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第908章手表厂的打算

();

不去多想,他回到车上,朝邹德宇家驶去。

好不容易来一趟,总得见上一面才算说得过去。

邹德宇一直守在手表厂里,那厂子如今就是邹德宇的摇钱树。

在港岛这边,机械表的成本大致控制在60元左右,加之销售渠道加价,定价很高。

而邹德宇推出售价仅50元的手表,让那些原本犹豫不决的顾客果断下单。

产品也算小有名气。

只是在港岛本地的销量并不是特别高,因为市场有限,但出口销量却是相当可观。

毕竟价格实惠。

卖给老美跟伦敦那边,即便加上关税,也不过10多英镑或20美元上下。

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因此,销量一直保持良好。

汇率优势摆在那儿呢。

这两年的盈利分文未动,全数投入扩大生产。

产能提升了不少。

厂房位于观塘。

距离虽不远,也就10多公里,但对于港岛而言,已经算是偏远地区了。

这会的路况可不比后世。

开车30分钟后,到了一处乡下。

一番打听,才找到了那座平平无奇的工厂。

占地面积确实不小。

车刚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住了。

说明来意后,对方打了个电话便予以放行。

车辆驶入厂区,在一幢三层建筑前停下。

轩伯已经在大门口等候多时。

“轩伯。”

王小北下车打招呼。

轩伯从台阶上下来,礼貌回应。

“王先生,少爷正忙着招待客人,特地让我来迎接你。”

“好的,进去吧。”

跟着轩伯上了三楼。

轩伯领他进了一间办公室。

室内装潢还算不错。

轩伯为他泡了杯茶,递过来。

“王先生,请稍候片刻,少爷很快就来。”

“不急,你忙你的,我先坐会儿。”

轩伯颔首,转身退出。

王小北扫视周围,眼神不经意间飘向隔壁办公室。

邹德宇用英语跟人聊天。

气氛似乎不太好。

对面是两位衣着考究的中年男士。

有一个外国人。

这种成都的英文交流,王小北听不明白。

只好静静地等待。

约摸20分钟后,邹德宇送走客人,揉了揉眉心,朝这边走来。

进入房间,邹德宇赔笑道:“真不好意思,王先生,让你等这么久。”

王小北摆摆手,“没关系,今天很忙吗?”

“是,我正想找你聊聊呢。杰夫不同意我们另立品牌,坚持扩大产能,继续原有的产品线。”

邹德宇边说边从酒柜中取出红酒。

开了后,拿着两只高脚杯来到桌前。

“喝点吗?”

王小北颔了颔首。

“行。杰夫那边咋说的?还有,我叫你调查的事儿,有结果了吗?”

这个杰夫,王小北自然认识。

邹德宇的同学,瑞士持有股份的那位。

王小北半途加入,100万拿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电子表价格亲民,销路不错。

不到一年成本悉数收回,还额外赚了100多万。

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相当不易。

要知道,一般企业回本周期很长。

当然,手表的大宗利润还得归功于杰夫找到的经销商,推广他们的产品。

他对这家公司其实不算太看好,入局也只是偶然。

后来他曾写信建议,建立自有品牌。

毕竟高利润在于品牌。

现在开始,还不算迟。

连卡西欧这样的大众品牌,在国内还没真正崛起。

虽然比不了百达翡丽这些老牌子,但前景依然光明。

企业做大了,涉足多领域是必然。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也是他的长远打算。

偏偏杰夫坚决反对,这事只好暂时放下。

邹德宇给王小北斟上一杯,轻轻摇晃杯子,小抿一口后道。

“查了,还真有点问题。我托国外的朋友查过,在瑞士,伦敦,老美,都没看到我们的手表上架。”

王小北默默颔首。

正是出于这份疑惑,他才让邹德宇去查个究竟。

任何公司,打造品牌都是终极梦想,谁甘愿永远当低价代工厂?

他没接话,静待邹德宇继续。

“看来,王先生猜得没错,咱们出口的手表可能都被转卖贴牌了,怪不得他们坚持要用自家标识。”

公司草创阶段,有单就是王道,按客户要求做也是应该的。

王小北歪头想了想,开口问:“那你打算咋办?想不想照我的路子试试?”

他虽然控股百分之四十,属于大股东,但实际业务并不掺和。

除非是特殊大事。

至于邹德宇和杰夫俩人,一个占百分之三十三,另一个占百分之二十七。

这仨人,随便俩组合起来,第三个基本就得靠边站了。

他无非是打算去瑞士收个老钟表厂,换个名头,摇身一变成自家公司的高端子品牌。

毕竟原先那牌子,在大众眼里快成便宜货的代名词了。

必须新搞一个牌子。

再者,弄个老厂来改头换面,宣传时可以以百年传承吸引人。

内地那些酒厂,不就是这么玩起来的嘛。

起初也就是个小酒坊。

营销玩得溜,一个个便风生水起了。

邹德宇沉默半晌,缓缓道:“问题在于,杰夫不愿意授权专利。”

王小北颔了颔首,心知这正是邹德宇的痛处。

杰夫手里捏着专利呢,哪能轻易松手?

琢磨了一下,他又出主意:“咱们直接找实验室谈谈?”

毕竟专利是实验室的,杰夫不过是中间商。

绕过他,完全可行。

邹德宇迟疑着没接话。

王小北瞧他这模样,笑道:“还纠结啥?都这份上了,莫非真打算一辈子给人家代工?”

代工其实也不丢人。

往后看,港岛那群百亿富翁,好多起家时还不都是给人代工电子零件。

像录音机磁头,电视机按钮,后来不也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帝国了吗?

西方的产业转移才刚开头呢。

但这活儿干着,心里总归憋屈。

邹德宇听完,长叹一声:“好吧,我再去跟他聊聊。”

王小北微微颔首,又问:“那你那块地怎么打算的?还搞不搞?拖一天,就亏一天。”

港岛的地皮不比内地,动不动就几万,十几万平米起还带着停车场之类的设施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