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我的年代生活 第307章 试生产

1980年,5月4号,青年节。

宁卫东和赵如意送走最后一拨客人,一**坐到沙发上。

哪怕是宁卫东的体格,此时也觉着一阵心累。

虽然这个年代的婚礼流程已经大大简化了,但以宁卫东和赵如意的家世身份,依然少不了一番折腾。

其实按原计划,还没这么快结婚,实在是赵如意的肚子等不起了。

春节前,宁卫东从汉东回来之后,也不知道是哪一发射中了。

等到四月底,赵如意有了反应,一检查果然怀上了。

这下更不能拖了,两家当即张罗婚礼。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宁卫东的年龄还差几个月才到二十二岁。

“累了吧~”宁卫东揽住赵如意,关心询问。

赵如意美滋滋:“没事儿,你不用担心,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宁卫东“嗯”了一声,前几天汉东那边的工厂已经建设好了,各种设备也都安装到位,可以准备试生产了。

这种关键时候,要不是结婚,宁卫东早就过去了。

宁卫东道:“差不了这几天。”

赵如意道:“我真没事儿,再说还有大嫂陪我。”

年初,过完春节宁卫国就去了黑省。

按王玉珍意思,也想带孩子跟过去,但这个年代工作调动可没那么容易。

还没等办好,赵如意就怀孕了,一下子打乱了王玉珍的计划。

宁卫东和赵如意的情况比较特殊,两边既没有婆婆也没丈母娘,王玉珍这个大嫂就是半个婆婆。

再加上宁卫国和王家老爷子都不大想让王玉珍带孩子大老远去黑省。

正好借这个机会把王玉珍留下。

等赵如意生了,再帮着照顾一段时间,就得小一年。

到时候王玉珍的想法可能又变了。

宁卫东道:“知道你体质好,但也别不当回事,快当**人了。”

赵如意白了一眼道:“原先没发现,你咋还婆婆妈**。”

宁卫东一瞪眼:“讨打是不是!”

却唬不住赵如意,挑衅道:“有能耐你来呀~”

宁卫东一下怂了,告饶道:“行了,我不说了还不成么~”

……

又过一星期,新婚之后宁卫东陪了赵如意几天,终于再次踏上了前往汉东的列车。

宁卫东坐在软卧包厢内,根据安宁汇报的情况,厂子的情况还算不错。

自从上次宁卫东和赵立春通力合作,在汉东站住脚跟,工厂建设进度飞快,后续与黎援朝对接,安装设备,培训工人,也没遇到什么波折。

前几天,最后一块拼图,香江安家负责的,第一船从东洋发货的元器件也到了。

万事俱备,只差组装了。

根据宁卫东之前的设计,厂里会尽可能使用国内产的元器件,搭配东洋的核心部件,完成最终组装。

外观设计则直接山寨东洋的原装设计,成品质量能达到东洋的六七成就行,价格则是东洋产品的一半。

这几天,宁卫东虽然身在京城,但天天跟汉东通电话。

收录机和电风扇都还好说,没什么技术难度,进度都比较顺利。

唯独电视机,虽然国内也有能生产电视机的厂家,但在技术水平和显示效果上,跟东洋比都差了一大截,尤其是彩色电视机。

而电视机恰恰是利润最高的,也是宁卫东最看重的。

这次到汉东去,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解决电视机试生产的问题。

……

下午两点多,火车缓缓停到京州火车站。

宁卫东一下车就看见安宁带人在站台上等着。

安宁也看见了宁卫东和王元平二人,立即快步迎上来。

五月中旬,汉东的天气已经相当暖和。

安宁穿着一身面料轻薄西装长裤套装,脚上踩着半高跟黑皮鞋,长发扎着一条马尾顺在身后,随着快步过来,一晃一晃的。

在接站的人群中尤为显眼,再加上身边跟着三四个人,众星捧月的一看就是领导,引来不少人关注。

直至宁卫东从车上出来,发现安宁竟然小跑着迎上去,本来表情冷肃,瞬间绽开笑容,顿时引来更多人看向宁卫东。

安宁到近前,眼神之中似有若无的带着几分幽怨。

她知道宁卫东刚结婚了。

安宁自然不会愚蠢到吃这个醋,从她跟宁卫东那一天开始,她就知道自己是见不得光的。

只是心里明白归明白,有些失落幽怨的情绪还是得表达出来,要不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宁卫东收到信号,抓着她手捏了捏。

但也点到为止,在这里宁卫东可没那么多时间儿女情长。

从火车站出来,几人坐上两辆轿车。

宁卫东一上车就问道:“电视机到哪一步了?”

提起这个,安宁露出喜色:“告诉你个好消息,昨天晚上陈总工程师带领技术科,终于突破了显像管与集成电路的匹配难题,按计划今天进行第一次小批量组装。”

宁卫东一愣,没想到他刚下车还没到厂里,本来的技术难题就解决了!

这无疑是个大大的好消息。

宁卫东的心情也有些激动,如果一切顺利,最多到下月初,就能大批量生产。

到那时候,电子厂才是彻底稳了。

现在厂子虽然起来了,设备人员也都到位了,但不能出产品的工厂没有任何价值。

而仅仅生产收录机和电风扇之类的加点,根本支撑不起上万人电子厂的规模,电视机必须上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宁卫东思绪发散,忽然颠簸的汽车变得平稳。

宁卫东一晃神,发现外边从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再往远处,已经能看见电子厂的厂房和围墙。

这条水泥公路从电子厂门口起始,向县城的方向延伸,却只修了不到两公里。

未来肯定要修到县城,现在还差得远。

汽车停在厂区门口。

宁卫东没等下车,站在厂子大门两边的人们就手举着塑料花,大声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宁卫东下车一愣,没想到自己还能遭遇这种场面。

站定了冲人群挥挥手。

保卫科的沈周站在最前头,门口这些人都是保卫科的。

沈周立即高喊:“欢迎宁经理莅临指导。”

宁卫东面带微笑,跟沈周握了握手,顺着大门走进厂里,低声跟身边的安宁道:“以后少搞没用的**。”

安宁应了一声。

但宁卫东想了想,又补充道:“我就算了,其他的领导来视察,该搞还是要搞,不要让人挑理。”

说着话,一行人走到办公楼门前。

年初宁卫东临走刚建了一层半的楼房,此时高耸了五层,为了赶进度,都是红砖面,并没有抹灰做外立面。

唯一的点缀就是刷着深绿色防水漆的窗户框。

宁卫东抬头看着,这种红绿配色,怎么说呢……

他索性收回目光,迈步进了大楼。

刚才在车上,安宁已经汇报了安排。

到厂里先听技术科的汇报,其他的延后再说。

虽然安宁说,已经突破了技术门槛,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宁卫东心里仍不落地。

办公楼一楼会议室。

宁卫东和安宁进去,屋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

宁卫东抬手跟众人打了一声招呼,这些人早就见过,不用介绍。

大部分是上次黎援朝带拉过来的,为首的陈总工程师是原先北方一所兵工厂机电专家。

如今算是借调过来,负责解决厂里的技术问题。

简单寒暄,宁卫东直奔主题。

昨天刚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陈工的情绪很高,兴致勃勃的介绍。

宁卫东听完汇报,问道:“陈工,如果按照目前暂定的工艺流程,我们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合格率能达到多少?”

虽然技术突破很令人振奋,但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合格率。

如果合格率达不到,生产一百台彩电,只有一台能正常使用,没有任何意义。

陈工稍微犹豫,面露难色:“宁经理,这个问题我没法给你答案,只有进行试生产才知道,现在我的预估,没有任何意义。”

宁卫东点头,抬手看看手表,回头问安宁:“既然这样,我们到车间看看吧~”

安宁也看了看表:“好,第一批试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应该在五点钟下线,还有二十分钟。”

从办公楼出来,在那宁和陈工的陪同下,宁卫东一行人来到第一装配车间。

这里就是厂子建造的第一座厂房。

虽然车间采用了流水线生产的模式,但是第一批试生产,没形成标准工序,还没上流水线。

只从厂里挑了一百名精干工人,分成十个小组,外加两名技术员,一个装配小组十二个人,直接拿零配件攒整机。

刚才从楼里出来,安宁就给车间打了电话。

宁卫东到时,早有人在车间门口等着。

安宁介绍“这是一车间的生产主任周利民同志。”

周利民忙伸出手:“经理,同志们早就等您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果。”

宁卫东笑呵呵握了握手,周利民他也认识,是安宁的人,从京城来的。

对于安宁往厂里安插人手,宁卫东并不反感。

主要是因为黎援朝一系的人太多了,安宁作为厂长,必须要有人手,才能维持两边的大致平衡。

走进车间,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水泥地面都刷了保护漆,擦的锃亮,能映出人。

由于暂时只有十个装配小组在,巨大的厂房里显得十分空旷。

工作台上,装配人员穿着工作服,正在认真工作。

宁卫东并没往前凑,这时候去打扰他们并不是明智之举。

索性等完事了再说。

其实70年代初,国内就能生产彩色电视机,但是产量非常低,形不成规模。

一个是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有限,根本消费不起彩电,另外就是合格率。

在宁卫东印象里,等再过几年,八五年以后,国内的彩电会迎来一波大爆发。

到九十年代初,产量已经仅次于东洋。

不过这种表面繁荣下面,大量的所谓国产彩电,就是全套进口零部件,到国内进行组装。

技术含量甚至不如现在宁卫东搞的这个厂子。

现如今宁卫东至少占了五年的领先优势。

宁卫东一边想一边看着摆在装配小组旁边的电视机零部件。

这里边大概一半是通过走s来的东洋货,这还是用了国产显像管的缘故。

显像管虽然体积大,却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

真正的关键技术都在集成电路上。

电视的效果如何,颜色鲜亮不鲜亮,闪烁明不明显,技术都在这上。

其余的,机器外壳,塑料按键,比较简单的机电部件都是国内的。

其实使用这些国内的零件并不能减少成本,甚至比同样的东洋走s件更贵。

但宁卫东从来也不是单纯考虑经济效益,从一开始搞这个电子厂,目的就是想盘活一些国内的产量。

正在这时,周主任忽然低声道:“经理,三组完成了。”

宁卫东定睛一看,果然第三小组已经停手,刚刚装配完成的电视机正在通电。

在下一刻,咔的一声,启动开关,屏幕闪了一下,浮现出一片彩色竖条。

“亮了!”有人兴奋大叫。

其他几个装配组被惊动,有的停手观瞧,有的心无旁骛,继续工作的。

几分钟后,第二台电视机点亮。

前后大概差了十多分钟,十个小组装配的十台彩电全都顺利点亮。

这时宁卫东众人才迈步过去。

从装配小组中快步迎出一名青年,到宁卫东面前大声道:“经理同志,第一车间,第一次试生产,十台彩电,全部点亮,请您验收。”

“好~”宁卫东不由脱口而出,上前与年轻人握了握手,随即来到工作台前。

一溜摆着十台点亮的彩电。

宁卫东目光扫视,敏锐发现其中有两台存在明显的闪动。

不由得心头一沉,却没表露出来,依然笑呵呵的,一一跟工人握手。

直至装配工人撤走,宁卫东的脸才沉下来:“陈工,这两台什么情况?”

陈工第一时间也注意到了,一脸无奈道:“果然出问题了!”

宁卫东皱眉,听他口气似乎早预料到会出问题。

却是话音没落,忽然“刺啦”一声,原本稳定的六号机也出现了快速闪屏情况!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