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只在机枪射程内! 第93章 脑死亡的军队

在“地狱税吏”下达的命令传达过来之后,没人有怨言,纷纷起身集结,准备等着下一个命令。

年轻的战士们渴望建立功勋。

所有士兵都有一种预感——只要战争胜利,他们跟随米尔顿一起打败阿尔苏,成为新**,他们在新**,新国家中的地位就是非常高的。

详细命令很快下来了。

“进攻索洛拉的敌军已经开始向后撤离——但是,‘教父’先生不允许他们来了就走。”

“敌人的最高指挥部在‘教父’先生的计划中被彻底消灭,现在的敌人就是一群无头苍蝇,就等着我们用拍子把他们打死!”

“残暴软弱无能的人已经在危地马拉城的椅子上坐了太久,是时候把他推翻了!”

“冲!”

士兵们无比振奋。

这场仗打到现在,两边居然都比较乐观。

“泛马德雷集团”稳固了索洛拉,代表距离危地马拉城只剩下两道防线……而敌人也没认为有什么不多,许多人认为这不是还有两条防线吗?

现在,在全歼蒙特家族的军队之后,他们终于朝着首都方向进军了!

哪怕现代战争中,首都沦陷并不意味着整个旧**势力全面完蛋,可**意义却非常重大。

这代表了阿尔苏**彻底不再是一个全国性的**!

战士们很快知道了自己的任务。

首先,配合索洛拉的守军,在这一波进攻索洛拉的敌军撤退之前,尽可能削弱他们,不让他们顺利撤回特克潘防线。

下一步,则是进攻奇马尔特南戈,这是一场硬仗,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攻破这座城市,近逼危地马拉城。

到那个时候,各种宣传机器会和军队配合,给危地马拉城的守军极限施压,逼迫他们做出收缩防线的决策。

他们则要绕开危地马拉城,到他们的后面去,和正在朝这边赶来的北方集团军阀展开野战——这才是这次任务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一场战斗。

都是身经百战的士兵了,他们当然能看出这个计划实在是简单而且直接,没有过多的步骤,就算失败,也就是转回常规打法,不会导致整个战局直接崩盘。

可要是成功,他们就将在野战和敌军进行决战,避免了伤亡最大的城市作战。

在敌军最高指挥下线,所有部队都被迫只能各自为战的情况下,这样的尝试是有机会成功的!

“地狱税吏”苦心经营,从前苏联请飞行员,杀美国人,花了那么多钱,耗费了很多短时间无法补充的资源,终于为他们这些在战场上拼命的士兵经营出了如此难得的一个野战决战的机会。

米尔顿从来没有把他们的性命当成数字……

所有士兵精神都无比振奋!

每个人都按训练时的记忆,走上运兵车、坦克、各种自行炮、补给车、拖拽火炮的卡车……等等等等。

现在在“泛马德雷集团”的两个主力营中,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轻步兵,所有人都步兵都登上了步战车,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步连!

当所有单位同一时间冲起来的时候,终于有了一点“钢铁洪流”的感觉。

但凡士气没那么高的部队,在看到这幅场景,自己就溃散了。

“冲!!!”

“为了‘教父’先生!”

“为了胜利!”

28辆坦克组成的2坦克连冲在最前面,跟在它们后面的则是3个机步连,指挥车则在阵型中间偏右的位置进行协调。

为了保证冲击力够强,为了保证步坦协同,这样的看似最简单的配置,实际上是效率最高,作战能力最强的。

步兵在步战车上和下车时,与坦克的步坦协同阵型也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米尔顿的士兵在强力的训练,以及多次实战中,已经逐渐学会真正的步坦协同。

许多从军校出来,“纸上谈兵”的军官,也逐渐摒弃了许多曾经的旧理念。

比如这次的排兵布阵,如果按理论来说,并不是简单的让2个坦克连在前方突破,3个机步连在后方跟进就是最佳布局。

按理论来说,一个坦克连带一个机步连,分在阵型两翼,中间偏后再走一个指挥官亲自指挥的机步连才是最好的阵型——对称、平衡、高效,而且指挥官只需要和左右两翼的指挥官沟通即可,非常方便迅速。

理论上最高效的指挥控制结构,非常平衡有利于战斗力最大化的高效战斗阵型,看起来应该是最佳方案。

能够开始提这些事情,说这些问题,说明米尔顿的军事学校已经初具成果。

然而,在实战中,军官发现这所谓理论上的最好框架,实际上真正打起来,会在暴露出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

实战中,有一个最最容易让人忽视的问题。

军衔,以及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其实在战术目标上,是有冲突的——坦克和步兵都互相需要掩护,而身在不同的队伍里,军官的思路就会有所不同。

这并不是贪生怕死,故意要牺牲别人保全自己的部队,而是不同兵种思路的差异。

如果按理论方法,坦克连和机步连的连长军衔相同,却又在战术上有理念冲突。

这样当两者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时,不可避免的会影响作战效率——因为指挥官本人并没有那么绝对的控制权。

就算抛下军衔,很多战报上也能明显看出,机步连和炮兵部队的配合更加好,和坦克部队的配合就是相对别扭一些。(注1)

不少人分析的结论就是,炮兵和步兵在战术理念上,是相契合,是互补的——步兵们在合成作战时,甚至很乐意让炮兵作为指挥。

可这有什么道理可言吗?这有什么理性可言吗?

没有道理可言,但对于军官来说,既然这种现象客观存在,那就必须纳入考虑。

这就是“纸上谈兵”和实战的区别。

当然,米尔顿已经有意在按合成部队训练协调这些单位,这样奇怪的,足以影响理论最佳战斗力的因素,也正在一点一点被消灭。

这也是米尔顿士兵士气这么高的原因——只有打过仗才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轰轰轰……

“……”

……

特克潘防线前。

原本主攻索洛拉的士兵们都正在不急不慢的收拾东西,打算按计划放弃特克潘,直接后退到奇马尔特南戈防线。

整个战场氛围甚至还有些悠闲。

让不少老兵们打出了曾经那些低烈度战争的“熟悉感”。

一名士兵打了个哈欠:“按理说,跟‘地狱税吏’的仗不都是很紧张,强度很高的吗,怎么这次这么悠闲?”

以前打反抗军,他们基本就在堑壕和堡垒里蹲着,打一打信仰射击,摇旗呐喊,打不知道几个月,军官们突然宣布胜利,他们就能挪个地方往前走了。

可当遇到米尔顿,他们才知道什么叫“运动战”。

想蹲坑?

门都没有啊。

敢蹲坑米尔顿就敢通过运动战打出巨大的战果,然后把这些正在蹲坑的军队集体给埋进坑里。

“让撤退就赶紧撤退,别那么多废话!”

这个班的班长训斥了一声:“少打听东西,按命令去办就好了!”

班长属于比较会来事的人,认识连长,知道一些在军队中还没完全扩散开来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一个恐怖故事——他们的联合指挥部被铲除了!

包括美国人在内,绝大多数指挥官在那一场袭击中直接阵亡,其中也包括了他们的营长。

之所以整支部队反应速度这么慢,是因为接管的副营长是个草包,是个关系户,在失去了最高指挥的情况下,他甚至来连一些基础的事情都办不好。

情报系统更是直接垮掉,一旦涉及到需要联合指挥部协调的情报,就会变成一团乱麻,根本无法有效传递。

现在米尔顿那边是什么情况,友军是什么情况,完全就是黑箱。

对于军官而言,这特么就是恐怖故事——谁都知道“地狱税吏”一定会做些什么,可没人知道他要做什么,想问问上级那些有消息的人却完全联系不上;左右问问得到的答复是“长官您就是这里军衔最高的人了”。

米尔顿的剑就要斩下来,可没人知道具体情况,也没人来协调这支散开的军队。

更没有一个有足够能力,足够资历和军衔的军官来压场子——进攻索洛拉的部队,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

此时任何战术目标都已经不可能得到执行,只能撤退。

“赶紧撤退吧,索洛拉守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打过来了。”

一个士兵实在忍不住了,一边收东西一边质问道:“我实在没搞懂……为什么我们的效率这么低,打也不打,跑也不跑。就连我都能猜出来米尔顿现在肯定准备要调动他的主力,要来反攻我们了。”

“指挥层那边是有什么问题吗?什么跟宕机了一样?”

“我听说,我只是听说啊……营长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

“真的还是假的?!”

“怪不得我们跟脑死亡了一样!”

“**……如果失去了指挥,如果我们上报的情况没办法被指挥官们看到,如果米尔顿也知道这个消息,他完全可以做出很多以前做不出来的决定啊!”

“**,之前我们还有眼睛有耳朵的时候,米尔顿都有那么多可怕的操作……现在我们成了半个瞎子,他**,他可能已经在我们头上脱裤子,准备拉屎,我们都还没发现!”

“你说的好**恐怖……米尔顿是真的把很多人沉在粪里溺屎的啊!”

“快跑吧,快点……有美国人指挥我们,我们都打不过米尔顿,如果美国人都走了,我们拿什么打?”

一旦发现疑点且开诚布公,很多原本被故意忽视掉的问题,一下就显得无比扎眼。

“你们不觉得,撤退命令很奇怪吗,为什么我们要放弃特克潘防线,直接跑到奇马尔特南戈?上次我们匆忙离开索洛拉的教训还不够……你看看那边那个死了一堆人都没拿下的阵地,就是我参与建造的。”

“是啊,难道不想上面已经彻底不想反击索洛拉了?他们不知道我们打的多累吗?如果米尔顿轻松拿下特克潘,用我们在那里的建设,以后还怎么打过去?我们打一个索洛拉都那么艰难,更别说未来索洛拉还要多一道屏障了。”

“奇马尔特南戈后面就是危地马拉城了……唉。”

“走吧走吧。”

几人把东西搬上卡车,自己翻身和其他人一起,坐到了露天货箱里面,和其他士兵一个挤着一个,腿都没法伸直。

现在还下着一点小雨,别说有多难受了。

除了逃离这个黑箱,离开这个鬼地方,到坚固的奇马尔特南戈的信念支持着他们外,半数人脸上都流露着恐惧。

其他人不是不恐惧,而是还不知道联合指挥部出了问题,感知也非常迟钝,还没察觉到自己的部队已经脑死亡了。

轰……

汽车引擎已经发动,带着这些大头兵朝着后方撤退。

当索洛拉战场逐渐远离,他们逐渐看不到的时候,许多人心中才松了一口气。

在他们撤退的时候,一个带着电台,挤在车上的士兵突然喊了一句:“大家先别说话,有人接进电台了……”

很快,一道虚弱疲惫又焦急的声音传来:“这里是第……侦查排,有人吗?”

“有,我们是第……第2步兵连。有什么事吗?”

“你们有收到上面的消息吗,关于米尔顿军队动向的……上面根本没人理我,我只能联系一下你们了。”

“哪还有什么消息?你没听说吗,我们的指挥系统已经完了,现在我们营长是一个废物,他能汇总什么信息?”

“**!我就知道!那你们赶紧跑!”

“现在我们就在撤退,你发现什么信息了?”

“米尔顿的部队——我没敢多看,反正全都是由坦克装甲车组成的部队,漫山遍野的那种,可能有超过200个装甲单位,朝你们冲过来了!不想死就快点跑吧!我也要跑了!”

200个,装甲单位?!

没等他们对这个数字震撼完,前方突然升腾起了一团巨大的火球……他们前方同样运了无数人的卡车,爆炸了!

紧接着,后方才传来了炮火的轰鸣声!

车队上的人惊骇的转头。

没人看到什么成片的装甲单位。

但是他们看到了被扬在天上的,漫天烟尘。

“快跑啊!快踩油门!!!”

注释1:这个阵型是西方实践得出的最佳战斗阵型,是基于美国在战场实战中得出来的经验,没啥道理可言,因为米尔顿身处西方,所以我直接套用,并不意味这套经验中出现的情况是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