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 第255章

“舅舅说的是,就如同削藩一般,是吧?”

朱允熥笑着问道。

“陛下圣明”

蓝太平打哈哈道。

“唉,朕还是太年轻了。做不到老成持重,只想毕其功于一役。”

“有时候着急说错话,舅舅你别往心里去。”

朱允熥望向蓝太平。

“陛下放心,只要外甥需要舅舅,舅舅永远都在。”

“如果有一天外甥成熟了,不再需要舅舅了。那么舅舅保证,不会再出现陛下的面前。”

蓝太面带微笑的说。

“舅舅你说什么呢?熥儿永远不要离开舅舅。”

朱允熥撒娇的说道。

看着俩人在那腻歪,一旁的王钺气的牙根疼。

就这样蓝太平跟朱允熥聊了很久,才匆匆出宫回到府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蓝太平把主要心思放在神机营上。

这些时日,陶潜已经把“铁芯铜体”的新炮不断试验的数据完善了。

并且还改进了制作工艺,让这门火炮彻底定型。

“侯爷,今天是个好日子。火器局又按照新的数据,重新造好了一门火炮。”

“就等侯爷来试**。”

陶潜一脸得意的说道。

刚到神机营就听到这个消息,让蓝太平心情大好。

“快走,咱们去校场看看。”

蓝太平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来到神机营专门试炮的校场。

只见校场上有一门火炮,上面盖着红色的绸锦。

“侯爷,您在这观测台瞧好就行。”

陶潜早在这摆好太师椅。

蓝太平也不客气一**坐下,点头示意开始。

几名炮兵立刻上前掀开红绸,一尊在太阳下泛着金属光泽的巨炮展现在众人面前。

在炮兵的操作下,装填弹药和发射速度非常快。

“轰”

五百米开外的目标碎裂,威力跟上次蓝太平试射差不多。

蓝太平不以为意的点点头,但是马上他的表情开始凝重了。

“轰”

“轰”

“轰”

“…”

这门火炮如同不知疲倦,整整连**三十发后才停止。

蓝太平瞪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

“**多少发?”

“回侯爷,总共连射三十发炮弹。”

更关键的是,这三十发炮弹全部命中标靶。

“哈哈哈哈,好。”

“火器局的人要赏,每人赏银五百两。”

“谢侯爷”

那群搞研发的人,比蓝太平更加高兴。

这五百两白银,他们以前一辈子也就挣这点了。

但是跟了武威侯,就因为研究出这个火炮,一下子就赏了一辈子的赏银。

他们都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加倍努力报答侯爷。

从此以后,他们一家人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不但不会饿肚子,还能锦衣玉食过一生。

他们相信,只要好好效力,那么跟着武威侯以后娶个三妻四妾都不成问题了。

这时候陶潜上来附耳说道,“侯爷,下个月的军饷还没着落呢。”

正满心欢喜的蓝太平,被这一句话弄得瞬间清醒过来。

蓝太平抄家来的钱财一直都放在神机营,陶潜是最知道家底还有多少的人。

“交给本侯,你安心训练吧。”

“是”

陶潜随即想起什么,忙说道,“侯爷,这尊火炮还未取名呢。”

“您看取个什么名字好。”

蓝太平想了想说,“就叫红衣大炮吧。”

“红衣大炮”

“好名字,威武又霸气。”

陶潜言不由衷的感叹。

待蓝太平走后,陶潜摇头叹息,“其实我还是蛮钟意破晓这个名字。”

二月底,会试正式放榜。

“唉,没想到竟然落榜了。”

北平府的韩克忠失落的叹气。

“韩兄,你也在这里。”

“哦,是焦兄。你找到自己的名字了没?”

面对焦胜的招呼,韩克忠意兴阑珊。

“没有”

“唉,想不到咱俩竟然都落榜了。”

韩克忠苦笑着说。

“韩兄,我觉得这榜单有问题。”

焦胜的这句话,瞬间把周围考生的目光吸引过来。

“焦兄别乱说,这是礼部放的榜哪里会有问题?”

韩克忠忙拉住他,压低声音说。

焦胜却挣脱他的拉扯,直接冲着周围的学子喊道,“有没有北方的学子上榜?”

“有的话,请站出来!”

本来嘈杂的环境,瞬间安静下来了。

“这榜上尽是南方人,难道咱们北方竟然连一人都上不了榜吗?”

焦胜继续喊道。

“这里有猫腻,咱们去礼部告状去。”

“对,一定是他们阅卷官员偏袒南方学子。”

韩克忠此时也怒气上涌,毕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吗?

“走,去礼部告状去。”

这群北方学子也纷纷喊了起来,他们坚信因为主考都是南方人,他们故意在阅卷时偏袒南方学子。

“主考和副主考皆是南方人,学子们皆诉考官阅卷时有意偏袒,才导致榜上皆是南方人而无一名北方学子。”

礼部尚书跪在那里说道。

朱允熥此时也有点慌,不过他已经把自己的舅舅喊来了。

他知道舅舅肯定已经有了打算,索性当了甩手掌柜,“武威侯,这件事就交给你处理吧。”

“陛下,臣觉得这事可以命人重阅落榜学子的试卷。”

“嗯,那就这么去办吧。”

“命侍读张信,纪善白信蹈组织人重新阅卷。”

“遵旨”

很快重阅工作完成,侍读张信来乾清宫禀报结果,“陛下,臣与一众臣公重新阅卷后发现主考官刘三吾大人取士并无不妥。”

“嗯?”

朱允熥也是有些吃惊。

“陛下,臣的意思是,本次取士公平公正。阅卷的考官,也无任何徇私舞弊的嫌疑。”

“臣阅了北方学子的卷子后,发现他们的文章语言逻辑不通,甚至有冒犯皇权的禁忌言论。”

张信叩首道。

此时朱允熥心里是又惊又怒,虽然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但是他也知道这怎么可能。

大明建国已经近三十年,那北方学子往年都有学子高中。怎么到自己这一朝刚开年,就退化到一个都考不中了?

朱允熥这会回过味来,难怪自己舅舅要让自己别着急。

有些事你不放一放,你是看不出真相的。

有些人你不给他点时间,你是看不出他是忠还是奸的。

这群儒生整日嘴里喊着忠君爱国,现在看来每天喊这句话就如同和尚每天喊阿弥陀佛一般,就是个口号而已。

他们这次合起伙来,硬是不取一名北方学子。这分明就是欺负朕年轻,在这试探朕的底线呢!

“按你这么说来,朕就只有半壁江山了?”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