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第1559章颤抖的青蛙腿,带电了

童天一边回答程琪的问题,一边麻利的给众人演示了一遍青蛙的解剖。

程琪出身于医学世家,虽然不是最有名的女学生,但她的医术却是最好的。

否则的话,她怎么敢在课堂上和童天这么说话?

“说的也是,想进电力研究所现在的人可不少,听说许参军还特意给电力研究所批了三千贯的实验经费。”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在电学上有所突破。”

程琪对书院里的事,还是比较关注的,不管是哪个学院。

“很多事情的发现,都是需要运气的,运气好的话,几天之内就能有所突破,运气不好的话,一年两年都没有什么进展,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童天所说的,正是观狮山书院这段时间里,各个实验室里发生的情况。

虽然这些意外的发现,都是有前提的,但不可否认,很多事情确实需要运气。

就连小蓝片,也是一次意外。

“说的也是。”

程琪拿起一把镊子,学着童天的样子,开始为解剖小青蛙做准备。

咦?

程琪拿着镊子,在小青蛙的腿上摸了摸,细心的她发现,小青蛙的腿好像在颤抖。

这是从未见过的现象。

况且,这青蛙已经死了。

程琪拿着镊子,又往青蛙的另一条腿上摸去。

这次,她看的清清楚楚!

又是一震!

奇怪!

程琪又把一只青蛙放在实验台上,又试了一遍。

这一次,没有任何的震动!

还是那群青蛙。

程琪觉得有些不对劲,她把两只青蛙换了个姿势,又试了一次。

这次,情况正好相反。

原本一动不动的青蛙,突然动了!

刚才还能动弹的,现在却一动不动了!

程琪一脸的不解。

很明显,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地方是自己没有想明白的。

程琪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着,每一次都是这样,当她用镊子靠近的时候,有一只青蛙就会颤抖,而另一只却不会。

看样子,这件事跟青蛙无关。

难道……

程琪注意到桌子上有一根铜线,她刚才没注意,让一只青蛙放在铜线上。

“童教谕,我在铜丝上放了一只青蛙,然后将镊子放在它的大腿上,它的腿就会颤抖;不过我把青蛙放在铜线外面的实验台上,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咦!真的假的?”

童天放下手中的工作,朝程琪走了过去。

程琪一边说着,一边自己做了试验。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如程琪所说。

“问题出在这根铜线上!”

童天迅速锁定了这一点。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

“童教谕,那本《科学》上的风筝实验,是以铜线为引线,这种现象会不会和电流有关?”

程琪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再也控制不住。

“电?”

童天对调查研究并不是很感兴趣,但医学院的人对格物学院的各种突破研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是的,李关谦师兄所著的那篇文章中,已经有过详细的解释,那就是,当正与负两个点相接触时,便会产生电流。在风筝实验中,第一次感觉手臂发麻,就是因为电击的缘故。”

程琪的老爹程芳,就是目睹了风筝试验的“受害者”。

所以程琪比其他人知道的要多得多。

“你是说,这根铜丝和铁镊子,一个带正电荷,一个带负电荷,所以当镊子靠近青蛙的腿时,它的腿就会颤抖?”

童天琢磨着程琪的话,越想越是觉得有趣。

如果真能用这种方法发电,这绝对是突破性的发现。

“我也没有什么证据。童教谕,不如我们联合电力研究所,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敢打赌,这篇论文一定会登上《科学》的头版头条。”

程琪已经向《科学》投过几次稿,但至今一篇都没能登上。

观狮山书院已经将《科学》期刊的论文数量,作为学生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尤其是《科学》这本期刊现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据说,从现在开始,每一位学生毕业的条件,就是要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

“这倒是个好办法,我们现在就去找李关谦,和他谈一谈,电力研究中心,就在我们解剖室附近。”

童天也顾不上上课了,放下手里的事情,和程琪一起去了电力研究所。

……

“啪!”

一朵小小的火花,在所有人的眼前绽放。

“我是不是看错了?真的就像是一道闪电?”

李关谦转过头,看向了童天、赵小二等人,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李关谦在电气研究所里用铁片、铜片、硫酸做过实验,听到童天和程琪的话,立刻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当两块金属之间夹着某种物质时,就会产生电流!

这一点,倒是和李想之前说过的话不谋而合。

于是,李关谦立即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调整,他在玻璃箱的两端分别装上了一片铁片和一片铜片,然后将硫酸倒进了其中。

然后将铜线和铁线分别放在两个金属块的两端,随着铁线与铜线的一端慢慢靠近,便形成了刚才的画面。

“啪!”

“师父,我的实验也有了新的进展。”

而赵小二,则是拿起了一根由银块与铁块组成的丝线,在靠近之时,竟然冒出了一些火星。

“也就是说,青蛙的腿之所以会颤抖,是因为它的一端连接着一根铜线,当镊子放在青蛙的腿上时,另一端就和金属板相连,所以才能发电?”

程琪将解剖室里发生的事情,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原理,来解释。

话虽如此,但童天却觉得一切都说得通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发现!时至今日,朝中仍有大臣对燕王所说的雷电之理存有疑虑,如果能把电造出来,这些事情便好解释了。”

李关谦非常的兴奋,他感觉电力研究所这几天的工作,竟然有了这么大的进展,前途不可限量。

当然,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

毫无疑问,童天、程琪两人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