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董卓逆子,貂蝉说我太坏了 第四十四章 我不吃牛肉

董顺叫住了拿武器的马超:“等会儿!你拿长枪干什么?又不是骑马打仗!我们官吏办事,当然是拿环首刀。”

丁不争从库房拿出一把环首刀递给马超。

“制式三十炼。”马超撇了撇嘴,有些看不上制式环首刀。

这个时代的锻铁技术,名叫叠打,先把铁加热到顶点,然后锻打成长条,再把这根铁条对折,叠起来再次锻打。

每对折一次,金属表面上就出现纹路,叫做“炼”,而每叠打一次,纹路数量就会翻倍,依品质提升分别是:两炼、四炼、八炼、十六炼,三十二炼,六十四炼,最后“百炼成钢”。

最好的武器,当然是百炼(其实是一百二十八炼),可以称之为宝刀宝剑。比如董顺的佩剑,作为西凉第一纨绔,可以不练武,但百炼必须得安排上!

而六十四炼的精品,一般在前线军官手里。按照规定,郡里边的制式武器,三十炼就是上品(其实是三十二炼)。良品是十六炼,而八炼则称之为凡品。

洛阳的制式武器是上品,让下边县里的武官都眼馋得很,而马超是在战场上见过大场面的,他平时用的武器是精品六十四炼,也是个不差钱的少爷。

丁不争见马超挑三拣四,忍不住了:“你现在没有官职在身,拿上品已经很好了,以后升职了再琢磨精品的事吧!”

董顺眼珠子一转,想到一个主意:“嫌刀不好?我跟你换。”

他把今天上午杨修送给他的百炼环首刀递给马超,上边还镶着一颗宝石。

马超顿时感动不已,他本是随口抱怨一句,没想到董顺真的给出更好的刀,不过既然是去杀人,他就不矫情了。

“多谢董部尉,跟明光铠一样,我只借用一次,回来就还给你。”

丁不争嘟囔道:“你就惯着他吧……”殊不知董顺有自己的算计。

三人骑马来到城郊时,已经是黄昏时候。

看到那坞堡,董顺才知道剧俊为什么宁可放弃城里的生活,而选择住在城郊——在洛阳城中是不可能建这样的坞堡的。

董顺对丁不争叮嘱了几句,丁不争便牵着马先行隐藏起来,以备后续的变化。

两人一靠近坞堡,望楼上的家丁便大声叫嚷道:“什么人!来者通名!”

这哪里是家丁,穿着甲拿着长枪,跟士兵没有什么区别。不过黄巾之乱以来,各大家族蓄养部曲的事情并不稀奇。

董顺从怀中掏出铜印亮了亮:“洛阳北部尉董顺,有事要见剧家家主。”

他平时都是佩在腰间,今天特意把铜印放在怀中,是因为待会儿要打架,怕弄坏了。

那家丁追问道:“有什么事?我好通禀。”

马超直接口吐芬芳:“焯!董部尉六百石的官,见剧俊一个草民,还用得着说明什么事吗?快滚去通传!”

六百石的官,在洛阳根本不算什么,家丁们平时都看不上的。

但马超说得对,你剧俊再有钱,再人多势众,也不过是个草民而已!

董顺对马超竖了个大拇指:“骂得好!”

马超得意洋洋,以前跟着马腾,但凡有言语粗鲁的地方,马腾都会指责他是“羌女所生,没有将门之风”,马超从小就明白,要成为一方诸侯,就必须压抑他的天性。

历史上马超写信给仇人曹操,都称“曹孟德”,而不是电视上说的“曹贼、奸贼、恶贼、逆贼”。

没想到在董顺这儿,他口吐芬芳之后不但没被指责,反而被夸奖了,顿时觉得十分自在。

家丁们欺软怕硬,见马超猖狂,反而重视起来,马上就通禀了。

马超问道:“董部尉,待会儿那剧俊若是只在楼上说话,不让你进门,你该如何?”

董顺冷笑:“他若是敢居高临下地跟我说话,我马上就取弓,一箭把他射下来。”

马超大喜:“正该如此!”

两人说话并不避着家丁,想必这番近乎威胁的言论也会入剧俊的耳中。

半晌,剧俊笑呵呵地把门打开,来门口迎接二人。

剧俊在幽州人里边算是皮肤白净的,容貌上等。他原本无须,逼走徐元氏之后开始留胡子,俨然有家主的风范。

董顺自我介绍:“我是洛阳北部尉,这位是尉吏马超。”

“字伯起。”马超补充道。

剧俊有些无语,谁会在意一个小小尉吏的表字呢?

毕竟尉吏和尉史是不同的,比如梁逸就是尉史,属于众尉吏的“队长”。

剧俊脸上笑呵呵的,神态很恭敬,实际行动却并非如此,他守在门口有些警惕:“这个时候了,两位前来有何贵干?”

董顺道:“有人举报你私杀耕牛,我问你,你前天是不是吃了牛肉?”

剧俊脸色稍缓:“并无此事,想必是哪个刁民心怀嫉妒,造谣罢了。”

就算真的杀了牛,他也不会承认的,那是大罪。

“我不吃牛肉!”剧俊道。

董顺道:“眼见为实,我必须看看牛棚,你可有意见?”

剧俊连忙道:“部尉处理公务,草民必然配合,哪里敢有意见呢?”

董顺满意地点头:“那就好,让人带路吧。”

剧俊道:“部尉亲至,为董部尉带路是草民的荣幸!”

他还是很警惕。

一行人来到牛棚边,董顺装模作样地看罢,又道:“说不定你们处理得很干净,我得去厨房看看。”

剧俊有些意外。

董顺道:“职责所在,不得不仔细。”

剧俊又带着董顺去查看厨房,董顺查看完之后,道:“目前看来并无问题,或许真是造谣——你们后厨煮什么东西,好香,害我肚子饿了。”

“董部尉既然来了,不如吃点东西再走。”剧俊马上会意。

董顺看了一眼马超:“这合适吗?”

马超早有准备,毫不犹豫道:“部尉的公务已经处理完了,现在以私人身份在好客的剧家吃点东西,又有什么违例呢?”

剧俊连连点头:“正是正是。”

他已经作好准备,要给这新上任的部尉送上三万钱,打点打点。若是聊得投机,送五万钱也不是不可能。

三人刚刚来到厅堂,董顺就赞叹剧俊的书房雅致,提出要参观。

剧俊的账本都在书房,岂能让董顺随便靠近,道:“还以为董部尉是武官,没想到对文墨之事也感兴趣?”

马超道:“好教剧家主得知,我们董部尉乃是大儒蔡邕的得意门生!这里没有人比他更懂文墨!”

这下剧俊没有阻拦董顺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