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回答,只是道,“公子,我家主子有请。”
墨惊雪眉头拧起,
他们一行人已是一男两女,如何会被发现,即便是上过香,拜过菩萨,又能如何,何况这许多时日,皇宫的追踪本来就一无所获。
容时只把视线落在沈青拂身上。
沈青拂淡淡道,“你家主子,又是何人。”
只听一道沉稳冷清的声音响起,
“是朕。”
这声音太过熟悉。
谁也不陌生。
墨惊雪瞬间防备的盯向来人。
容时摸出了失魂丹,这玩意儿在地上炸开烟雾,可以使人暂时昏厥,若是真出什么状况,也能安全撤离。
两名侍女皆是警惕眼神。
而她们之中的少年,还背对着他,渐慢才转过身来,回望于他。
沈青拂只见他容颜似乎憔悴几分,长身而立,目光摄人,与从前相比更多了一丝威迫,他左侧耳廓上戴着一只黑色金属。
“贤弟,别来无恙。”
他声音低沉,似笑非笑。
沈青拂平淡道,“圣上认错人了。”
就算是她换了模样,换了声音,哪怕是颈处的红痣也被她消除了干净,他还是一眼就能认出她来。
她的眼睛,永远是那样的神采。
慧黠,冷静。
也难怪假尸会损坏眼部,真是百密无疏。
“朕与贤弟,情非泛泛,朕岂会认错呢,呵呵,倒是贤弟,才去了一趟伏龙寺,这就打算下山了?”
“你这一次,又想走多久?!”
宁玄礼陡然双目通红,
好像跟方才那沉稳平静的帝王不是同一人。
没人回应他。
禁卫军,飞鱼内卫都低着头。
宁玄礼随即拔出无意剑抵在她身后的墨惊雪身上,冷笑,“朕还以为门主会是什么江湖义士,武林豪侠,想不到堂堂的影门门主,竟甘愿苟活于这具女人皮囊之下,你可真可怜啊。”
墨惊雪被剑锋所指。
他视线移向她,“圣上要杀就杀吧。”
“陛下,不要动他。”沈青拂一步一步走到他跟前,“陛下既是我兄长,想必,定会成全我的请求。”
宁玄礼见她走近,脸色缓和几分。
但又因为她那句不要动他,心中愠怒,咬紧牙挤出几个字来,“好啊,朕应许贤弟。”
手中剑锋却跟着一扬,
割断对方一截头发。
沈青拂握住男人的手,“不要。”
宁玄礼怒极反笑,反手扣住她腰际,将人带入怀中,“你就这么怕他死?”手里的无意剑扔至地上。
她瞥了容时一眼,带他走。
容时会意。
旋即扔出一枚失魂丹,被男人单掌挥开,墨惊雪运功上前,容时赶忙拉住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快走!”
“主人!”
“走!”
又是十数枚失魂丹同时发出来,四散而去,周围全部被烟雾席卷,禁卫军有许多人当即昏厥过去。
宁玄礼紧拥着她。
墨色大氅随着长风翻卷,他用力吻她嘴唇,口鼻都被他压住,将她卷在大氅里,半步都逃不开,“回来了,阿拂。”
……
云杉别院。
“朕答应过你,永不相疑。”
“所以朕,也不会问你,为何要走。”
“阿拂,朕只想让你随朕回宫。”
宁玄礼挽着她的手,“我们的熙儿跟凰儿,如今已经会背资治通鉴了,你不想他们吗,我们的孩子,都很想念你。”
沈青拂在他眼中的确已看不到有多深刻的偏执。
他似乎执念已断。
这也正是她想要的。
她此时已恢复面容,风池穴的银针取了出去,身上的衣服还是那件白衣,她眼神中似有眷念,“我若不想孩子们,怎么会来伏龙寺。”
宁玄礼唇角勾起一丝笑。
他知道,她在演戏。
他也知道,她不想再演下去。
他更知道,往后余生,他要装一辈子的执念已断。
“你心中就不想朕吗。”**笑意的话,字字泣血。
沈青拂望着他,眼底有一丝触动,稍纵即逝。
她很快浮起泪花,哀怜切切,“我本以为,只要我离了皇宫,就能忘却陛下,忘却所有往事,终身也就了无牵挂了。却想不到,午夜梦回之时,心痛不已,原来我就是个**……”
宁玄礼动作轻柔的为她拭泪。
好像听到她的假话也是如沐春风之中。
“阿拂,朕没有真的带熙儿过来,他很好,你安心就是。”
沈青拂泪盈于睫,“陛下,只要孩子们无恙,我怎么都行。”
“好。”
宁玄礼抱住她,让她的头靠在他肩膀,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他双眼红得像血一样,温柔的笑,“不管阿拂爱不爱朕都好,朕只求你,陪朕一生。”
沈青拂安静待在他肩头。
她视线望着天外飞去来归的孤鸟,落于外头的梧桐树上,凤栖于梧才为凤,龙,终究要伏于凤下。
“臣妾愿这相思之意,永伴余生。”
你我都知晓,这场盛大的相会,始于作假,终于作假。
……
孝昭宸皇后的丧仪已办。
棺椁也葬在了天尊山的天尊娘娘神墓。
隆和五年秋末。
上天所诏,祥光万丈,降临伏龙寺。
有仙人预示,主掌国运的神女便在伏龙寺现身,圣上感召,遂寻,终觅一白衣女子,恰似神女临世。
故封为伏龙夫人,接回宫中。
众妃百官再见所谓的伏龙夫人,惊觉正是已经故去的孝昭宸皇后,原来皇后并未崩逝于南巡,而伏龙夫人的名号,竟也只是陛下为了掩人耳目,为了给天下臣民一个理由。
众人俱不敢言。
孝昭宸皇后的国丧持续一年。
这一年时间,沈青拂一直在与宁玄礼一同处理政务。当初,她回宫的第一件事,就是贬斥了钦天监监正,以妄言蛊惑君上之罪,罚为九品协律郎,打发他一家子都去了岭南,永世不得回京。
一年之期,国丧结束。
圣上降旨,册封伏龙夫人为神懿皇后。
翌日,二度降旨,神懿皇后册为神懿圣后天主,帝称圣尊,后称圣主,二圣临朝,共治天下。
隆和六年秋末。
乾坤殿。
礼部准备了一年之久的二圣临朝之仪,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