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第1024章来北平交流的学生

进门后,黎国筌把手中的东西递给王梅:“小梅,这个你收好,别让外人看见。我写好了许久,一直没机会送出。给我的女儿。”

王梅点头答应:“行,我明白了。”

“那我先走了,你们在这儿,我得赶回去上工了。”

王小北颔了颔首,心中记下了这个地方,往后晚上来也更方便了。

“您忙您的。”

“哎,好的。那我先走了。”

话音刚落,便转身离去。

等他出门,王梅这才转头,对着刚吃完饭的夏婉说:“你也要出门上工了吧。”

夏婉颔了颔首:“对,我不能在这儿久留,但你来了,我知道家里没事就踏实多了。”

至少家里还算安稳。

她已经感到知足。

王梅脸上闪过一丝无奈:“好吧。我对这儿不熟,过两天给你们捎些换洗衣裳来。”

听了这话,夏婉微微颔首:“好,那我先出去了。”

说完,便转身出门了。

王小北两人见此情形,也出门了。

没办法,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们慢慢说。

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给家里报个平安,两头都安心。

出门一望,早先的志勇已经不见踪影。

二人便朝农场外头走去。

走到大门前,只见一队长长的人正往外赶,领头的正是场长。

王小北本想上前打个照面,

可场长似乎不想和他说话。

王小北也不强求。

这样挺好,免得硬挤出那些让彼此都不自在的客套话。

带着王梅往前走。

不一会儿,到了曹子昂那里,两人上了车。

“好了吗?”

曹子昂问了句。

王小北颔了颔首:“好了,走吧。害你饭都没吃好,等进城了,我请你吃好的。”

“哎呀,见外啦,吃饭就算了。”

话音刚落,车子轰鸣启动,一路向前。

王小北看着身旁的王梅,笑说:“好了,别愁了,夏婉不久就能回去了。”

“真的假的?”

“肯定真的啊。”

王小北分析了一下,说的也确是实情,毕竟夏婉确实是孤儿院出身。

她这次来,全因自己在银行上班。

王梅听完,半信半疑地追问:“那老师呢?”

这一问,让王小北想了想。

王小北琢磨了一会儿,还是开口说:“姐,你想过去上班吗?”

“我去哪儿上班啊?”

王梅一时半会儿还没回过味来,或者说是大多数像她这样的人都还没想明白,往后他们的路该往哪儿走。

大伙都以为这事儿顶多跟老师有点关联。

王小北想了想,道:“姐,道理很简单。你想想,要是你大学念完了,下一步能去哪儿?”

“市歌舞剧院呗?”

王梅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答案。

王小北摊了摊手:“对头,你也知道是歌舞剧院嘛。那再想想,真去了那儿之后,会是个啥情况?”

“我……”

王梅犯了迷糊。

是哦,就算大学毕业了,进去了不还是老样子?

一样得下基层锻炼。

因为似乎大家都是这么个流程。

王小北颔了颔首:“想通了吧。无论怎么着,就算你们大学毕业,进了市歌舞剧院,情形也没两样。再说,你们这一届毕业生里,还有人能直接分配工作吗?”

“有倒是有,不过……”

说到这儿,王梅恍然大悟,那帮老师们。

似乎早就没人关心这档子事了。

望着王梅若有所思的样子,王小北接着说:“你慢慢考虑,不急。有空的话,帮我劝劝冬秀,让她也转换转换思路。”

确实不急,只要王梅没正式报到,单位那边就不会急于提交档案。

正好让王梅多体验体验社会。

遗憾的是,如果王梅是今年或明年毕业,后面或许还能按专业对口分配,尽管没了干部身份。

可偏偏王梅毕业得太不凑巧。

那会毕业生的一律当工人。

就连进文艺团体这类相对轻松的单位,机会也是渺茫得很。

毕竟那会儿就业岗位有限,不少人甚至被分派到外省,想要调回老家,难如登天。

曹子昂回城后,推掉了吃饭,直接驱车离开。

王小北到家时,家人都已经吃过饭各自上班去了。

学生们不是上学,就是在外面闲逛。

他无所事事,索性骑车回到了学校。

校园里也无非就是些日常琐碎,除非有师生大会,否则还真没什么大事。

与此同时,一辆接一辆的卡车忙碌地往学校里运着物资。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数日。

这天上午,王小北正忙着在教室里为八星连的成员们盖章,这枚章就是正式成员的标识。

如今,他们的一班俨然成了八星连的临时指挥部,他手握印章,一个一个的盖上去。

袁国庆开口提醒:“对了,学校后边仓库都快堆不下了,周翰墨他们想找你帮忙找个更大的仓库,越宽敞越好。”

王小北眉头轻轻一皱:“这么快就满了吗?”

仓库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心里自然有数。

古董、书画、雕花的老家具,各式各样的物件堆得到处都是。

袁国庆在一旁小声嘟囔:“那还用说。周翰墨、方威他们几个人,一家一家地搜,初中部学生也往里塞东西,能不满吗?”

王小北听后脑壳疼。

这后勤也不是个省心的差啊。

“连长,外头有人找您嘞。”

王小北抬眼一瞥:“谁呀?”

外头的嗓子应了声:“中学生,说是来咱这儿交流学习的。”

一听这话,王小北眉毛不由一拧。

“这就到了?速度够快啊。”

心里犯着嘀咕,他随即起身,朝教室门外迈步。

门外站着七八个学生,个个面露兴奋:“咱们来自四面八方,为着同一个梦想,聚到一块儿了……您好,同志,我是张阳泽。”

领头的小伙子冲着王小北开了口。

众人衣着朴素,但每人手里都攥着一本红册子,胸前还别着徽章。

“为……服务。”

王小北回了一句,继而问道:“张阳泽同志,你好,我叫王小北。你们咋找到这儿来了?”

他心里明白,往后外来交流的学生会络绎不绝,车票住宿餐饮全免。

可这会儿可不是时候。

这时候来的,得自掏腰包。

张阳泽兴奋地说:“当然是来学习跟交流宝贵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