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 第192章 炎黄子孙,仓颉造字

广成子在战场上方观察了一阵后,决定采取比较保守的方式帮助轩辕黄帝。

毕竟这是人道气运之争,他要是干预太过很有可能会引火烧身。

殊不知,在他决定出手的那一刻,人道杀劫就已经被引动了,一缕缕劫气从四面八方侵入了广成子的神识。

在劫气的影响下,广成子双手结印,施展神通,在战场上方降下了一场大雨。

这雨水之中,有广成子的法力,只要轩辕黄帝一方的士兵淋到雨,广成子的法力就会注入到他们体内。

广成子的法力让轩辕黄帝一方的士兵们瞬间变得更加强大,兵器挥舞之间,威力大增。

在广成子的暗中帮助下,轩辕黄帝一方的士兵逐渐占据了上风。

姜水部落以及其他部落的勇士们虽然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轩辕黄帝一方的进攻。

部落一方的勇士们节节败退,纷纷倒下,战场上血流成河。

榆罔看着自己的一方逐渐走向败亡,顿时明白,这场战斗是他们输了,他们一方的结局已经注定无法挽回了。

但榆罔并不后悔,他朝自己一方的族人们大声喊道:“勇士们,我们已经尽力了,今日之战,我们无愧于我们的家园,无愧于我们的信仰。”

说罢,榆罔挥舞着兵器,向轩辕黄帝冲去,他要与轩辕黄帝决一死战,为自己的部落争取最后的尊严。

轩辕黄帝看着冲过来的榆罔,心中满是复杂,说实话,轩辕黄帝并不想和榆罔刀剑相向,榆罔不仅仅是神农的后人,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如今的人族正缺少这样的人。

但榆罔却无法理解自己统一人族的举动,这是两人最大的分歧。

“看来只能先拿下榆罔了。”想到这儿,轩辕黄帝握紧手中的青铜剑,神色严肃的看着榆罔。

榆罔的速度很快,眨眼的功夫就冲到了轩辕黄帝面前,他挥舞着手中的斧头,向着轩辕黄帝砍去,轩辕黄帝侧身躲开了这一击,并迅速反击,用手中的青铜剑刺向榆罔的胸膛。

榆罔见状侧身闪躲,避开了轩辕黄帝的攻击,同时挥出一斧,砍向轩辕黄帝的腿部,轩辕黄帝一跃而起,躲开了榆罔的攻击,然后顺势一脚踢中了榆罔肩膀。

榆罔被踢得后退几步,但他很快稳住身形,再次挥动斧头,向着轩辕黄帝攻来。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时间打得难解难分。

空中的广成子这次没有掺和,只是静静的看着轩辕黄帝和榆罔的对决。

在广成子看来,轩辕黄帝乃是他的亲传弟子,习得了玉清大道,不可能输给一个没有师承的榆罔。

然而榆罔的表现却远远超出了广成子想象,他与轩辕黄帝大战了三天三夜,都没有分出胜负。

最后还是姜水部落被击溃后,在众人的围攻下,才生擒了榆罔。

轩辕黄帝看着被束缚的榆罔,心中升起一丝不忍,他知道,榆罔是一个有能力,有气节的人,更是现在人族发展需要的人才。

于是轩辕黄帝走到榆罔面前,语气严肃的说道:“榆罔,你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为何就是看不明白呢?人族统一是大势所趋,只有统一人族,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你若放下武器,我可以饶你一命。”

榆罔听了轩辕黄帝的话,摇了摇头道:“轩辕,人族统一或许没错,但你的手段过于残暴,任何违背你意志的部落都会被你直接征服,你的行为哪还有一点人族共主的样子?所以我是不会臣服于你的,你杀了我吧!”

“你还是不明白,现阶段的人族必须尽快实现统一,你觉得我输给九黎部落是我无能吗?与我一战后的你,应该最清楚我的实力了,若我不尽快整合人族,后续面对九黎部落,我们人族只会输的更快。”

榆罔闻言没有再多说什么了,不管轩辕黄帝的理由为何,他都不可能选择臣服。

轩辕黄帝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榆罔已经无法回头,他挥了挥手,让人将榆罔带走。

这场人族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场内战落幕了,姜水部落大败,炎帝榆罔被俘,轩辕黄帝兼并了炎帝部落,实现了人族的初步统一。

这场战斗,也成为了人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后人称此次大战为阪泉之战,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姜水部落和诸多大部落的联合抵抗都失败了,其余的小部落自然不敢再反抗轩辕黄帝了。

前后不过十几年时间,人族就完成了统一。

轩辕黄帝在统一了人族部落之后并没有急着对九黎部落发动进攻,而是下令让人族休养生息,连年征战导致人族人口锐减,粮食也不足了,此时和九黎部落开战人族必败。

先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积蓄力量后续再与九黎部落决一死战。

正巧,九黎部落那边也是这么想的,蚩尤也是统一人巫部落不久,也不想在这种时候与轩辕黄帝开战。

他是想争夺人族共主之位,但不是现在,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两边首领的克制,让人族和巫人族之间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和平往往就意味着发展。

陈都之中,轩辕黄帝手下有一名属官名唤仓颉,专司管理圈中牲口之数目、屯里粮食之多寡。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事务并不算多,仓颉凭借过人之记忆,尚能够应对。

可随着牲口与粮食数量日增,仅凭头脑记忆,已有些力不从心了,甚至还出现了错漏之处,仓颉为此深感犯难,遂苦思解决之法。

仓颉想到的第一个方法自然就是“结绳记事”之法了,这是人族惯用的记事手法,以不同颜色之绳子代表不同之牲口与粮食,绳上所打结头则表示数目。

当牲口和粮食数目增加时,于绳子上打个结倒也简便,可要是牲口和粮食的数目减少,解结之操作则极为繁琐。

聪慧的仓颉很快便想到了解决办法,他在绳子上悬挂各式各样之贝壳,以替代其所管理之物。

如此,当牲口、粮食增加时便添一贝壳,减少时则去一贝壳。

仓颉此计甚妙,一连用了数年,将牲口、粮食管理得井然有序。

黄帝见仓颉如此能干,大为开心,黄帝将人族中诸多事务尽皆交付于他,像是每年祭祀之次数、每回狩猎之分配、部落人丁之增减等等,皆令仓颉掌管。

可随着仓颉管理的事务愈发繁杂,他渐渐觉得光靠结绳与贝壳,已难以应付。

这时候仓颉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要创造出更为准确之记事方法,方能满足部落发展之需。

仓颉这一想法,正好暗合了人族演化之道,正在瀛洲仙岛与白璟论道的女娲心有所感。

“女娲道友可是出了什么事?”白璟见状出言问道。

女娲没有直接回答白璟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白璟道友可记得鲲鹏为何被称为妖师?”

白璟一听就知道了,此时应当是仓颉造字的时机了。

人族的文字也确实该出现了,在三皇之前,人类尚处于蒙昧初开之时,交流之手段极为有限,仅能依赖简单之声音与手势传递些许粗浅信息。

随着岁月流转,族群不断发展壮大,生活之态亦愈发复杂多样,原有的简陋交流方式,已难以承载人族之间沟通,记事的需求了。

人族修士能用先天神文记事,凡人可是不行的,于是创造一种人族的文字已经是势在必行之事了。

“白璟道友,这仓颉引动了人道气运,他应当就是如鲲鹏那般,创造了人族文字之人,我想帮他一把,让他尽快完**族文字的创造。”

“那便帮一把吧!你我一起去人族一趟如何?”

女娲笑着点了点头。

而此时的仓颉正怀着为族群创造出一种能够记录思想和经验符号,开始踏上漫漫求索之路。

无数个夜晚,仓颉独自徘徊于寂静的山林间,望着深邃的星空,脑海中不停的冒出一个又一个想法,然后这些想法又被他一个接一个的推翻。

他绞尽脑汁,尝试无数可能,但每一次皆似与心中理想之符号系统相差甚远。

就在仓颉最为困惑之时,这一日,他如往常一般于荒野中苦思冥想,试图从天地万物中寻得那创造文字的灵感。

忽觉不远处似是有什么东西一般,引得他心头一动,仓颉抬眸望去,只见两位陌生老人正于地上画写着奇异之符号。

仓颉心中好奇顿起,缓缓走上前去。

只见这两位老人目光睿智深邃,犹如那浩渺星辰,举止间透着一种超凡脱俗之气质,仿佛与这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这两位老者自然便是白璟和女娲所变幻的,而他们在地上书写的则是妖族的文字。

仓颉看的入迷了,脑海中更是有一道道灵光闪过,但却总是棋差一着,抓不住这灵光。

于是仓颉决定请教一下这两位老者,只见他躬身行礼谦卑说道:“晚辈人族仓颉,拜见二位前辈,晚辈观二位仙风道骨,定是不凡,晚辈在此苦思记事之法,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还望二位前辈指点一二。”

女娲闻言微微一笑道:“吾观汝心诚志坚,有造化之相,记事之法,关乎天地阴阳之理,需明悟乾坤之道,方能有所成。”

白璟接着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吾等所书乃妖族文字,汝不妨也为人族创出自己的文字,只需遵循此理,体现天地之妙,文字自成。”

仓颉闭目沉思一番,却还是没能抓住重点,他再次躬身行礼道:“晚辈愚钝,未能明白此中真意,还请二位前辈再指点一二。”

女娲所化之老人微笑着看向仓颉,那笑容中充满鼓励与温暖:“尔心怀天下,欲创记事之法,此乃大义之举,吾等自当为尔提供些许思路。”

仓颉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他连忙恭敬地请两位老人坐下,等待着他们的指点。

白璟首先开口说道:“世间万物皆有其形、其性、其理,汝不妨从观察周围之事物入手,提取它们最显著之特征,化为符号。”

说着,白璟抬起手,指向不远处的的一棵树,那棵树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枝繁叶茂。

“汝能否想到用何样之符号来表示?”

仓颉闻言,目光紧紧盯着那棵树,陷入深深之沉思。

时间仿佛于此刻静止,唯有微风轻轻拂过其脸庞。

片刻之后,仓颉眼前一亮,他蹲下身来,用手中的树枝在地上缓缓画出一个类似树的形状。

白璟点了点头道:“不错,但要注意符号之简洁与统一,既要能准确表达,又要便于书写与记忆,阴阳相生,动静相谐,此乃道之根本。汝所创符号,亦当遵循此理。”

在白璟和女娲的启发下,仓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般,其思路逐渐变得开阔起来。

仓颉环顾四周,看到一只色彩斑斓之鸟雀在松软之土地上留下一串独特而规律之爪印,那些爪印错落有致,形状优美。

就在这一瞬间,仓颉之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到可以用类似之符号来表示鸟类。

于是仓颉兴奋地在地上比划着,眼中闪烁着激动之光芒。

待他完成第二个字,想要对白璟和女娲幻化的老人表示感谢时,却发现两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仓颉冲着两人刚刚写妖族文字的方向恭敬的行了一个大礼,然后便继续投入了造字的工作中。

在之后的日子里,仓颉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文字符号的创造中,他反复琢磨每一个符号的形状和意义,不断地尝试和改进。

日月交替,星辰流转,仓颉历经数年时光,终于,一套初步之文字符号逐渐在其笔下成形。

那一个个符号仿佛拥有着生命,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自此人族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

就在仓颉造字完成的瞬间,海量的功德灌入其体内,一路将仓颉的修为推到了大罗金仙。

而仓颉的大罗道果正是文道。

这是一种全新的大道,洪荒世界与混沌最大的不同便是,在洪荒世界中,大道不只有三千条,修士和凡人都有可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大道。

随着仓颉造字完成,人道气运变得越发昌盛。

女娲感知到人道气运的变化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此乃天地间之大造化,仓颉以凡人之躯,悟阴阳之变,通乾坤之理,创此惊世之文字,实乃道之显化。”

白璟却是语气严肃的说道:“人族文字一成,当引天地异动,或有祥瑞降临,亦或有魔障丛生。”

白璟话音刚落,天地之间仿若响起一阵雄浑宏大之轰鸣,其声震彻九霄,直贯幽冥。

仓颉创此文字之后,竟现“天雨粟,鬼夜哭”之异象。

上苍普降粟米,乃因世人得此文字,灵智顿开,慧根渐显,有此智慧之灵光,便能明悟天地之机,洞悉万物之理,从而创造无尽财富,开拓广袤福泽。

而鬼夜哭者,实因文字具昭彰之能,可揭露其诸般恶行,文字如浩然之光,驱散阴霾邪祟,令其丑恶无所遁形。

此乃天道循环,阴阳互济之理。

文字既出,道运流转,正气昌盛,邪祟自忧。

如此大的动静,圣人及洪荒一众大神通者亦感知到了天地之间的变化。

通天教主于碧游宫中抚掌大笑:“妙哉!仓颉造字,功在千秋,更是为人族截取了一线生机,日后便是人族出现了什么变故,失了这天地主角之位,有文字在,就可保人族传承不断。”

元始天尊于玉虚宫中亦是微微颔首:“此乃人族之进步,亦是天道之演化,顺应天道之举,为洪荒文明添彩,实乃大善!”

太清老子在兜率宫中睁开双眸,神色中带着几分忧愁:““字者,象也,象者,道之形也。仓颉所造之字,蕴含天地五行之气,阴阳交感之妙,实乃契合大道之杰作。

然文字之现,也不全然是好事,怕是会有一些不好的东西也会在人族之中滋生啊!”

西方大地,须弥山中。

准提长叹了一口气道:“师兄,这造字的功德又是与我们西方无关啊!”

“怪只能怪我们未能拿到三皇之师。”

“三清和女娲欺人太甚!”

“师弟莫急,近日师兄与那阐教的燃灯在梦中有过一番交谈,待到时机成熟,这燃灯于我们西方教定会有大用。”

仓颉的修为突破至了大罗金仙,按照人族一直以来的规矩,他便要去人族祖地首阳山了,成为人族的底蕴。

当然了,仓颉去了首阳山也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自由,仓颉可以随意离开,只是不能干预人族的发展了。

临行之前,仓颉将自己创造的文字教给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得到文字之后大喜过望,他也明白文字对人族来说意味着什么。

轩辕黄帝感谢过仓颉之后,便将仓颉创造的文字向着整个人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