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姓琅琊 第239章 王见王见王

夜如墨,楼如璨。烛火荧煌,映照雕栏畔。

香雪楼三楼左廊一排的房间今夜皆悬朱牌,上书“谢客”二字。唯有最里间的那扇雕花门内华灯通明,亮光透过几层珠帘帷帐,在廊厅的墙壁中折出橘明色的光影,倒衬得门扉上的鎏金暗纹愈发鲜亮。

廊下一共七人。王泰的四名护卫站得笔直,神情机警;王揖只带了两名家仆,周身没有明显兵器,但气质渊渟岳峙,很有高手风范。最后一人是陈青珊,抱剑倚在门旁,神色清冷,身边放着一张齐腰高的立柜,柜上置小案,案上摆着精致小食和冰鲜水果。

陈青珊高冷一会儿后就用竹签扎剥好壳的荔枝肉吃,然后又高冷一会儿,再来一块金乳酥,如此循环,吃得津津有味,看着四卫两仆怨念甚重.....

房间内,气氛微妙。

三王各有所私,各有所惑,各有所求,又各有所忌。似乎都想以静制动,一时间谁也不开口说话。

王揖放下筷子,准备开场。

王扬率先举杯道:

“两位族父——”

王揖手掌一切:

“诶?等等!怎么两位族叔?这辈分不对呀......”

王泰啧啧摇头:

“之颜呐,你连自家长辈的辈分都没搞清楚......”

王扬神色一肃:

“懂了。”

他先向王揖一拱手:“族父。”

王揖满意微笑。

再向王泰一点头:“阿兄。”

王泰神色一僵:

“等会儿!这怎么出来个阿兄?”

王扬纳闷道:

“我族叔是你五叔,你可不就是我阿兄吗?”

王泰连连摆手:

“不对不对,我是你族叔,我五叔是你族叔公。”

“阿兄你这是按没分宗前的原谱论的。按分宗之后的新谱,我高祖父和我族叔的祖父是同辈,后来我们这房承嗣大宗,兼祧小宗,平白涨了一辈。是吧族叔?”

王扬看向王揖,一脸乖巧。

王泰也看向王揖,一脸懵比。

王揖笑道:

“是按分宗前论,还是按分宗后论,你们俩个定,我无可无不可。”说完就开始干饭。

王泰看着王揖,疑惑问:

“这怎么又出来个分宗呢?之前也没提过啊!”

王揖专注地饮酒吃菜,也不应答,彷佛根本不知道王泰问的是他。

王泰只好看向王扬,语气微嘲:

“之颜呐,你之前拜族叔的时候,可没说什么分宗前后的事儿。”

王扬眨眨眼:

“我说了的。阿兄不记得了?”

王泰摆出长辈的架子,轻飘飘的一笑:

“没有的事儿。”

王扬认真说:

“第一次见面时就说了,无前也听到了,阿兄你一问无前就明白了。”

王泰眉间闪过一抹隐怒,手掌攥紧,然后松开,笑道:

“那我兴许是忘了......”

王扬重新举杯,先向王揖:

“族叔!”

王揖持觞,热情回应:

“贤侄!”

王扬再转向王泰:

“阿兄!”

小畜生!

王泰扯出个笑脸:

“阿......阿弟!”

小畜生!!

王扬动情说道:

“我这一脉,家世早衰,人丁零落,虽有琅琊之姓,而无鼎食之资。初至荆州之时,身无长物,形影相吊,举目四望,唯余一人,茫茫然如坠雾海。幸蒙二位尊长不弃,时加照拂。每忆及此,未尝不临风流涕......”

王泰嘴角一抖,瞄向王揖。

王揖撂下酒杯,感慨道:

“剑出昆吾,必千锤以成器;玉生荆岫,终百琢而呈章!贤侄虽际有坎坷,然能养成如此才气,实乃家族之幸!族叔心中甚慰!但这杯酒,族叔不能饮。族叔惭愧呀!”

王揖说到此处,唉了一声:

“族叔初至荆州,对你哪里谈得上照拂?还是多亏你阿兄,你这本酒,当先敬他。”

王泰马上道:“其实我——”

王扬朗声道:

“阿兄容禀!弟初至荆州时,虽知阿兄在此,然家门衰败,不敢贸然登访,以宗枝流远,飞伏异路,恐有攀附之嫌。阿兄不弃弟之鄙陋,通亲问,叙人伦,查谱牒,排辈行......”

“我我没查谱牒!”

王泰有些措手不及。

他这次赴宴,事先并不知道王扬在场,是王揖给他来了个突然袭击,直接上门说是自家人聚一聚,王泰不便推辞,只好跟着上车,到了地方王揖才说还有一个王家子侄,王泰问是谁,王揖还卖关子不说,说等见了就知道了,王泰抱着一丝侥幸,以为王揖说不定是带了哪个同宗小辈来,结果一看是王扬,顿时头皮发麻!

他不怕见王扬,但在王揖面前见王扬,这事儿就有点复杂了。

他祖父生九子,他父亲是长子,王揖是老五,虽说是嫡亲的叔父,但分家已早,可谓同亲不同心。更何况如今朝局晦暗,便是亲兄弟之间,立场都未必相同,叔侄之间,又怎敢交心?正如自己暗中投在竟陵王门下,王揖是不知道的,同理,他也不知道王揖现在到底怎么回事。

他这个五叔表面上优游度日,从容自在,但其实为人其实精明得很。不说别的,单说官运,就比自己通达许多。王融曾经有过一句戏言:“三真六草,为天下宝。七廉九锐,不如五巧。”

前两句是说书法,三叔的真书(隶的变体,当时又称今隶、楷书)和六叔的草书,并为至宝。七叔廉而不刿,小九叔豪锐气盛,但不如五叔妙巧。

所以当他“妙巧”的五叔把王扬引入宴席,他一下就蒙了。当场揭穿王扬?那小畜生肯定拖他下水;不揭穿他?那自己这算是给王扬身份证明了......还有五叔是怎么回事?他引王扬来是什么意思?他知不知道王扬底细?王扬那小畜生是怎么和五叔搭上线的?

王泰一肚子疑问,骑虎难下,连私下里试探地问一声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同席,还开家人宴,现在被王扬当场指出“查谱牒”,一时情急,脱口反驳。以前当着那群学子面和王扬以叔侄相称,就算日后有人问起,尚可推说是一时不察,被王扬蒙蔽。若是查了谱牒,还认了亲,到时王扬身份一漏,自己岂不成了包庇?

王扬用奇怪的眼神看着王泰:“阿兄,你查过了。”

“没查过!”王泰断然否决。

“你看你又忘了,你当时说你听闻我白虎道场论学,‘一战成名’,是‘大喜过望,与有荣焉’。赶忙打听,是族里哪一支出的‘青年才俊’......”

王扬说到这儿一顿,向王揖解释道:

“这是阿兄勉励的话,侄儿是不敢这么自夸的。”

王揖连连点头:

“知道知道,你是最谦虚的了。”

王泰:???

他忙解释道:“我是那么说,但没真打听——”

“打听了!阿兄你曾经在司徒府任职,帮司徒府参军贾渊修过十八州士族谱,和义兴的几位同宗都有书信往来。所以你就给他们写信询问,结果他们没听说过我。你说没听过也正常,譬如‘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许是‘我在家乡久伏,到荆州才高飞’......”

王扬又是一顿,向王揖解释道:

“这是阿兄抬爱的话,侄儿是不敢这么自诩的。”

王揖频频颔首:

“知道知道,你是最内敛的。”

王泰:!!!

王泰又尴尬又纳闷儿,问道:“五叔,你之前认识他吗?”

王揖坦然答:“没有啊。”

“那你为什么说你知道......”

王揖一叹,缓缓开口道:“所谓......”

然后,

突然就没声了。

王泰仔细听,

没听到。

再仔细听!

还是没听到!

王泰一时间竟陷入自我怀疑中!

他是说了什么我错过了吗?

王扬一嗟,徐徐启唇说:“白头如新——”

王揖眼眸一亮:“倾盖如故。”

王扬轻叩案几:“聚散如露——”吟罢饮尽杯中酒。

王揖微敲桌面:“相知不负!”言毕倾尽盏中酿。

两人互示空觞,相视而笑。

王泰满头问号:到底谁俩是真叔侄???

——————

注:王揖和王泰父王慈都王僧虔的儿子。《南齐书》只记了王僧虔五个儿子姓名,按照南齐书的顺序,最后一个记的儿子叫“第九子寂”,则说明其至少有九子。《南史·王彬传》云:“彬字思文,好文章,习篆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故知王志是老三,王彬是老六,所以王揖的儿子王筠曾经写过一篇《为第六叔让重除吏部尚书表》,收在《艺文类聚》里,就是替王彬写的。

王揖排在王志后,在彬前,介于三六之间,或四、或五,我设定的是五,但未必合于史实,说不定是老四。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