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 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要做风清扬,还是岳不群?

按照以往的问界项目,断不会在剧本第一版还没有出来,就开始这么大场面、大规模的营销、造势。

但这部名为电视剧,实为“文化资源平台”的项目投资之大、战略意义之重,都叫参与各方不得不打起精神来,从立项就开始造势和宣传。

拍摄周期不会短,那营销周期也要相应延长,在今天立项发布会的一鸣惊人之后,会不断放出选角、剧情、人设、服装、花絮等等令观众瞩目的细节。

从7号开始,微博出现新话题组、智界视频也在首页开辟了单独页面专区,专门用于《太平书》的宣传。

专区上传了第一条视频,也是前几天在拍摄定妆照时简单制作的女剑客第一弹,主要内容是利用顶流女演员刘伊妃“打窝”制造宣传噱头,然后逐渐为观众解开剧集的神秘面纱。

《顾楠的剑锋划破两千年,你们想先听哪个朝代的故事?》

视频中,刘伊妃身穿红色传统中式长袍,袍身带有精致的暗纹装饰,领口处露出白色里衣,整体剪裁端庄大气。

她手持一柄长剑,剑柄为红褐色并配有红色流苏,剑身表面可见金色文字装饰。

整体画面为红黑配色,凸显其英气飒爽的气质,妆容也极淡、略微偏中性,似乎是为了接下来揭示的女主角身世问题。

男魂女身是全剧比较核心的设定,也相当于给这个长生之人上了一个“基因锁”,从客观上保证了孤独经过漫长历史这个命题。

视频后是一段介绍访谈,柳妍和刘伊妃干脆在路老板的办公室沙发上拍了段访谈。

旅游卫视的美女主持先开场介绍:“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太平书》的幕后沙龙,从今天开始,我们会定期在问界视频的首页专区、心浪门户、微博话题发布10-20分钟的剧集相关视频。”

“视频会邀请我们的主演、导演、历史学家、编剧等所有和这部剧集有关的主创和工作者们,请他们一同来分享《太平书》创作的幕后故事。”

“好,今天是第一期,我们邀请到本剧暂定的第一位演员,扮演女剑客顾楠的伊妃。”

小刘出现在视频中,弹幕开始疯涨。

“伊妃,昨天你的几张定妆照已经走红了哈,有很多有趣的表情包和二创,发布会时间有限,和我们再聊一聊这个女主角吧。”

“朋友们好!”刘伊妃对着视频抓了抓手算打过招呼,在视频中介绍道:“我的角色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用英文讲应该说是一位outsider,有一种既在其中,又在其外的视角。”

字幕配上了中英文双语,会在推特、Mytube和韩日的网络同步传输。

“这个outsider有双重的含义,第一重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本身就是一个时空的外来者。”

“第二重是男魂女身,在那个时代,这又是一种性别身份的外来者,在表演上的难度也会非常大,我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种性格和性别上的细节。”

柳妍点头:“听说伊妃和路导还会有一段对手戏。”

“可以说是对手戏,但其实我们扮演的是一个人。”小刘笑道:“他会扮演我的男子前身,有极短的戏份,穿越后他的灵魂……”

“穿越后我们在这具身体中融合了,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刘伊妃被洗衣机在家讲荤段子讲习惯了,本想说“他的灵魂进入我的身体”,幸好及时止住话头,不然“顶流女明星节目中开黄腔”就要抢了这部剧的风头了。

柳妍惊奇道:“这个说法挺有意思,有点像一首元曲里写的——”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是吧?”

小刘捂嘴笑道:“感觉柳妍在骗弹幕,这是不是跟你的KPI挂钩?”

视频并非直播,但这句话之后智界视频上的“杀路狗”已经开始刷屏了。

今天这一期主要就是接受女主角的这个最大特色,刘伊妃继续解释道:“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设定,顾楠这个角色才会无论身处何处、何时,都像一个异客,包括性别身份的转变,使得她与每个时代都产生了一种根本性的隔阂。”

“这种无法完全融入的困境,放大了长生所带来的永恒寂寞与悲剧色彩,使情感冲击力更强,也是我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

柳妍点头:“我们都知道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看来你的角色要去阐述千年孤独,确实比较有挑战性,要在不同时代层地递进地展现人物心理的变化。”

聊完核心设定,美女主持继续引导话题去揭开《太平书》的神秘面纱:

“目前我们获得的消息,这部剧中有头有脸的历史角色估计得有一百多位,很多都是你在人艺的演员同事,以及国话、空政、总政等话剧团的资深演员。”

“你这个女剑客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会跟他们有很多对手戏,和这么多资深的老师们飙戏,伊妃现在是一种什么心情?”

“兴奋,紧张!”刘伊妃笑道:“这样的机会对于我这种还在学习中的青年女演员来讲,简直是最幸福的事情了,是个非常难得的学习、进步的机会。”

“之前几部电影里我跟李雪建、梁佳辉、冯远争等几位老师都有过业务交流和对手戏,老一辈演员的敬业和专业令人赞叹,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但还是蛮期待的。”

小刘想了想道:“可以给大家爆个料,目前身体康复的雪建老师已经确定出演,会演我的师傅,而且对顾楠这个角色的理想、理念影响非常大,具体角色暂时就不剧透了,大家敬请期待吧!”

柳妍笑道:“谈到这里又要提到2003年在拍摄《异域》时,当时流传的一段花絮了,莱昂纳多在采访中提到,剧组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个老先生带着个小女孩出晨功,是你们吧?”(204、205章)

视频中出现一段古早的模糊视频,当时应该是刘晓丽用DV拍摄的素材。

那时候的刘伊妃还一脸稚气,屁颠屁颠地跟着背着手的50岁“老头”李雪建,这在当时的莱昂纳多看来很新奇。

“是的,是我跟雪建老师。”小刘看得乐不可支:“当时他在美国治病,在剧组做顾问,我妈妈就请他带一带、教一教我。”

“那会儿我应该刚刚16岁,临时做了《异域》的女主角,压力很大,特别是和莱昂纳多这样的国际巨星演对手戏,刚开始的表现很差。”

柳妍点头道:“这个故事我倒是听过的,莱昂纳多来中国路演的时候提过,说路导和雪建老师为了给你增强信心,骗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来着。”

“是雪建老师90年拍《渴望》时的一个追赶骤停、转身回望的动作链接,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做出来非常难,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不足甚至会拉伤胫前肌。”

刘伊妃笑着爆料:“莱昂纳多演技很出色,但因为我当时已经练了很久的形体和肌肉控制,这个动作做起来不难,就凭这一手把他惊住了,其实是占了便宜的。”

“他们俩就故意骗莱昂纳多,用这个小插曲来给我建立信心,后来才慢慢把这种面对国际巨星的胆怯消除掉,能够正常发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雪建老师等于在现实和剧中都做我的师父,也是很有趣的巧合了。”

第一期视频只有短短二十分钟,柳妍和小刘跟观众道别,前者也顺势进行了下期预告:

“下一期我们将邀请给本剧作曲的几位老师,分别是给老版三国作曲和作词的谷建芬老师、王建老师,大家耳熟能详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拜》等都是他们的作品。”

“还有在《历史的天空》中配乐的坂本龙一先生等人一起,为大家介绍从他们的视角是怎么看待这部历史剧作的。”

“朋友们,再见!”

这期节目主要就是把刘伊妃饰演的女主角的核心形象先抛出来,给观众们留下了后续的遐想空间,也是借此解释男魂女身融合这个设定的原因,提高观众的接受度。

对于小刘粉丝而言,算是稍稍缓解了“菲瘾”,毕竟她这一年多确实有些一去不复返的意思,别真的被洗衣机金屋藏娇以后再也不露面了。

首富家200多亿美元呢!花几辈子都花不完,搁谁都有可能直接原地退休。

只是小刘事后兴致勃勃地打开自己的微博回复和视频弹幕,本想看看有没有比较抵触的意见,她这个女主角可以互动解释一二。

结果全是“比萨斜塔”,回复都踏马歪了楼。

“根据我的计算,天仙从《山楂树》杀青开始,到暂定的明年初开始《太平书》的拍摄,要足足在家抠脚400多天,你脚气都要抠出来了吧?”

“本来不怎么感兴趣,一听说是洗衣机的魂进入天仙的身体,瞬间……代入了。”

“什么时候能像现在的起点一样,拍一个真的洗衣机魂穿刘伊妃就好了,我想看天仙玩兵兵、大甜甜、大蜜蜜什么的,豆腐磨起来!”

女粉狂欢:“好啊!天仙攻好啊!姐姐莪!大力!”

“霸王别姬DNA动了,天仙:‘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其实也能理解,没有这个设定,无论是主角是男是女,都要进入无止境的猎艳和俗套的狗血爱情中去,挺想看这种无CP的历史剧。”

……

关于《太平书》的新闻急剧发酵,无论是官媒还是行业媒体、以及公关过的日韩媒体,几乎都不吝溢美之词,即便是《楠方》等媒体,也很难在这两天睁眼说瞎话,还得等着再挑一挑错漏。

《人报》文化版首先定调:

《太平书》项目的启动,是国产电视剧向历史纵深与哲学维度的一次重要探索。它以独特的长生者视角,将中华文明两千年的波澜壮阔有机串联,展现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韧性与“天下太平”的永恒追求。

该剧立意高远,其核心精神与我们当前倡导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主题高度契合。我们期待制作方问界能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功打造出一部能够承载文明记忆、凝聚民族精神的史诗之作,为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树立新标杆。

《环球时报》英文版:

女演员刘伊妃提出的外文版剧名“时间的女儿”精准捕捉了主角顾楠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定位。这位兼具东方古典美与现代气质的演员,将以其国际化的表演风格,向世界展示非西方视角的历史观。

《太平书》集结中日韩顶尖创作力量,刘伊妃的参演更使其成为亚洲文化共同体的代表性作品,有望打破好莱坞对史诗题材的垄断。“

《中国青年报》:

《太平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历史考据与艺术想象完美结合,参考《历史的天空》的精益求精,创作团队对战国至近代的服饰、礼仪、器物等细节的还原应该会是教科书级别。

刘伊妃饰演的顾楠,以其“男魂女身”的设定,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性别窠臼,为观众提供了审视历史的全新视角。这部剧不仅是影视创作的突破,更是一次对中华文明内核的深度挖掘,值得学术界与大众共同关注。

《经济日报》:

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太平书》的问界模式为文化产业和平台构建提供了全新思路。

以影视IP为核心,整合人艺、泛亚电影学院等优质资源,形成文化和商业的生态闭环。双11购物节与《太平书》的联动,更展现了问界打造“文化消费”标杆的野心。

该项目未来的成功不仅在于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探索了一条可持续的文化产业升级路径,为中国文化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

大多数媒体和网友都在称赞项目的恢弘优秀,但第一期幕后沙龙视频出炉后,在家抠脚400多天的刘伊妃再一次荣登顶流,成为了微博热搜、各门户网站、白度抖索指数榜的“常驻流量皇后”。

还是乐视文化花钱压都压不住的那种,前者也只能和白度PY一番,把《爱的供养》的热度往上提一提。

单就市场价值而言,最低位的演员是纯演技派,在日益市场化的当下“最没市场”;

其次是流量演员,虽然作为一个真正的演员来说很悲哀,就像现在已经在炒作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再也不复往日灵性的大蜜蜜,但剧组还是会优先考虑的。

但如果一个优秀演员附带流量,还是刘伊妃这种顶级的“红流”、一点儿黑不掺的那种,那真的是大熊猫中的七仔了。

特别在后世封杀劣迹艺人的政策出台后,一个二十多年不塌的自带流量的女星也是很稀缺的资源。

《影视周刊》:

路透照中,刘伊妃在《太平书》中的女剑客眉目清冷如画,手持利剑却似谪仙,从赵灵儿到小龙女,从陆雪琪到顾楠,这一次的角色不再单单是古装美人,而是带着复杂魂魄的历史见证者。

这种孤独和慈悲,内地只有刘伊妃的古典美与现代英气的特质完美契合角色“时空异客”的疏离感,她的国际化表演经历也更能赋予角色跨越文化的叙事张力,让我们期待她的演绎。

《电视剧报》:

在看到刘伊妃的几张女剑客定妆照、以及她对这个角色的访谈时,笔者眼前闪过一句话——

她抬眼时像看透千年,垂眸时又像从未活过。

即便是偏中性的妆造也挡不住女演员绝佳的骨相,如果我们的古典文化推广要找一位天选古人的话,我想不到谁能比这位22岁的女演员更合适。

……

从6号的发布会,到7号第一期的幕后沙龙,加上现场一百多名记者的第一时间播报,无论后者的立场褒贬如何,算是从内娱到整个港台的大中华区,把这部电视剧的名声先打了出去。

如果是一部普通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热度也就在小圈子里发酵一下完事儿,但这样一个官方也明确为“文化项目”的作品,还是最大程度地破圈了。

不仅是众多业内人士,很多其他行业的文化学者们也参与其中,有真心褒奖赞赏的,当然也有说酸话、泼冷水的。

后者大多属于被这股滚滚洪流吓住的遗老遗少,和已经把《宫》和大蜜蜜作为主要作品的乐视文化,以及楠方和公智们。

豫省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欢欣鼓舞,在最近一期的《读史记》节目中谈到《太平书》的话题时候评论道:

“我现在是很期待看到这部电视剧的,如果剧组有需要我我可以免费做顾问。”

“要叫我来说,这部电视剧最精彩的就是主角顾楠的身份设置,以及她的这一剑!”

老头慷慨激昂:“这一剑,刺破了那些胭脂水粉堆砌的伪历史,刺穿了跪着看皇权的奴才视角!两千年长生者用自己的眼界去丈量文明兴衰,其实也是带着观众们领略历史的浩瀚。”

“这叫什么?”

“这叫令战国剑器与盛唐诗歌在同一个灵魂里碰撞,让宋明理学和江湖侠气在同一具身体里对话,这是给五千年文明做的一场精密解剖!”

“极好!”

王立群在09年的人气很高,刚刚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也通过《百家讲坛》积累了大量观众缘。

刘伊妃和问界粉丝们如约而至,跟老教授互相应和,但有一位湾省的文化学者提出了一点“小意见”。

龙映台。

她在03年卸任了某文化局局长的职务,专注写作和演员。

立场方面是标准的骑墙派,后世名言“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属于标准的谬论和诡辩,受到了广泛批评。

龙作家在推特上评价道:

我上个月倒是看过路宽导演对建丰先生(小蒋)的演绎,说实话是很不错的,但除此之外,对于路宽导演对金马和湾省文化的评价,以及这一部恐怕耗资要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些小小的意见想要表达,万望勿怪。

我最大的疑惑,是在这两千年的宏大叙事之下,那个具体的“人”在哪里?

你试图用长生者的视角贯穿历史,但很遗憾,它最终仍落入了歌颂帝王将相、渲染暴力征伐的旧式史观窠臼。

我们看到了无数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听到了关于‘天下’、‘太平’的豪言壮语,但我几乎看不到战争背后每一个被碾碎的个体生命的痛楚与呼喊,这种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对历史的再度麻醉。

我尤其担忧的是,这种以国家和历史为名的宏大叙事,正在消解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当主角高呼为“天下太平”而战时,可曾想过这太平是由谁的尸骨垒成?

这种作品,或许能出口海外,满足异域对东方奇观的想象,但它能否真正触动人心,引发对生命本身的普世关怀?我表示怀疑。

希望路宽导演作为制片人,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看一个关于“中国”的故事,更要看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故事。

龙作家的论调在这个时期其实是非常有市场的,当前东大出台了以4万亿投资计划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虽然成功拉动了经济快速复苏,但也带来了房价快速上涨等问题。

社会上开始出现一种反思浪潮: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发展的成果能否真正惠及每个普通人?

龙作家关于“大国小民”的表述,尽管将两者对立显得偏颇,却精准地捕捉到了部分公众在面对房价高企、生活成本增加时的无力和焦虑感,替他们发出了另一种声音。

与此同时,她这番话术的巧妙之处也在于现在《太平书》没有一个成熟完整的剧本,就算有也不能因为她这样的质疑就全盘托出,那不是剧透吗?

这番言辞并不如何激烈,但确实能带动和影响一大批蒙昧的网民。

她先在推特上发文,引起蛙声一片,尔后又截图转载到了内地的微博,深究起来其实是对整部剧本核心主旨的颠覆:

毕竟这不是一部历史正剧,而是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带着观众去体会和感受,以顾楠的视角去看待和影响历史。

你现在把它异化成一部单纯为帝王将相作传的剧情,对潜在观众的吸引力就大大下降了。

一时间,这样的论调和看衰拥趸无数,公智们交口称赞,留言互访。

仿佛车轮战一般,粉丝过千万的微博大V韩涵发博“点艹”龙作家,语气之中不是很客气:

我想先问一下问界的路宽导演,是否邀请了龙作家参与你们的编剧工作。

如果没有,你是怎么在剧本还没出炉,官方还没发声的当下,就自己臆测出这么多子虚乌有的剧情的呢?

其实仔细想来,你的这番高论,就是端着咖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点评陕北民歌少了点莫扎特的优雅,历史要是只盯着个体鼻涕眼泪的微观特写,那和拿放大镜数蚂蚁搬家有什么区别?

你说这部片子会拍成对帝王将相的歌颂,难道拍秦始皇就得先拍他痔疮发作夜不能寐才算客观?

我算是资深影迷,电视剧也是影视作品,如果要表达关于人的主题,我想看到的是刘伊妃扮演的女剑客从战场的尸体堆里爬出来,是她看着亲友一个个死去的孤独感,而不是拿着大喇叭站在城楼上喊着“我很惨”——

如果按照你非得拿着放大镜去拍人的要求,这应该是你想看到的内容吧?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你不就是想讽刺大国和小民的话题吗?因此借着这部电视剧指桑骂槐。

你要的只是符合自己意识形态的悲惨故事,真是令人作呕的双标和矫情,收起你那虚伪的一套吧!

……

韩涵的语气相对克制,毕竟龙映台的措辞也很收敛,属于绵里藏针,他也不好直接斩首。

但这样的论战并没有结束,正如前者所说,龙作家和相当多一类的公智本就是借着给这部电视剧挑错的机会讽刺时局,表达自己的正智立场。

这其中,楠方和自觉岌岌可危的乐视文化尤甚,本身也在做《还珠3》的湘台没敢参与其中,毕竟他们还是国营电视台,办台风格再“开放包容”也得有所克制。

龙映台被韩涵、余秋雨、易中天等国内学者和作家联合抨击,颇感孤立无援,决定打电话给老友求援。

与此同时,乐视文化的贾悦亭之前收买水军怒喷郑小龙,以及影射某人煽动挑唆名族问题的计划全部失效,盖因现在仍旧潜心在北美拍戏的路老板根本不会亲自下场,利用郑小龙就把京圈搞得自废武功。

乐视文化和楠方卯足了劲的发声像是拳头打中棉花,甚至连郑小龙这个棉花都伤不到。

这已经不是西方压倒东风,是如果让《太平书》的历史叙事正统地位确立,彻底叫郑小龙对《宫》所代表的辫子戏属于封建糟粕、文化**的评价坐实,对明年即将上市的乐视文化以及头牌杨蜜而言就太不理想了。

看着网络上《太平书》引发的关于国内历史、文化、艺术的大论战,贾悦亭也想到了同一位份量颇重的人物。

而且对于这种以历史为骨、武侠为肉、奇幻为魂的复合型作品,他老人家最有发言权。

2009年11月9号,香江山顶道1号。

这里是香江传统的豪宅区,远离市区喧嚣,能俯瞰维多利亚港,视野极佳,隐私性强,有一位享誉华人世界的老作家在此处养老。

宅邸坐落于山坡上,绿树环抱,相对独立,邻近少有其他屋宅,非常宁静私密。

据老作家所述,自己从年轻时起就喜欢宁静的环境,以利于思考和写作,因此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在此安度晚年。

书房的躺椅上,头发稀疏的老作家正靠在躺椅上翻阅《资治通鉴》,手边一杯龙井氤氲着热气,那也是乡愁。

妻子在身边削着苹果,在他看书时从不打扰,只自顾自地动作,偶尔剜下一块来,不由分说地塞进他的嘴中。

老夫今年85,少妻才59,这种组合到老一般后者对前者在生活上的约束力都比较强。

特别是林乐怡和老作家在婚前就商量好不再生育,但通过协议条款保证自己百年后,最后一任“少妻”的继承利益。

老作家一向精明。

也正因如此,管家轻叩房门,得了她的眼神示意才进来汇报:

“金先生,湾省的龙作家今天打了不下五个电话,我一直回绝说您去了山里,您看……”

金镛尚未开口,坐在一旁削苹果的林乐怡便冷笑起来:“叫她使劲打便是,跟人家磨嘴皮子磨不过,找先生做什么?”

“先生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等着颐养天年,偏叫她多嘴再扯进那么多是非里去。”

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我老啦,哪里还能到处鼓噪叫人讨厌呢?请她理解吧。”

管家应了一声便离开,去厨房洗手的林乐怡反倒接到一个莫名的电话,转而有些喜形于色地回来跟老头汇报。

“怎么了?捡着钱啦?”金镛起身活动筋骨,扫了妻子一眼,这句话也是在自嘲玩笑。

他的抠门名声不小,香江不少人叫他葛朗台,倪匡曾玩笑讲金作家走路都要低着头,就想着能捡着钱。

当然,大作家自己是不甚在意的,钱都到自己手里便好。

“差不多。”林乐怡笑道:“张晓卿打来的,说内地那家颇有来头、准备上市的乐视文化,想同先生谈谈合作。”

“张晓卿现在业务蛮好啊,都往内地发展了。”老头在窗前甩手,头也不回:“怎么合作?”

张晓卿是港股上市公司“世界华文媒体”的实控人,后者脱胎于金镛1959年与沈宝新合办的《明报》。

在90年代和世纪初金镛大幅套现走人,落袋10亿港币,把企业交给了张晓卿。

现在的他更多地是作为传奇创始人和文化符号存在,其作品和影响力依然是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牌遗产,但在资本和经营层面,双方已无直接瓜葛,只是和张晓卿私交颇深。

林乐怡走过来揽住他的手臂:“乐视文化愿意高薪聘请先生做他们文化项目的顾问,以A轮的价格邀请您参股。”

“参股啊?这的确是送钱来了。”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继而道:“可这么大一块饼,我这口牙还啃得动啃不动啊?”

乐视文化找老金实属正常,既能叫他给自己说话,还能像拉拢张一谋等人一样有份量颇重的股东,可龙应台这些人,为什么也在这样的关节想到他老金呢?

除了他和湾省文化部门的关系融洽外,也因为自己在中一贯表现出的立场和倾向。

当然,直至今日,他也不认为是错。

试举几例——

老作家在此生唯一一部“史学思辨著作”《袁崇焕评传》中,充斥着为清军入关叫号、对清取代明表现出极大的欢欣鼓舞之情的论调。

如:总体而言,清朝远胜于明朝,从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位君主,与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相比,我认为在数学上根本无法比较。

因为前者得分颇高,而后者得分极低。

对于满洲人统治中原一事,现代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

满洲人建立的满清政权,无疑比明朝更为优秀。

这些观点我在中多有体现,希望将来能写成学术性的文章。

明朝是历史上最为专制、最为**、统治者最为暴虐的朝代,到了明末更是数千年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明朝理应灭亡,对于人民来说,清朝比明朝更为优越。

文人嘛,喜欢针砭时弊,发表高论再正常不过,几乎没有一个文人能忍不住不发牢骚。

上述的评论,如果仅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也只不过是学术争论,尚且上升不到民族意识形态的高度。

但这位被贬称为包衣的文学巨匠,在所有、评论文章中,汉人皇帝和异族帝王的面目相差太过明显。

《碧血剑》中的崇祯是昏聩多疑的亡国之君,《书剑恩仇录》中的乾隆是虚伪无信的阴谋家,因为他书中的乾隆是汉人血统,利用且并剿灭红花会,背信弃义。

包括第一个驱除鞑虏的朱元璋,在《倚天屠龙记》中是心机深沉的伪君子,形象是一个样貌丑陋、滥杀功臣的阴谋家,几无优点。

反之,康熙在《鹿鼎记》中是英明神武的仁君,借由韦小宝之口赞他为“鸟生鱼汤”,即尧舜禹汤;

成吉思汗是豪迈的草原英雄,前期与郭靖情同父子,展现领袖气魄与父爱,后期虽暴露野心但仍具复杂性;

忽必烈是礼贤下士的霸主,敬重郭靖,试图招揽杨过,展现出容人之量与王者风范。

诚然,帝王功过,各说各话,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中原王朝不以血统而论、以文化论。

但即便是创作,又何至于此?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逃不过“**决定脑袋,出身决定**”这句话。

查氏家族在康熙年间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湖州富商庄廷珑召集文人编纂真实明史被举报查处、继而阖家整整齐齐后,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查氏一门涌现出七位进士及两位翰林院编修,兴旺无比。

包括了他去年在内地燕大演讲、著书立说,也从不掩饰自这个观点。

因此,龙映台第一个想到了他;

乐视文化也在内地“从上到下”被路老板完全统战,自己“走投无路”的当下,想到了这位还能给辫子戏说说话的重量级文人。

现在你《太平书》不是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在搞宣传,引起了从湾省的龙应台到内地各位文化学者的大讨论吗?

我请金先生发发声、正常地阐述意见,也没问题吧?

书房中的老夫少妻还在议事,龙应台这个“打秋风”的湾省穷鬼请滚到一边,单看乐视文化提出的条件,不由得签署了婚前协议、拿不到多少遗产的三太太林乐怡不动心。

只是这样的决定她只有看丈夫的脸色,抿着嘴不敢出声半天,半晌才旁敲侧击道:

“这事情……估计和龙映台求援的性质差不多,那位内地的年轻富豪把蛋糕做得太大,胃口也不小。”

“不但高调地讽刺金马,现在还要统一艺术审美,把不符合他文化审美的辫子戏通通装进**桶去。”

“那个《太平书》的项目,这几天估计整个大中华圈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照香江有些报纸的论调,这是想自己的文化航母比……还早一些下海呢。”

“哈哈哈!”金镛听得大笑,不无戏谑地看着妻子:“你啊,惯会耍小聪明,想叫我出言声援给你赚些养老钱,便把这位首富对旗人的贬斥一五一十地讲给我听。”

“那你有没有想过,我老了,胆子也小得很哪?你这一个航母下来,怕是要把我这个老艄公吓得掉进河里喽?”

“老爷!您说哪里话!我……哎!”林乐怡急着面红耳赤,半晌老作家才笑着拍拍她的手臂,示意无碍。

深宅大院,勾心斗角实属正常,何况是跟着这么一个“抠门老公”。

但16岁就在餐厅做招待林乐怡似乎就是凭借着这股“假精明”博得金镛的欢心。

她看似算计,实则单纯,表面市侩,内里赤诚。

这种矛盾感,让阅尽世事的金镛既觉有趣,又隐隐生出几分怜惜与掌控的快意。

男人嘛,往往享受被依赖的感觉,却又厌烦纯粹的依附。

某种程度而言,兵兵和小刘之于路宽不也是这样吗?

如若易地而处,洗衣机要去洗别的女人,兵兵可能会搞小动作,但却是万不敢正面阻拦的;

但换做刘伊妃,恨不能与他同归于尽才好。

但偏偏男人就喜欢这种既对自己百分百赤诚,又总耍些可爱又得当的脾气,偏偏叫人还说不出话来的。

一个字,**。

男女皆如此。

……

金镛在书房里踱步活动,也不直接去应妻子的话题,转而好奇道:“乐怡啊,你说那个小龙女演个活了两千年的女剑客……若换作你,会不会嫌闷?”

“无聊要死,我只要活够伺候先生的岁数就成。”

“哈哈哈!”

茶香氤氲间,老作家朗声大笑,他无心去管这话的真假,听着好听便是。

就像那地上的钱,你管它的前一个主人姓甚名谁?

擦一擦,揣进自己兜里便是。

他理解没有子嗣的林乐怡对乐视文化抛来的条件动心的原因,但事关重大,他面上玩笑无度,实则心里是一直在忖度利害的。

金镛很早就在家潜心读书养老,对路宽并不了解太多,还是10月里路老板的资产“大曝光”,叫老金着实羡慕了一番。

只不过老作家只通过一桩事实,就足够叫自己当下面对这样的诱惑踌躇不定了:

东大首富,蝉联数年,岿然不动,反而烈火烹油,愈发稳健起来。

他老金也算是通读史书的,这能是一般人?

金镛抚了抚妻子的后背:“乐怡,不要急,如你所说,明天可以见一见这位内地来客。”

“对了,是谁?”

林乐怡面色肃然了些:“汇金立方,王……”

“好!”金镛面色微敛,“我知道了。”

这两方,同样复杂,同样棘手。

老作家活动完毕,坐回到椅子上,闭目沉思起来,至此无语。

……

问界刚刚压服了内地文艺界的鼓噪,准备向港台、日韩进发之际,就骤逢龙映台、以及可能入局的老金这样的本土势力。

毕竟这些土地上的文化话语权,仍旧长期被亲西方、本土主义和“去东大化”的势力把持。

就在金镛**下的弹丸之地,在四年以后就会发生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以至于刘伊妃也因为声援港警被反黑,甚至被西方网民抵制,要求取消《花木兰》选角资格。

恰似林乐怡所说,问界的文化航母要比真实战争更早下水,也将提前进入没有硝烟的战场。

它的胜负不取决于一时的强弱,而在于谁能在人心深处种下文化的种子,谁能让历史与未来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至于当下,这位已经85岁高龄、总忍不住喜欢低头捡钱的老作家——

只看他是想做风清扬,带着文学巨匠的美名颐养天年;

还是要做岳不群,被穿越者裹挟而来的时代洪流,碾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