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开局打猎养家我带妻女大鱼大肉李成齐兰全文免费阅读无删减 第29章 一千块巨款

给我来点金银花吧,最近上火。”

“好嘞!”

李成麻利地称好金银花,递给大婶。

不一会儿,背篓里的草药就卖得差不多了。

这热闹的景象,自然也吸引了镇上针织厂的领导赵长河。

赵长河最近愁眉苦脸,女儿得了怪病,医生说需要上好的野山参吊命,可是这年头野山参比黄金还贵,他跑遍了镇上的药铺,都没找到合适的。

看到李成摊位上摆放的野山参,赵长河眼睛一亮,拨开人群走了过来。

他拿起人参仔细端详,芦碗紧密,须根分明,的确是上等货色。

“小伙子,这人参怎么卖?”

赵长河急切地问道。

李成报了个价,赵长河虽然肉疼,但为了女儿的性命,也只能咬牙接受。

只是这价格实在太高,几乎掏空了他的家底。

“小伙子,你这人参的确是好东西,可惜价格太高了。”

“我女儿急需用药,你看能不能……”

赵长河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李成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无非是想讲价。

可这野山参千金难求,岂能轻易降价?

“这位同志,您也知道这野山参的价值。”

“这价格已经是最低的了。”

赵长河叹了口气,“唉,我女儿的病……”

突然,他灵机一动,说道:“这样吧,小伙子,我叫赵长河,是镇上红星针织厂的厂长。”

“我知道你们乡下人日子不好过。我厂里积压了一批针织品,卖不出去。”

“如果你愿意用人参换,我可以把这些货都给你。”

李成心中一动。

钱对他来说,只是解决温饱的问题。

他现在需要的是能够翻身的资本。

赵长河的提议,无疑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

“赵厂长,你厂里的货积压了多久?”

李成不动声色地问道。

“唉,别提了,快一年了。现在市场不景气,根本卖不动啊。”

赵长河一脸愁容。

李成没有立刻答应,反而像是漫不经心地拨弄着人参的根须,随口问道:“赵厂长,您这厂子效益怎么样啊?我看镇上穿您厂里衣服的人好像不多啊。”

赵长河一愣,随即苦笑道:“唉,别提了,效益不好啊。现在仓库里积压了一大批货,愁得我头发都快白了。”

李成故作惊讶:“怎么会呢?红星针织厂在镇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厂啊。”

“哎,以前是,现在不行喽。”

赵长河叹了口气,神色黯然,“现在人们都讲究款式新颖,我们厂的样式老旧,跟不上潮流,自然就卖不出去了。”

李成点点头,状似随意地问道:“那赵厂长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们的款式会老旧呢?”

赵长河被问住了,他只知道货卖不出去,却从未深究过原因。

他下意识地回答:“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厂的设计师水平有限吧。”

李成笑了笑、

“设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市场调研。”

“赵厂长,您知道现在人们的需求是啥吗?喜欢啥款式?您厂里生产的,真的是市场需要的吗?”

他顿了顿,带着一丝前世记忆的狡黠一闪而过,“现在大家都喜欢颜色鲜艳的,款式新潮的,比如喇叭裤,蝙蝠衫什么的,您厂里做这些吗?”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赵长河瞬间清醒。

他一直以来都专注于生产,却忽略了市场。

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厂子生产的那些针织衫,虽然质量还行,但款式老旧,颜色单调。

根本满足不了现在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

“喇叭裤?蝙蝠衫?”

他喃喃自语,这两个词对他来说很陌生,却又莫名地感觉到一股时尚的气息。

“是啊,我真是老糊涂了!”

赵长河一拍大腿,语气中充满了懊悔,“我光顾着生产,却忘了市场需求的变化,难怪货会积压!”

“小伙子,你说的这些款式,我都没听过啊,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李成打了个哈哈,“听城里回来的亲戚说的,说是现在最流行的。”

赵长河对李成的话深信不疑,毕竟这小伙子年纪轻轻,却对市场行情如此了解,肯定是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他原本打算用积压的2000件针织衫来换这株野山参,现在想想,倒也不用换了,改点布料做别的也不错!

“小伙子,你真是我的贵人啊!”

赵长河感激地看向李成,“你说的对,我得赶紧回厂里,重新调整生产计划,好好研究一下市场,设计出大家喜欢的东西!”

“尤其是你说的喇叭裤和蝙蝠衫,我得赶紧让人去打听打听!”

他急切地掏出1000元,递给李成:“这人参,我必须买下!这钱你拿着,不用找了!”

在当时,1000元可是一笔巨款。

李成坦然的接过钱。

毕竟他之所以随口提醒赵厂长。

一来,是为了成交这株野山参。

二来,他拥有先知,自然是要通过重生回来的记忆认识几个朋友的。

“赵厂长,您女儿的病要紧,赶紧回去吧。”

李成提醒道。

赵长河点点头,急匆匆地离开了,临走前还不忘问道:“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以后我方便联系你。”

“我叫李成,住在石头村。”

李成简短地回答。

赵长河记下地址,便匆匆赶回厂里,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召开紧急会议,将李成的建议付诸实践。

一千块钱实在是太招摇。

这附近人不少。

李成担心被人看见,引来什么别的麻烦。

他飞快地收拾好摊位,背起背篓,消失在人群中。

除去卖掉野山参的一千块,其他的药材也卖了二十多块,揣着这笔在当时来说的巨款,李成心里盘算着怎么花。

他决定先去趟供销社。

供销社在县城中心,是一栋两层小楼,墙面刷着褪色的绿色油漆,依稀可见“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

柜台后面,几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售货员懒洋洋地坐着,嗑着瓜子,聊着家长里短。

货架上商品种类不多,大多是些生活必需品,摆放得也有些凌乱。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