南京李氏的祖坟中。

这沐朝弼也不知道是发了什么疯,平日里也没见他多孝顺母亲,也许是被革除了黔国公的爵位后心情郁闷,想要出去走走,在几次向朝廷上书无果后,沐朝弼直接带着母亲李氏的灵柩去往了南京。

沐朝弼还带上了一千黔国公府的亲兵,他身穿孝服,所有士兵也都披麻戴孝,就这样浩浩荡荡从云南冲去了南京。

沐朝弼这场堪称行为艺术的送葬行为,沿途州府都不敢阻拦,只能纷纷送上酒水赶紧将这位前黔国公大人送出境。

四月,沐朝弼带着母亲灵柩来到了南京。

沐朝弼是乘坐漕运船抵达的南京,到了南京之后,沐朝弼的亲兵抢占码头,还驱逐沿途商船,更是以“清道”为名鞭挞百姓。

对于南京的官员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事情了,可祸事还在后面。

沐朝弼的跋扈举动,撞上了应天巡抚海瑞。

海瑞听说了消息后,立刻领着应天巡抚的衙役冲到了码头,并且亲自训斥沐朝弼:

“以兵甲挟灵柩,僭越公侯仪制,沿途毁闸破关,视朝廷纲纪如无物!”

虽然海瑞带来的只是衙役,但是都配备了火器,而沐朝弼也不是真的来造反的,他的亲卫都没有着甲。

沐朝弼也不敢真的去袭击朝廷的应天巡抚,但是海瑞这点人也攻不进码头。

于是这两帮人就围着码头对峙起来。

于是南京镇守太监立刻写了这份密奏,赶在南京六部的奏疏送到京师前,将这件事急报给皇帝。

隆庆皇帝看完也傻了。

沐朝弼跋扈的他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革除沐朝弼黔国公的爵位。

但是没想到他竟然跋扈到了南京,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

如何处置沐朝弼,已经上升为**问题,隆庆皇帝只能对着身边的司礼监掌印冯保道:

“快,去召阁臣入宫!”

冯保匆忙走出去,这时候新任司礼监秉笔张诚又进言道:

“陛下,黔国公府关系西南军务,还需要再请知晓西南军务的重臣入宫。”

隆庆皇帝反应过来,和其他没有实权的勋臣不同,黔国公世镇云南,一旦处理不好可是要闹出动乱的。

“对对,召兵部尚书曹邦辅入宫。”

“等等,苏子霖,还有那个起草《京营新军筹建议》的申时行,也一并招入宫中议事!”

“遵旨。”

另一位司礼监秉笔陈洪自告奋勇去通知兵部尚书曹邦辅,而张诚则去召集苏泽和申时行。

——

“子霖兄,这都天黑了,陛下召我们进宫为了何事啊?”

申时行这是第一次应招入宫,紧张到手心冒汗。

苏泽看了一眼好友,原时空的万历朝首辅,此时竟然这么没出息。

不过想到申时行才正五品,就能获得被皇帝传召入宫商议的机会,要说不定激动也是假的。

只不过没法和某个挂逼相比。

两人踏入宫门后,苏泽又拉着申时行慢走了两步。

申时行有些疑惑,他这才发现刚刚来通知他们入宫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已经落后了半步,拉开了前方引路小太监的距离。

只见到苏泽掏出一个精致的香囊,塞进了张诚的怀里,这位新任司礼监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接着低声说道:

“苏翰林,这次陛下召阁臣和二位入宫,是因为南京的事情。”

张诚简单的将南京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这下子申时行都震惊了。

苏泽思考了一会儿,对着张诚说道:

“多谢张公公。”

“苏翰林哪里话,冯公公要带阁老们和大司马入宫,速度要比杂家慢点,两位可以走慢一点。”

苏泽会意,三言两语,张诚就将这次急召入宫的原因,参会人员信息都告诉自己,还提醒自己可以慢点去御书房,好好思考御前时候的对策。

这下子申时行震惊了,子霖兄连急召入宫这件事都这么老练吗?

苏泽也在疯狂的思考对策。

显然,这就是系统的大手发力了。

显然这是一个好的契机,黔国公府的跋扈,这时候自己再提设置安南军,皇帝一定会通过。

申时行的**敏感度也是顶级的,他立刻说道:

“子霖兄,我们的奏疏成了!”

苏泽点头说道:

“这件事定然能坚定陛下增设安南军的决心,汝默兄你是奏疏首倡者,等陛下问起的时候你就再申明安南军的重要性,我会附和你的。”

申时行感激的点头,这是一个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的好机会,苏泽就这样让给自己。

苏泽自然不在意这点小功劳。

发生这样的事情,安南军的事情已经没有疑议,就是最反对的阁部大臣此时也会闭嘴,而皇帝为了云贵川的稳定,必然会完全通过奏疏。

这场御前会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安置沐朝弼的问题。

沐朝弼是前任黔国公,是现任黔国公的亲爹,在任期间多次平叛,深得黔国公府亲兵的敬重。

如果沐朝弼没有这么高的威望,他做出这么多抽象的事情,身边的亲卫早就跑了。

可他在云南威望越高,就越是难处置他。

如果真的抓了沐朝弼,云南造反怎么办?

也许现任黔国公沐昌祚不会为了这个抽象爹造反,但是黔国公府的其他亲兵呢?

就算不造反,黔国公府上下对朝廷生怨,云南再闹出土司叛乱怎么办?

可如果姑息沐朝弼,他在大明南都这么闹事,朝廷的威仪何在?

秉公执法的海瑞要怎么办?

群情激奋的南京百姓会怎么看朝廷?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要紧急召集重臣入宫的原因,这事情实在是太棘手了!

谁要能解决皇帝这个难题,才是这次夜召入宫最大的收获,这会极大的增加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申时行是不敢奢望解决这样的难题了,他满心盘算着乘机推动自己奏疏的事情。

苏泽慢慢走着,张诚又让引路的太监放慢脚步,给他留足了思考的时间,在踏入御书房的前一刻,苏泽终于灵光一闪!

申时行看到苏泽整个人气势一变,连忙问道:

“子霖兄可是有了定计?”

苏泽微微点头,就在这个时候重臣的队伍也赶到,苏泽和申时行连忙让开道路。

高拱看到苏泽也不惊讶,只是微微点头。

高拱身后的张居正看到了苏泽身侧的申时行有些惊讶,但是他还是很快恢复了平静。

赵贞吉、雷礼和殷士儋见到二人就十分震惊了。

紧接着陈洪领着曹邦辅也踏入御书房,他的表情则要平静不少。

苏泽心中了然。

高拱身为首辅,应该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

张居正和冯保的关系,自然也知道皇帝为什么召见他们。

但是另外三位阁臣就没有消息了,由此可见他们在内阁地位其实要低不少。

兵部尚书曹邦辅是陈洪单独通知的,陈洪肯定也卖了他人情。

由此看来,曹邦辅和陈洪关系不错?

没想到大司马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结交内廷?

众人到齐,一齐踏入御书房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