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还有不少人死在了深山老林里,我们兄弟原本也想去的,但……但实在是……实在是放心不下家里,所以……”
王嘉胤一听就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摆了摆手道:“没有那么苦。”
“甚至相比现在的关中,辽东的日子还要更加好过一些。”
“只要不犯懒,就能吃饱饭,就算是不进山捕奴也可以种地、做工。”
“等冬天下了第一场雪,就呆在家里,坐在炕头上,烀上锅肉,沽上一斤酒,随意吃喝,喝多了倒头就睡。”
“辽东那边每天都能吃上肉?”
一名看起来顶多只有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一脸震惊的对王嘉胤问道。
王嘉胤笑道:“天天吃肉是不可能,但时不时的吃一顿倒是可以。”
为首那汉子瞪了半大小子一眼,转头对王嘉胤问道:“那不知王大哥这次回来是……?”
“王某在奴儿干算是赚了一些钱财,想要在辽东开设工坊,但缺少人手,这不,想着回来招募一些乡党去做工。”
汉子有些迟疑道:“王大哥,官府那边不是说只要去了辽东,每人就有一百亩地吗?自家地都种不过来,谁会去工坊做工?”
“总有些人是不想种地。”
“况且,辽东那地方一进了冬天,地就不能种了,整整一个冬天总不能都闲着吧。”
“再说,去工坊做工的工钱,也不比种地少,一年下来总能赚到个五六十块银元。”
“辽东那边粮食价格不高,这些银元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一人做工,家里的其他人在家种地,两边都不耽误。”
王嘉胤循循善诱的对他们说了许多,总之就是一句话,他想把这些人都忽悠走。
留下沉默的十数人,王嘉胤重新回到了里正和自己叔叔这一桌。
王国忠的老爹低声对王嘉胤问道:“狗蛋儿,那几家你打算怎么弄?”
王嘉胤看向自己叔叔,沉声道:“二爹,我现在算是薄有家资,这次回来就打算将他们和你们,全都接到辽东去赡养起来。”
“当初是我对不住他们,以后我给他们养老送终。”
“瓜怂!”
“说甚胡话嘞?人家家里都还有娃子,哪里用你给他们养老送终?”
“要额说,你就给他们一些银钱和粮食就行。”
“至于辽东,额和你二嬢不去,毛蛋蛋刚才已说了。”
旁边的王国忠听自己老爹又叫自己小名,当即不满的嘀咕道:“额都多大了,还成天毛蛋蛋毛蛋蛋的?”
“甚?你说甚?”
王国忠老爹转头看向自己儿子,厉声对其质问道。
“额说,你和额娘得和额一起去辽东!”
王国忠这话说得很是坚决。
见自己二爹要动手,王嘉胤忙是阻拦道:“二爹,你和额二嬢跟我们一起走,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王嘉胤好歹也是做过造反头子的人,身上的气势一放,王国忠老爹也觉得有些发怵。
见自己二爹不再说话,王嘉胤又对里正郑重道:“三达,这两年地里的收成是不是越来越少了?”
里正苦着脸道:“可不是嘞, 这老天爷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冬天冷的很,夏天也不下雨,得有两年多没有下过一滴雨了。”
“再这么下去……”
里正说到这里的时候,轻轻摇了摇头。
王嘉胤继续问道:“官府不是鼓励百姓迁移去辽东嘛,咱们村子为甚不去?”
“辽东那地方太远了……”
里正的说辞倒是和刚才那汉子说得差不多。
这个时代,但凡是能够活得下去,谁也不会轻易迁移到那么远的地方。
尤其是对他们这些普通农户们来说。
一旁的王老汉这个时候适时的开口问道:“狗……嘉胤,刚才国忠说辽东那地方的地比关中还肥,是真的吗?”
王嘉胤扫了眼对面,眼巴巴看着自己的里正,笑着点头道:“二爹,毛蛋说得不错,辽东那边的土地,是比关中更加肥沃一些。”
“林子里也有不少的牲畜,河里的鱼虾也不在少数。”
“乡邻们去了好歹能弄到一些粮食和猎物,总比留在府谷等死强。”
里正轻叹一声道:“官府倒是也说过了,只要人去了就行,耕牛、种子、农具都由官府提供, 还免除三年的赋税。”
王嘉胤为其倒上一碗烧刀子,笑着道:“不只呢,只要是去了辽东,官府就给每人一百亩土地,一家一户人口如果多的话,分个千把亩地很常见。”
“一百亩,额的老天爷,那得怎么种?”
王老汉一脸的震惊。
“可以蓄奴……”
王嘉胤将辽东的移民政策,详细的对桌上的几人说了一遍。
王国忠在旁不断地对其使着眼色,脸上满是焦急。
他们这次回来是找人去做工的,如果都想去种地,那他们不就白回来了吗?
但王嘉胤就像是没有听到一般,依旧是在那里喋喋不休。
随着他的讲述,越来越多的人都聚拢了过来。
“王家小子,你莫不是在诓额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