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救美开始,我官运亨通了 第2363章

这时,一位年轻村民也围了过来,满脸无奈地说道:“周县长,我们这儿种的山货,品质没得说,漫山遍野的核桃、栗子,又大又饱满。可就因为这路,收购商嫌麻烦,不愿意进来,偶尔有愿意来的,也把价格压得极低。我们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收入却少得可怜。”

周欢紧抿嘴唇,默默点头,心情愈发沉重。

他深知,交通不便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死死地困住了村子的发展,让村民们难以摆脱贫困。

从大爷家出来后,周欢在村里四处走访。

路过一片农田时,周欢一行人看到一位大妈正对着几筐新鲜的蔬菜发愁,脸上满是焦虑。

刘胜文见状,赶忙快步上前,指着周欢,向大妈介绍道:“大妈,这是咱们华阳县的周县长,周县长来咱们村了解情况,关心大家的生活呢。”

周欢微笑着,上前几步,关切地问道:“大妈,您这是怎么了?”

大妈抬起头,看了看周欢,眼中满是无奈,叹着气说道:“周县长,这些菜再卖不出去就全烂了,可路不好走,根本运不出去。我们种点菜不容易啊,起早贪黑地浇水、施肥,眼瞅着就要打水漂了。”

周欢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那几筐鲜嫩的蔬菜,心中一阵刺痛,仿佛真切看到了村民们辛勤劳作却付诸东流的无奈。

他眉头紧锁,语气坚定地说道:“大妈,您先别着急,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事儿。”

说完,周欢缓缓站起身,目光望向远处崎岖的山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

随后,周欢一行人来到了村里的学校。

正值初秋,阳光虽不似夏日那般炽热,但依然明亮。

校园里,几株老树静静伫立,见证着学校的变迁。

周欢走进一间教室,孩子们正在上课,教室里的设施十分简陋,课桌椅破旧不堪,墙面斑驳脱落。

周欢轻轻走到教室后方,不想打扰孩子们学习。

下课后,校长匆匆赶来,一脸无奈与忧虑。

周欢语气温和的说道:“孙校长,跟我讲讲学校的情况吧。”

校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周县长,您也看到了,我们这学校的基础设施实在太差了。您看看这教室,桌椅用了好些年,早就该换了,墙面也破破烂烂的,可一直没钱整修。”

周欢微微皱眉,环顾四周,问道:“师资方面呢?情况怎么样?”

校长苦笑着摇头:“因为路不好,交通不便,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来。就算来了,待不了多久也走了。现在师资短缺得厉害,好多课程都没法正常开。”

周欢神色凝重,思索片刻后又问道:“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多吗?”

校长的神情愈发沉重:“村里没啥产业,家长们在本地找不到工作,只能去外地打工,留下孩子在家,好多都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缺少父母陪伴,教育根本跟不上。学习成绩受影响不说,有些孩子还因为没人管,沾染上了坏习惯,成了问题少年。”

周欢听着校长的讲述,心里沉甸甸的。

他看着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们,说道:“孙校长,咱们得想办法改变这一切。孩子是乡村的未来,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基础设施的问题,咱们争取资金尽快解决。师资方面,县里也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老师来任教。对于留守儿童,咱们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辅导。”

校长听了,眼中燃起了一丝希望:“周县长,您这话可说到我们心坎里了。要是真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可真是孩子们的福气,也是咱村的希望啊。”

周欢神色坚定地说道:“孙校长,咱们一起努力,一定要让孩子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离开白杨村时,周欢回头望着那条崎岖蜿蜒的山路,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

他深知,这路不修好,村民们的生活就没有希望,乡村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要为白杨村,为所有偏远乡村修通致富路、希望路!”

周欢在心中暗暗发誓,改善偏远乡村交通状况的决心,如同钢铁般坚定不移。

……

离开白杨村后,周欢马不停蹄地又走访了附近的几个村子。

每到一处,看到的景象都如出一辙,交通不便的问题像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每个村子的发展之路上。

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腐烂;年轻力壮的劳动力为了生计纷纷外出,留下老弱妇孺守着贫瘠的土地;孩子们上学路途艰难,教育资源匮乏……

周欢深知,交通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工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朴实无华的大白话,此刻在他心中有着千钧的分量。

经过了这番调研,周欢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必须先从改善交通状况抓起,这是打破乡村发展困局的关键。

在他看来,如果交通的问题解决不了,其他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看似美好却难以落地。

农产品即便丰收,也只能在原地腐烂,无法运往市场实现价值;企业因交通不便不愿入驻,产业发展毫无根基;孩子们求学之路艰难,优秀教师望而却步,教育质量提升无从谈起;年轻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乡村失去活力,谈何振兴。

所以,只有先把交通这一关键环节打通,才能为乡村发展搭建起稳固的桥梁,让资源得以流通,机遇得以降临,希望得以生长。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