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献帝刘协?吾乃千古一帝! 第二十六章 扬州城愈发诡异

果然,郭京被系统传送至扬州后,那张能说会道的嘴立刻派上了用场。

不得不说,郭京这个道士确实有些本事。

耍了几个小把戏,便轻易赢得了守城将士的信任,顺利见到了袁术。

郭京将按照历史的轨迹,让袁术相信自己是天子之命,理应称帝。

果不其然,郭京的嘴皮子极为利索,按照刘协的计划,将每一句话都说到袁术的心坎里。

阳光透过扬州城的高墙,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一片斑驳。

郭京站在城门之上,身着一袭青色道袍,腰间挂着一枚铜铃,随风叮当作响。

【郭先生,你确定能说服袁术?】

刘协通过系统与郭京闲聊着。

郭京转过身,微微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陛下,您放心,我这三寸不烂之舌,便是那开山利刃。袁术不过是个野心勃勃的莽夫,又怎是我对手?”

行宫中的刘协微微点头。

这郭京,果真是个妙人。

郭京收到指令后,微微一笑,迈步走进城中,准备开始他的表演。

几日前,袁术初见郭京。

一听便来了兴致,问道:“天命所归?你有何凭据?”

郭京站在袁术的府邸之中,手中把玩着一枚铜钱,口中念念有词,声音低沉而富有韵律,每一个字都仿佛蕴**无尽的玄机:“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皆是天地间至理。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

袁术坐在上座,眉头紧锁。

尽管他压根没听懂郭京那一大堆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术语,但郭京的言谈举止却让他潜意识里觉得对方肚子里有真才实学。

郭京将手中的铜钱轻轻丢进龟甲之中,接着继续说道:“将军,天干地支乃天地之数,五行八卦乃万物之理。若能顺应天道,必得天地之助;反之,若逆天而行,必遭天谴。”

袁术心中一震。

虽不完全理解郭京的话,但那道士威严的气质却让他不得不信服。

郭京见袁术已将自己所言听进去,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镜,口中继续念念有词。

片刻间,堂中竟真的刮起一阵微风,铜镜上也泛起光芒。

阳光折射在龟甲之上,上面刻着的奇怪符号愈发清晰。

这一幕,让久经沙场的袁术也忍不住瞪大了双眼,瞪得像铜铃一般。

随即,他大笑一声,说道:“好手段!不过,本将军可不是轻易被唬住的。你今日来,到底有何图谋?”

郭京站在袁术的府邸中,双唇未动,声音却先传来,低沉而悠远,仿佛从远古的时空深处飘然而至。

“将军,天象有变,当涂高者,代汉而兴。”

随即,郭京收起手中的铜镜,正色道:“将军,贫道此次前来,特来提醒将军。代汉者当涂高,天命仍在,将军必能名垂千古。”

袁术听罢,冷笑一声,起身踱步,目光如刀般凌厉地盯着郭京,企图要将他看穿。

“当涂高?这是什么意思?”

他狂躁地问道。

郭京皮笑面不笑,语气却愈发严肃。

“将军,‘当涂高’者,非将军莫属。当涂者,乃将军之名也;高者,乃将军之德也。此乃天意,将军不可违背。”

袁术听罢,沉默片刻,眼中闪过狂喜,随即又冷笑起来。

“哼,这番话,倒是说得不错。这通天之术,若能助我称帝,本将军便饶你妖言惑众之罪;否则,休怪本将军无情!”

郭京悠然一笑,这袁术,果然是个野心家。

他转身朗声道:“将军,贫道这通天之术,虽能助将军一时,但窥探天机终究违背天命。将军若执意而为,只怕……”

郭京话音未落,袁术已打断道:“哼,天命?”

袁术冷笑一声,起身走到郭京面前,目光如刀般盯着他。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审视:“你这道士,莫非是想在我这里讨个功名?”

郭京不慌不忙地拱手道:“贫道一生修道,只求顺应天命。若能助将军成就帝业,天下百姓也必将感恩戴德。”

袁术听罢,沉默良久,目光在郭京身上徘徊片刻。

最终转身回到座位,语气缓和了几分:“你这通天之术,若能助我一臂之力,本将军定然不会亏待于你。”

郭京态度谦逊而诚恳地拱手还礼。

“将军如此厚爱,贫道愧不敢当。定当竭尽所能,助将军成就大业。”

殊不知,短短几句对话,郭京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袁术的心坎之上。

从那以后,郭京在袁术府中备受礼遇。

不仅好吃好喝地招待他,还专门为他安排了一处清幽的别院,供他修行和居住。

袁术对他更是恭敬有加,封他为“国师”,对他言听计从。

袁术府邸的偏厅中,几位将领正低声议论着。

为首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将领,名叫纪灵。

他满脸愤懑,猛地拍着桌子,骂道:“这袁术,真是昏了头!整日围着那郭京转,对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将领,却视若无睹,全然不顾!”

这已经是几人不晓得第几次被拒之门外。

旁边一个年轻将领也愤愤不平地附和道:“可不是嘛!上次我求见,也是被拒之门外,还被那郭京的弟子冷嘲热讽。这袁术,怕是被那道士迷住了心窍,分不清轻重了!”

又一人长叹一声,摇头道:“袁术本就野心勃勃,如今被道士那套称帝的说辞一蛊惑,更是昏了头。我看,这扬州城迟早要乱!”

纪灵瞪大眼睛,压低声音道:“行了!袁公,不至于如此昏庸,凡事等见了一面再说!”

此言一出,有些将领心中暗自琢磨,或许该另寻明主,投奔他人。

几人的议论暂且按下不表。

扬州城的气氛愈发诡异。

由此,近几日,更甚。

袁术无心他事,一心跟在郭京身后,听他分析称帝之事。

府邸中,大堂上摆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卦象器具,郭京坐在正中,手中拿着一根竹签,嘴里念念有词。

袁术则像个学生一样,坐在一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还不时点头附和。

“将军,天道酬勤,地道酬善。称帝之事,需得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将军天时未至,人和也尚缺。”郭京缓缓说道。

袁术听得连连点头,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认真地问道:“国师认为应当如何?”

郭京从怀中拿出一张绘有天台图样的羊皮纸,展开在桌上,说道:“袁公,欲成帝业,需得天象相助。还需建造一座天台,祭天告地。天台乃通天之物,可助将军掌握天时,成就大业。”

袁术听后,毫不犹豫地承诺:“好!我即刻征召民兵一万人,全力支持国师完成此事。”

郭京恭敬一笑,拱手道:“将军英明,此事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