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董卓逆子,貂蝉说我太坏了 第三十二章 把蔡昭姬弄哭了

顾雍生了一会儿闷气,又乖乖地回来。路过走廊时,竟然见到蔡昭姬在擦眼泪!

他顿时怒从心头起,指着堂中董顺骂道:“董素卿!我早知你是个不知礼节的浪子,你为何把师姐弄哭了?”

男人!我能说什么?

有一说一,顾雍没讲错,蔡昭姬确实是我弄哭的,但我没有暴力强迫啊!

董顺知道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辩解,却辩解越起反作用,只是默默收下顾雍提供的300积分。

顾师兄这次出息了,给了300分,大有进步啊!

董顺一脸欣慰地看着顾雍。

然而他的表情落在顾雍眼里,却是似笑非笑,仿佛看着一条不知进退的舔狗。

蔡昭姬连忙收起手帕,为董顺证明:“不怪素卿,是我听到哀伤的曲子,一时伤感。”

顾雍如遭雷殛:“什么?你叫他素卿?”

蔡昭姬不解:“不能叫吗?我也叫你元叹啊,我甚至称司马懿为仲达,称呼表字有何不妥?”

“那不同,你们认识才多久!”顾雍激动起来。

蔡昭姬更困惑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我和司马懿才见过两三面,不也能喊表字么?”

顾雍叫嚷道:“师姐,你当初认识我整整一年,才改口叫元叹的!”

原来如此,你只是在比较而已。

蔡昭姬淡淡道:“顾师弟,我如何称呼别人,似乎用不着你来指点。”

顾雍面露不可置信,你竟然帮他说话?他是纨绔败类,我是名门士族,你不帮我,反而帮他?

“好!好!好!看来这蔡府用不着我了,我就不在这里碍眼了!”顾雍愤怒地转身离去。

蔡昭姬有些后悔,顾雍是她父亲最优秀的弟子,父亲甚至不惜传授其焦尾琴谱,这一走,父亲会不会怪我?

她追到门口,门房蔡大爷淡淡地说道:“放心,到吃饭时候,他就回来了。”

门房大爷料事如神,没过几个时辰,饿着肚子的顾雍就乖乖地回来了。

“昭姬你尝尝这鱼。”董顺给蔡昭姬夹了一筷子。

顾雍不悦道:“师弟,你有些过于亲密了。”

董顺笑道:“我向来不知礼节,你不要见怪,我看师姐好像不见怪的样子。”

我称昭姬,蔡琰自己都没反对,轮到你这个妖怪来反对?

蔡昭姬道:“都是同门,不要伤了和气。”

怪我伤和气是吧?顾雍重重放下筷子,正色道:“师姐,你厚此而薄彼,这不公平!我顾元叹咽不下这口气!”

董顺愕然:“这是何故啊?搞得好像我欺负了你一样,我只是个刚入门十天的小师弟,能欺负谁呢?”

顾雍指着董顺,正色道:“董素卿,你若是男儿,就与我一决高下!”

蔡昭姬急了:“你们到底闹什么!”

董顺捋起袖子起身:“既然如此,便让顾师兄领略一下边郡弟子的身手。”

你要是说打架,那我可就不困了嗷!

蔡昭姬张开双手分开两人:“不要打架!不能打架!”

顾雍有些尴尬,董顺身体强健,他似乎不是对手,便改口道:“师姐放心,我们既是蔡师门下,自然有君子之风,岂能如蛮夷一般动不动就抡拳头?”

董顺点头:“不抡拳头的话,比兵器也行。”

蔡昭姬心道:你文武两桩都不如素卿,非要比,岂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顾雍道:“不比兵器,比君子六艺!”

所谓君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此时的读书人可不是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比如大儒卢植,教完书能带兵打仗,东吴虞翻敢在孙策面前夸耀自己的枪术,曹魏满宠平叛诛杀十余人,贾诩现在还是个校尉呢!

“可以,六项比试,胜多者为尊。”董顺并不怯战。

顾雍摇头:“为尊?不,败者当离开蔡府!”

董顺有些意外,玩这么大?看来顾雍是真生气了。

董顺笑了起来:“师姐,顾师兄要代表蔡翁将我逐出师门了!”

蔡昭姬也觉得顾雍有些口不择言,心中更偏向董顺。

顾雍冷笑:“少在这儿搬弄唇舌,离开蔡府并不代表逐出师门,无论输赢你依然是蔡师的弟子,不过败者自愿不在此处听课而已。如何,敢不敢来?”

董顺面无表情地说:“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们凉州人从不怯战!现在就比吗?”

别看顾雍气势凌人,实际上肚子饿得咕咕叫。

蔡昭姬道:“元叹还没吃饭,你们真要比,就在明天此时吧!”

“行,就依师姐。”

三人不欢而散,蔡昭姬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刚回家的蔡邕。

“爹爹,这同门相斗,必须要阻止啊!”

蔡昭姬只让蔡邕去劝阻,她自己却不参与其中。因为她很清楚,此事就是因她而起,她说得越多,反而越不妙。

蔡邕捋着胡子道:“年轻人气盛,话已说出口,我若劝阻,岂不是让他们失信?不如顺其自然,我明日会见证此事,保证公平公正。”

蔡昭姬冰雪聪明,马上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蔡邕之前被威胁,迫不得已收徒,心中是有怨气的。他希望能把董顺赶走,但缺乏一个合适的理由。

他作为老师,亲自去为难一个后辈这种事情他做不出来。

正好顾雍给出了这个理由,你们后辈相争,我一碗水端平,各凭本事,就连董卓都没法怪我!

蔡邕越想越觉得妙,难道顾雍看出我心中所想,才提出比试?

至于顾雍会不会得罪董卓,蔡邕并不是很在意,因为顾家在扬州的势力大得很,别看董卓现在是相国,但他的命令仅限于司隶、凉州和部分豫州好使,在南方根本没有影响力!

这也是顾雍根本不怕董顺的底气所在。

蔡昭姬默然离开父亲的书房,脸上的失望之色掩饰不住。

没想到蔡邕表面公正,内心偏私:顾雍学了多少年,董顺才学多久,这两人比君子六艺,真的公平?

“昭姬!昭姬!”

呼喊声把蔡昭姬从思绪中拉出来,她回头一看,奇道:“素卿?你怎么没回家休息?”

董顺笑道:“这不明天要比试了,我平素不读书,想着找你补习一下。”

蔡昭姬摇头:“君子六艺都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就算这十二个时辰你不吃不喝不睡,又能学多少?”

“那顾元叹自以为必胜,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我不服输!”董顺说出了那句名言。

蔡昭姬一怔,道:“师弟倒是好心态,也罢,既然你要学,这一日时间我必定倾尽全力教授!说吧,你想学什么?”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