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二五一章 提头来见

吴印这人,便是上辈子是自己砍向江西那边的一柄刀。

上辈子时,刘琏身死之后,江西那边事情陷入停滞,难以开展。

从上到下,都想着看自己的笑话。

那些人张狂跋扈到了极点。

在那种情况下,自己便是让吴印出马,来到那边后,该杀的杀,该埋的埋。

很快就在江西那边打开了局面。

将胡惟庸在那边的党羽,给好好的理了一遍。

不仅如此,还把龙虎山那里也给收拾老实了。

江西那边成功进行了清丈,摸清楚了那边的家底。

把江西从龙虎山的江西,从胡惟庸的江西,完全变成了属于朝廷的江西。

用吴印此人,有很大的好处。

一方面此人心性过够硬,手段够强,有足够的气魄,该杀人的时候不会手软。

而且,以往是僧人,是被自己发掘并提**的。

官场之上没有太多的牵扯,他的后台就是自己,权力来源也是自己,没有那么多的亲朋故旧等等需要照顾,需要考虑。

而且,他还有一个身份,曾经是僧人。

这个身份在对上龙虎山的时候很有用,属于魔法对轰了。

寻常人对上这些方外之人,尤其是龙虎山这等庞然大物,心里面终究是要有一些发怵,不敢真的对其下死手。

往往会有很多的顾虑。

可吴印不同,吴印是僧人,本身也是干类似事情出身的。

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泥塑匠不给神磕头,知道它是哪个坑里的泥。

吴印这个曾经的僧人,而且还是僧人里面挺出名的人,同样也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

龙虎山的那层光环,对他没什么用。

有些事情,那是殊途同归。

而且,佛道两家的争端自古以来就有。

佛教传来之后,一开始没有进行本土化,不好传播。

所以,没少吸取借鉴道教的东西。

且一开始进行推广时,还借助了一些道教的途径和力量。

所以有老子化胡说,又有佛本是道之说。

千百年来,二者那是互有竞争,互有合作,互有影响,处于相爱相杀的层面。

都想让自己超过对方。

自己现在给吴印这个身穿官袍,内里依旧穿僧衣之人一个机会,前去江西那里清丈,龙虎山首当其冲,他自然是乐意的。

而上辈子时,吴印来到那边之后的所作所为,也的确是印证了自己安排他去那边做事的眼光有多好。

到那边后,还真就是乱杀。

不似刘琏那样,按照一些规章制度来。

不能说刘琏不好,刘琏到江西清丈田亩,确实特别的卖力,也是真的做出来了相应的成绩来。

不和那些人同流合污,事儿做的是真挺不错。

不然的话,也不会被那里的人给动手害了。

但是相对于吴印而言,还是差着道行,不足以破开那边的局面。

所以,吸取了上辈子时的教训,这次再到那边做事情之时,朱元璋就不让刘琏这些人出马了。

直接就将吴印喊来,让吴印去做事,上来就给他们放大招

不给那些人做一步的余地。

首战即决战!

没工夫再陪他们玩闹。

也没有那么多温和的手段,去用到他们身上。

时间宝贵,人才宝贵,这等蛀虫,还是赶快清扫的好。

“那这次,咱便让你到江西那边去负责清丈田亩之事,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望着吴印询问。

吴印摇了摇头。

“陛下,恕臣难以胜任。

臣人微言轻,才能有限,做官之前,更是一个僧人,毫无根基,说话也不管用。

到那边去做事儿,只会误了陛下的大计。

请陛下另请高明。”

吴印对朱元璋行了一礼以后,出声如此说道。

比寻常人在面对朱元璋时,硬气的太多。

朱元璋闻言,并是没有丝毫觉得愤怒的意思。

望着他缓缓的开了口:“咱要让你全权负责那边的事情,让你有生杀大权呢?

你不需要对官场上的任何人负责,只需要对咱负责就行。”

吴印站在原地没有说话,如此的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郑重的对着朱元璋行礼。

“臣愿去江西一行,全力以赴,清丈田亩。

必将此事给办成,不负陛下所托。”

“哈哈!好!”

朱元璋听到后,忍不住露出笑容来。

“此事非你莫属,而咱也相信,你必然不会让咱失望!

咱这边会调派兵马,跟着你走上一遭。

若遇该杀之人,可调动兵马!”

朱元璋再次开了口,给出了吴印相应的条件。

清丈田亩这事儿是一场大仗,也是一场硬仗。

吴印前去办事,不仅要给他相应的权力,同时也还需要安排起相应的兵马才行。

没有兵马做后盾,想要把这事儿给顺顺当当的做成了,根本不可能。

只有兵马开道,才能把事情做得顺畅。

吴印听了朱元璋所言,再度对着朱元璋恭敬的行了一礼。

“如此,臣就更有信心将这事儿给做好了。

若不能完成陛下之所托,不能把江西这边的事情给办成,臣愿意提头来见!”

他这是面对朱元璋,直接立下的军令状。

朱元璋一听吴印这话,就觉得提气。

江西那边局面复杂,事情难办。

非是寻常人所能做成的。

就是要吴印这样的狠人去才行。

吴印的能力及心性,上辈子时已经完全证实过。

这辈子让他去,自己放心。

“好,来到那边后,这些地方这些人,要多加注意。”

朱元璋说着,就将一些人给重点的提了出来。

“还有龙虎山,那边儿势力不小。

各处道观,田产很多,势力又大,信众也多。

不是那般好惹的。

对于江西那边的事儿,咱对你只有一个要求。

清丈田亩那就是清丈田亩,别管是士绅官商,还是僧,道,儒,兵任何人,任何势力,都要一视同仁。

该清丈的都要清丈到,不可漏过一处!”

朱元璋声音,也提高起来。

“能不能办到?!”

“必然不负陛下所托!

若不能一视同仁,请陛下斩我头!”

“好!”

朱元璋再次喝了一声彩。

“江西那边的事儿,需得让你去,我才能真正的放心。

非你去,别人无法将这事儿给做成。”

又向吴印交代了一些事情,让吴印知道到那边后,事情该如何做,有一个什么度之后,

吴印离去。

朱元璋想了想,便又招来了一人……

“咱准备给你升个官了。”

朱元璋看着吏部侍郎杨允笑着说道,没有什么弯弯绕,直接就开门见山。

听到朱元璋的话,杨允忙谦虚道:“陛下,臣未立下什么功劳,如今臣官居吏部侍郎,便已经是名不符实。

陛下若是再让臣为吏部尚书,臣着实惶恐。

臣之才能,臣之功劳都不足以胜任吏部尚书。”

杨允连连推辞,生态语气很诚恳。

对于吏部尚书一职,并不心动。

原因无他,他的官职升的确实是有些快。

而且,大明的高官,尤其是六部尚书换的挺快。

他如今居于侍郎之位,就已经很好。

不然,接下来只怕一个弄不好,过上一段时间之后便也得从吏部尚书的这个位置上下去。

朱元璋闻言安笑道:“不用怕你没有足够的功劳。

坐在这上面后的,机会多多是。

只要能做出一些事情来,很快就会名实相符。

不会有人说你根基虚浮。

吏部尚书就你做了,别人做咱都觉得不合适。

成为吏部尚书之后,你过上一些时日,在江西那边清丈田亩彻底开始后,便由你到那边去。

以寻访良才为名去督导,让清丈田亩之事,好好运行。”

听了朱元璋此言,杨允便不再推辞。

表明自己愿意做此事。

一方面,是因为他很清楚当今陛下的性子,这事儿既然皇帝满是郑重的和自己说了,那么就不会给自己拒绝的机会。

都已经把话给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他这边要是还不知进退,还在那里,一个劲的推辞。

那这事可就不好做了,属于严重的给脸不要脸。

除此之外,陛下也说出了,让自己为吏部尚书,最为重要的不是在吏部任事,而是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去江西那里来做清丈田亩的事儿。

吏部尚书的身份,只是为了把自己的身份往上抬一抬,让自己到那边去做事情时,不要让那边的人给小觑了。

能够更好的去做事儿,不受到什么掣肘。

清丈田亩是个大事,而且也是一个硬仗。

陛下让他去,那他就得去。

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仅要去做,而且还要把事情给做好了,绝对不辜负陛下所托才行!

胡惟庸这个丞相确实权力很大,党羽众多,但并不是朝堂之上所有的人,都是胡惟庸**。

朱元璋这些年来,大浪淘沙,官员更新换代很快。

一次次的筛选下来,终究还是留下来了不少真正能办事,不是胡惟庸**的人。

比如,杨允便是其中的一个。

上辈子时,朱元璋在将吴印派去那边之后,也是让杨允随后前往江西那边协助做事儿。

吴印是砍向江西那边的一柄利刃,负责逢山开道,遇水架桥。

和那些人争斗,杀出一条血路来。

但是,想要把江西那边清丈田亩的事给做好,仅仅只是杀人是不行的。

在杀人之后,也要有相应的手段,对事情进行推进。

把清丈田亩这事给落实,并将因为清丈田亩,以及清理胡党,龙虎山等等的动静给抚平,做战后的重建工作。

他这边着手对付胡党,对付龙虎山,最重要的是为了清丈田亩,清除他们在江西的巨大影响。

把江西给彻底的变成朝廷的江西。

那杀人只是第一步,后面的事情也同样是重中之重。

不可能是只管杀不管埋。

让杨允这个有能力,且也很踏实,做事有手段之人,到江西那边去办事,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能有效的震慑住那边的官场,统合官场的力量,为清丈田亩做事。

也能进行一番春风化雨。

好好的整肃一下,江西那边的官场。

“好,这事儿你先不要说出去,后面需要你动了,咱们再让你动。

这事儿咱先给你说上一说,让你心里面有个底儿,不至于到时候突然间接手,没有一个准备。

你这个吏部尚书,过两天咱就给你升上去。

现在吏部尚书上做一段时间了,再到江西那边去。

只管放心,到那边你不必跟着当先锋去冲锋陷阵。

先锋自有别人去做。”

朱元璋说着,将他都不少考虑说给了杨允听。

杨允明白了并非是让自己冲在最前面之后,那微微悬起的心,便也随之放下来了不少。

当下便又作出保证,说自己今后到那边去,必然会拼尽全力把事情做好……

两天之后,又有一人来到武英殿这边。

这人名叫费振,同样是个有手段,能干实事的人。

上辈子,刘琏遇害之后,自己重启江西那边的清丈,就是以吴印,杨允,费振这三人为主要代表人物。

吴印冲锋陷阵,大杀四方。

杨允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到那边居中坐镇,压住地方官员,并让地方官员配合朝廷做事情,不敢乱动,**。

费振则更为具体的去负责清丈田亩,建立黄册这件事情。

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彼此互助,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既然他们的能力,上辈子是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那么这辈子再进行清丈田亩了,自然而然是不能将他们给落下。

而费振在明白了皇帝今后,将要让他做什么之后,没有什么迟疑,直接就讲这事儿给应下了。

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

那就是希望他的老母,在今后能得到照顾。

对于这事,朱元璋自然而然是毫不犹豫的将之应下。

并明确的对他说了,那边虽是一场硬仗,但只要他做的好,家中之事不会烦心。

更不会让他死在那边……

一番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在御案上,一下一下的叩着。

有了上辈子的经验,这次再做这个事,他想看一看,胡惟庸**,还能不能在这上面,让自己载个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