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记事 10.生随死殉

口服**的起效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但上将军燕云与秦王姬衡一样,只不过一刻钟后,眉头就慢慢舒缓下来。

姬衡微微侧目,看到紧握自己手掌的那只枯瘦粗糙的手正缓缓松开,此刻也同样松了口气。

又静默盏茶时间,当燕云发出了微微的鼾声后,他缓缓收回手。

手掌在宽大的袖袍中轻轻一挥,周巨便好似有读心术一般,利索地带着众人无声无息退了下去。

其中也包括秦时。

一直退到了空旷的厅堂,眼见众奴婢们已经规规矩矩侍立在侧,秦时也微微松了口气,好奇道:“怎么没见将军的家人?”

周巨微微低头:“大王仓促亲至,为防万一,不许其他人等靠近。”

秦时默默看了看一旁的婢女们。

懂了,奴隶不算人。

她又详细打听了这位上将军的情况,此刻也不由默默叹气。转而又好奇道:“上将军这么厉害,不知他这么多年征战的经验有没有书写下来?”

“这样倘若大王要培养新的军事人才,年轻将领也能学到些什么。”

秦时说起这话时,内心也不胜唏嘘。

她年少时读书,看诸多历史人物孜孜追求“名留青史”,内心很是不屑——人死万事空啊!

然而当噩运降临,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知道活不长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却想要更多的人记住自己。

如今古今相映,她和燕将军都在饱受折磨,心里何尝不触动?

问出这话,也是自然而然。

周巨却是愕然:“著书立传?是要上将军为兵家著书吗?”

秦时诧异:“为何要为兵家?不能为将军自己吗?或者为大秦?”

话音刚落,就见秦王也大步走了过来。

厅堂内牛油巨烛斑斓如星火,他高大的身躯带着阴影,极具压迫感。

秦时认真去看,发觉对方身高约有一米九多,猿臂蜂腰,眉目深邃,鼻梁高挺——

实在是英武硬朗,气度慑人。

对比之下,不算矮的周巨都仿佛成了细拎拎一只。

而姬衡一双长目轻轻扫过,显然感受到秦时那不合规矩的打量。他坐在榻上,沉声问道:“秦卿觉得燕师一生功绩,能成兵家圣典?”

秦时顿了顿,这才明白秦王跟周巨的意思——

大约在他们、在此时的观念中,只有成为百家学派的圣人或大家,才有资格著书立传,是吗?

想了想,她回复道:“大王,上将军一生功绩,我说了不算。后世千秋史书,自有明鉴。”

“至于所著之书能不能成为兵家圣典,我也不知。”

“但,将军一生纵横沙场,怎样的天气,怎样的地形,面对怎样的敌人,又率领着什么样的部众,最后战争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这一桩桩一件件,全是真切案例。”

“后世如果有人要学习领兵打仗,秦国若有年轻将领想要学习,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案例吗?”

她想着里头风烛残年的迟暮英雄,此刻喟叹道:“将军这样的英雄功绩,总该叫大秦后世子孙也记得的。”

而后有意问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王不想培育更多的将领吗?”

这样的话,她这样无官无职的人对只见过一面的秦王说出,着实有些冒险。

但,秦时想要地位、话语权、甚至更高规格的奖赏,包括府邸封地和人手。总要有比献药还更有用的能耐才是。

周巨的头垂得更低了。

而姬衡目光静静看着她,紧蹙的眉头缓缓松开,片刻后竟微微勾起唇角:“秦卿大才!”

秦时没忍住,也微微松缓了紧绷的身躯。

真幸运啊!遇到的是秦王这样的人。

对下胸怀过人,对臣子厚重高抬,显然并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敏感性格。

有这样的上位者,在这个封建王权时代,秦时确确实实是松了口气的。

而姬衡在短暂的开怀后,想起如今还沉沉睡去的燕云,此刻又看向周巨,吩咐道:

“待上将军醒来,好好问询他的意思——倘若同意,立刻宣刀笔吏十人随同记述。”

说罢神色收敛,环顾四周:“上将军乃国之柱石,待朕百年后,召将军入地陵吧。”

他神色沉郁,此刻起身回宫:“其家将奴仆等,也允准随葬将军身侧吧。”

黑色冕服上的苍龙印记随着他离开的动作翻卷,脚下皮履踩踏间有沉闷声响。

而略微错后一步的周巨狠狠躬身:“大王恩典!”

又很快跟了上去。

跟在众人身后恍惚离开上将军府的秦时却皱了皱眉,明明只是平平无奇的“允许臣子随葬”的吩咐,她却一瞬间心脏揪紧。

抬脚跨出上将军府的同时,她看到驻守门边的军士面上是一片麻木与绝望,隐约又参杂着骄傲和苦痛……

这一瞬间,她心脏狂跳。

直到重新进入马车,看到赤女与乌籽在一旁侍立,她这才迫不及待问道:“大王说,【待将军去世,允许家将仆从随葬】是什么意思?”

这个“随葬”,倘若只是普普通通的去世后埋葬在侧,应该不值得秦王特意说出吧?

她心中有沉甸甸的预感。

而赤女脸色瞬间苍白,乌籽便跟着解释:“大王恩典,赐将军府仆从殉葬。”

殉葬?

秦时登时两眼一黑,此刻手指都在颤抖:“是……死殉吗?”

赤女犹豫一瞬:“大王恩赐,当是生殉。”

所谓死殉,即是将人赐死,然后陪同主人埋葬。

而生殉,则是直接将活人随同主人一同埋入墓中。

她想起来了,哪怕是另一个时空的秦国,也同样是有着殉葬制度的。大名鼎鼎的秦穆公去世时,殉葬 177人,甚至还包括大臣!

这种殉葬,乃至后世明清都仍在持续!

她脸色惨白,掌心中渗出一片细密冰冷的汗。

倘若秦国一贯如此,那她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健康矫健的身躯,是不是若干年后,也要随同已经三十六岁的秦王,一起埋入帝宫?

角落的铜鉴中,最后残留的碎冰在“咔哒”一声后,悄无声息溶入水中。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