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是很善于斗争的,也很善于抱团斗争。
刘周对着国内影评圈集体贴脸开大,也引来他们更大的反应。
首先就是被他点名的朱大科,专门发微博回应了刘周。
“刘周能够说出‘老狗’、‘**’这样粗俗的字样让我感到震惊。
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进行辩论,但你这样已经不是文艺批评,这些语言已经涉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
网络虽是个自由世界但也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像刘周这种有大量粉丝的公众人物,更应该起到一个榜样作用。
他说出在这样粗鄙不堪的字眼骂人,起码要接受道德法则的公审。”
刘周看到后也迅速进行了回应:
“骂人?前提是我骂的是人才算是骂人吧?
从这位朱大专家朱大教授的言语就能看出,他确确实实是个腐朽被时代淘汰的人。
你就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给我扣帽子了,连网络都玩不明白还来这丢人显眼。
如果在网络上骂个人就要被道德公审,那所有网友可能都要被审判。”
说完刘周看到还有不少人都对他进行攻击,感觉有点不过瘾继续说道:
“评论圈的这群傻笔我找就想开喷了,还得感谢你们给我提供这个机会。
像朱大科这样的所谓评论家内地有很多,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懂电影。
他们号称对电影研究多年,但实际上只能在狭小范围内以陈旧甚至谬误的理论制造学术**。
或许能够扯两句某个电影大师的原话,说两句大家听不懂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冷僻知识,就像孔乙己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似的。
比如国内某位知名的专家大谈黑**,最后憋出一句最喜欢的黑**是《洛奇》。
当时我看到都震惊了,哪怕你对电影稍微有一点了解也不会说出《洛奇》是黑**这种话。
像这样的人有不少,我都懒得吐槽了,免得降低我的档次。
他们这群人明明对电影非常无知,却总喜欢将自己包装成很懂的样子。
但如果仔细看他们的评论的话,你就会发现几乎都是千篇一律。
要么将电影内容复述一遍,引用业内名言,抓住某种理论往影片上一套,要么就是扯思想,一味的假大空。
他们连基本的电影技术和视听语言都不知道。
这样的**一个两个还好,但现在国内影评行业却是这样的**成为了主流。
其实影评对一部电影甚至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是很重要的。
好的影评能够发现被埋没的好作品,能够提供技术方面的真知灼见,鼓励和推荐好的电影人,可以对艺术作品的地位及价值产生影响。
而国内的影评圈子却是早就烂透了,他们连电影都不懂怎么可能提供有价值的评论?
还有他们将艺术片奉为圭臬,视商业片为**的极端思想本就证明他们就不是个合格的影评人。
既然商业电影能够有那么大的市场,那就说明自有商业片存在的意义。
他们连这都不懂还怎么写出可观的影评?
他们可能都不知道,在欧美文艺片和商业片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比如《蜘蛛侠2》在烂番茄和MTC上的评分比很多人心中的神作《肖申克的救赎》都高。
而国内的影评圈就只知道以艺术片的标准作为准绳,问题是他们还不懂艺术。
这还不是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他们这些人大部分还都是高校的老师,可想而知教出来的学生是什么样。
为什么我们觉得优秀的年轻导演越来越少?
就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就是接受那群人的教育,很多毕业生连连视听语言基本功都不具备。
华语电影需要的是会讲故事的导演,他们一点都不懂,怎么可能冒头?
我可以再次预言,未来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国内新涌现出的优秀导演,绝对不是从国内各大影视或者传媒学校培养出来的。
这群**如果不从电影行业清除出去,那对华语电影危害也将一直持续下去。
华语电影最该喷的就是那群祸害。”
随着刘周火力全开,独战“群儒”,也将业内其他人也看得热血沸腾。
他们早就看国内那群影评人不爽了,什么都不懂还喜欢指手画脚。
而且更恶心的是有些人明目张胆地问你要好处,不然就给你的电影不好的评论。
所以他们早就知道这群人是堆怎样的**。
但是没办法,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不小,就算被他们指着鼻子骂,也只能默默受着。
现在刘周说了他们一直想说却又不敢说的话,看着刘周指着他们的鼻子骂,全身都感觉舒爽。
有了刘周的带头,圈内的一些人也少了许多顾虑,也纷纷开始响应。
最先站出来的是刘周的马仔,嘉禾一手发掘并培养的宁昊,自他转型拍摄商业片开始就不受评论界待见。
当初他的《疯狂的石头》上映之后,还被北电黄式现教授点名批过,说不是喜剧,是闹剧,而《疯狂的赛车》骂得更狠了。
所以宁昊也早就对那群影评人一肚子不满,有带头大哥在前,他也直接开喷:
“国内所谓的评论家不仅思想腐朽,理论知识还不如资深的影迷,最起码资深的影迷对电影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说出好坏。
而所谓评论家他们动不动就提戈达尔、伯格曼,又或者谈什么思想,可想而知他们的电影理论和基本知识匮乏到何种程度。”
宁昊喷完,冯裤子也紧随其后。
冯裤子更不用说,他拍电影这么多年来,就没有受评论界的待见过,就算是他去跪舔人家也没搭理他还嘲讽地更厉害。
所以他对评论界的怨气可以说是大如天,此时他也顾不得和刘周的矛盾:
“刘导说的太对了,内地评论界很多人都是一窍不通在那壮大尾巴狼,整天举着思想和文化的大棒来彰显他们的权威。
但其实他们就是华语电影最大的危害,就该被淘汰,被清除出电影行业。”
除此之外,就连文化圈和影评界也有人站出来支持刘周的观点。
虽然刘周对影评界无差别攻击,但是自诩肚子里有墨水,有水平有风骨的人是不会对刘周的话对号入座的。
甚至刘周还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也早就对那群人不满了。
但是那群人已经掌握了话语权,他们就算非常痛心那些人将影评圈搞得乌烟瘴气,也没有什么办法。
他们能做的就是不跟那群人同流合污。
著名影评人周黎明认为:
“文艺片、商业片都是电影的重要组成,两者都各有其价值,不能举起艺术、文化的大棒,将商业片一棍子打死,这对整个电影产业是不利的。”
华夏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饶曙光表示:
“真理越辩越明,从这次的争论反应出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国内电影评论系统和影评人远远落后于华语电影的发展,其次电影评论的标准和尺度已不适应现在的电影产业。
这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不然仍会影响华夏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的健康发展。”
刘周在电影圈的影响力本来就大,有他带头,也有宁昊、冯裤子等人响应之后,越来越多的导演,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授站了出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上掐成了一团。
这场争论一直在网上持续了好几天,热度非常的高,甚至一度盖住了《唐山大地震》的新闻。
不过却丝毫不影响《唐山大地震》的票房。
在新的一周前两天都拿下六千多万的票房之后,随后三天工作日因为网上的争论《唐山大地震》的票房不降反增。
三天轰下了近两亿票房,随后周末两天,又拿下了1.7亿,《唐山大地震》第二周狂轰5.1亿票房。
这也说明大部分观众还是站在刘周这一边的。
这个成绩在对外公布之后,顿时让网上突然一阵失声。
没想到《唐山大地震》的票房这么猛,第二周票房居然比《变形金刚3》还要高。
一周过五亿的票房,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电影总票房破五亿那都是凤毛麟角,现在《唐山大地震》一周就干到了五亿票房。
再加上其首周三天的3.28亿,《唐山大地震》上映十天狂揽8.38亿,一举超过了《火星救援》的7.2亿,已经位列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二位了。
就算加上好莱坞电影,那位列排行榜第四位,而且以《唐山大地震》的势头,超过《变形金刚3》的票房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现在《变形金刚3》的票房潜力已经耗尽了,这一周只拿下了七千多万的票房,还不如《唐山大地震》一天的票房。
加上这一周的票房,《变形金刚3》的总票房堪堪达到十一亿。
而对于《唐山大地震》来说,现在谁也不清楚他后续的势头如何,毕竟如果网上的争论继续下去的话,说不定还能继续给电影引流。
所以以朱大科为首的专家教授首先破防了。
他们本以为凭借他们的手段可以将刘周拉下马,最起码让他的名声受损。
现在《唐山大地震》的票房一出,他们发现自己完全做了无用功,甚至还给刘周助攻。
这次为了对付刘周,他们一定程度上赌上了他们最后的威望。
最后的结果是不仅刘周没有被扳倒,他们的威望似乎已经一落千丈。
现在网上引起了这么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刘周的疯狂贴脸开大,也将他们的肮脏龌龊暴露在大家面前。
这导致他们影评圈都已经有些臭了,他们也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可以在电影行业作威作福了。
如果不去惹刘周的话,或许他们还能继续作威作福几年。
这次针对刘周的行动,可谓是让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
除了这些人之外,圈内人都《唐山大地震》次周的超高票房很震惊,他们可非常清楚这个成绩的含金量。
有些人在震惊之后就是欣喜,这证明国内的电影市场越发地大了。
《唐山大地震》妥妥的十亿票房电影,再加上《变形金刚3》,一个暑期档同时出现两部票房过十亿的电影。
这比去年贺岁档还要疯狂。
不过有些心思比较深沉的人却有点在怀疑刘周之所以掀起这场争论是为了炒作他的电影。
不然这也太巧了一些,你这边掀起巨大舆论风波,另一边《唐山大地震》就在狂收票房。
但就算是炒作,他们也不会多说什么,只会觉得学到了。
随着《唐山大地震》次周票房数据的公布,网上似乎一下子消停下来。
到了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开始后不久,电视中出现了《唐山大地震》的报道,镜头画面里影院人山人海:
“中国导演刘周的史诗**《唐山大地震》日前在北美上映,在当地华人群体中引发轰动……”
之前网上争吵地那么激烈,官方一直没有表明任何态度,一副放任不管的态势。
现在《唐山大地震》登上《新闻联播》,也不需要明确表态,这摆明表达了对刘周的支持。
而这场争论也几乎可以盖棺定论了,那群所谓的影评人,所谓的专家教授影响力将大跌。
他们的影响力或许无法一下子消除,但是他们再也不能在电影人头上作威作福了,被扫进**堆只是时间问题。
圈内人和观众除了惊讶于刘周的电影第三次登上《新闻联播》,更震惊《唐山大地震》在北美的火热上映。
没想到嘉禾不知不觉就将电影发行到北美了。
其实这早就是嘉禾制定好的,国内率先上映,北美晚国内一周上映,在上周五正式登陆北美院线。
然后在一周,也就是从这周五开始,也即将在东南亚、一本、南韩地区上映。
至于欧洲地区,则要看狮门影业那边的安排。
刘周和唐山方面说的要将《唐山大地震》运作到海外大规模上映可不是开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