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大宗师 第486章 碉堡围剿战术

();

天色逐渐暗淡下来。

西门堂的精锐部队对着坂田武夫军团的右翼大军,展开疯狂的进攻。

迫击炮就像不要钱一样。

‘闪电战’的核心,就是速战速决,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东洋军队的有生力量。

一个小时的猛烈进攻,坂田武夫率领的中路和左翼大军,终于跨过城西河赶来支援。

由于天色很快黑了,周围看不清人影。

同时,

坂田武夫的两路大军,刚好是从西门堂军队的侧面跨过城西河。

许小刀看到坂田武夫的右翼大军,已经被彻底打残了。

如果此时与坂田武夫另外两路大军硬拼的话,占不到什么便宜。

为了稳妥起见,许小刀果断下令撤退。

西门堂已经取得了战果,此时脱离战斗是最明智的选择。

所以,

当坂田武夫的另外两路大军渡河支援后,西门堂的这一次伏击战结束。

一共歼灭了坂田武夫军团的右翼大军两万一千多人,重伤超过三千人。

五万右翼大军被一顿狂轰滥炸后,剩下拥有战斗力的人马不到一半,损失惨重。

坂田武夫军团不敢继续往前了,只好驻扎下来。

统计战损的报告拿在坂田武夫的手中时,他大发雷霆,怒火熊熊燃烧。

嗡——!

他的脑海中一片混乱。

直到此时,他还没有反应过来。

明明西门堂的主力部队在黄石府的主城区方向,怎么一下子绕到右翼大军这边来了?

西门堂的行军速度,为何这么快?

原本坂田武夫还想要反包围,将西门堂这一支两万人的精锐吃掉。

可现在被西门堂打了一个‘闪电伏击战’,把他彻底打醒了。

为了稳妥起见,

关东军不能分散兵力,只要军队的兵力出现孤立,很可能被对方展开伏击。

因此,

坂田武夫果断下令军队撤退,不再继续赶往九江府方向,而是暂时退到鄂州府。

不过,

就在东洋联军撤退的时候。

西门堂特战团精锐部队,在林松的率领下,果断出击,半路上伏击了小泽海树的部队。

小泽海树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幸好他率领的大军,刚从鄂州府出来不久,与坂田武夫军团的距离并不远。

因此当坂田武夫得到小泽海树被伏击的消息后,火速支援。

林松率领的特战团精锐,打完就跑,从不恋战。

他麾下只有三千人,执行的就是突击任务。

一旦敌军合围赶来支援的时候,特战团精锐必须要赶紧撤离战场,避免被对方包围。

这种快速突击的战术打法,让坂田武夫军团很难受。

机动性太快,火力太猛!

面对西门堂特战团这种军队,没有围住对方的话,连对方的影子都看不到,只有被挨打的份。

林松撤离战场后,退回到了铁山区驻守。

坂田武夫被打怕了,不敢派人追击,只能与小泽海树麾下的部队,一起撤回到鄂州城。

这一刻,

坂田武夫才明白过来,为何在出兵之前,大山岩大将一再的告戒关东军所有军官,必须要缓缓推进,稳扎稳打,切忌不要贸然突进。

一旦被西门堂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

那么,

关东军就像是被牵着鼻子走的老黄牛,彻底失去了战斗方向。

接下来,

坂田武夫军团以鄂州城为基地,缓缓推进,往九江府方向前进。

每前进十公里距离,原地驻扎,修建防御工事。

许小刀在进攻鄂州城的时候,久攻不下,吃了一次亏后。

他面对坂田武夫军团的大军,很快改变了战术。

大范围转移,穿插,切割,在快速机动中寻找战机。

不得不说,这种战斗方式,成效显著。

连续两场伏击战,大获全胜,西门堂几乎没有多大损失。

坂田武夫的右翼大军和小泽海树的军队被打残,暂时拖住了东洋联军前往九江府。

不过这两场伏击战的胜利,却没有重创坂田武夫军团。

接下来的时间。

坂田武夫军团吸取了教训,改变了战术打法。

他所有兵力不再分散,而是采用联动的方式,稳步推进。

原先三路大军之间的间隔是十五里路,现在变成了五里。

一旦受到伏击,其他相临的军队将迅速支援。

因此许小刀麾下的军队,还想故技重施,很快发现失去了伏击的机会,无法继续扩大战果。

这也说明关东军的应变能力很强,对西门堂的战术打法,有过详细的研究。

就在许小刀放弃伏击坂田武夫军团时。

九江府方向传来战报,关东军的大岛雄武军团,终于开始发动了进攻。

大岛雄武率军从南昌府出发,连续攻陷了周边的区域,直接北上,驻守在九江府。

与此同时,

关东军的最高统帅大山岩从鄂州府离开,坐镇武昌府,亲自指挥汉中地区与赣南地区的这场总攻。

大山岩到了武昌府之后,立即下令,以消极避战,临阵逃脱的罪名,将坂田川等关东军指挥官,就地枪决。

并号令关东军各作战单位,凡在战争中临阵脱逃,畏死撤退的指挥官,督战队可当场击毙,不用请示!

坂田川在东北驻军的时候,曾经是大山岩的忠实部下。

他参加旅顺登陆战,也参加过辽东**。

虽然这家伙是投机分子,但是只要打顺风局,他比谁都狠,比谁都猛,所以立下赫赫战功。

这一次,

大山岩将坂田川斩首,是因为在鄂州城的防御战中,坂田川的临阵逃过带给关东军很不好的影响。

尽管根据关东军的战场条例,并没有对待投机分子的处罚。

但是。

这一次坂田川实在做的太过分了,竟然在如此重要的战斗中,表现的如此怕死。

当然,

大山岩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洪朝歌和宁王李牧,蜀王李闯的联军。

尽管这些府兵和藩王麾下的军队,在战场上不敢临阵逃跑。

但是,

当战局不利,所有士兵都不敢往前冲锋,这是人的本能。

事实上,

大山岩对战场上士兵的表现,了解的非常清楚。

不过这一次带头撤退的人,竟然是坂田川,他怎么可能容忍这种情况出现在关东军的精锐部队中?

这一次直接就地枪决坂田川,目的就是震慑全军。

接下来的时间,关东军对大乾汉中地区的总攻,全面打响。

许小刀率领麾下的军队,离开黄石府,前往九江府与阿蛮的大军汇合。

陈杰调集了十万大军,由阿蛮领衔。

同时,

大乾兵部新军,调集了五万大军,加上许小刀麾下的两万大军。

一时之间,

阿蛮麾下的大军达到了十七万兵力。

不过接下来的时间,考验西门堂和大乾新军最艰难的时刻来临。

关东军以武昌府为据点,开始往九江府方向,双线夹击。

许小刀与阿蛮汇合后,率领六万大军,赶往阳新县一带,等待合适的时机。

原本他以为能像之前一样,继续采用大范围的转移,穿插,迂回调动来撕开关东军的防线。

然后各个击破,伏击,寻找歼灭关东军的时机。

但是,

当关东军开始重新发起进攻之后,许小刀很快发现了异常。

关东军的战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阳新的外围阵线上,建筑了一个又一个碉堡。

这些碉堡以阳新县为据点,错落有致的往外围推进。

看上去,

这些碉堡的建造非常简单,采用半圆球形结构。

每一座碉堡大概可以容纳五十人左右,外部是用厚厚的沙土,中间是青砖,内部还加装了一层钢板。

其中碉堡的一半是在地面以下,只有作战部在地面以上。

同时,

碉堡的外围是一圈沙袋,防止重机枪和炮弹的袭击。

最外围十米的距离,更是有马扎,防止大规模的冲锋。

每一座碉堡之间,都有一条小路,呈现‘Z’字型进出。

碉堡的最顶端是一个四面的炮塔,中部是开孔的重机枪口。

这样一个碉堡,建造起来非常快。

只要人力足够,平均三天就能建造一批,围在军营的外围。

每一座碉堡间隔的距离,大概是五百米左右。

并且。

在小碉堡间隔五里的距离,建造一座大的塔楼,可以容纳超过五百人。

这些塔楼和碉堡之间,形成坚固的防御阵线。

在远处用望远镜,可以看到碉堡就像是坟地一样,密密麻麻,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

一旦遇到袭击的话,碉堡之间能够形成火力配合。

险要的位置,碉堡的数量明显增多,形成交叉火力配置,驻军更是翻倍。

军用补给的物资,都转移到了碉堡中。

在碉堡的外围,有着不少燃烧浓烟的窑洞。

浓浓的黑烟,可以阻挡敌军的视线,让火炮无法在远距离瞄准。

百姓都被驱赶到碉堡的区域,负责修建。

大山岩下达关东军最高军令,所有负责守卫碉堡的东洋士兵,都必须要与碉堡共存亡。

碉堡在,人在!

碉堡塌,人亡!

凡是面对西门堂的强攻,任何人只要舍弃碉堡的防御逃跑,斩立决!

因为之前大山岩当着关东军所有将领的面,当场处决了坂田川。

所以,

东洋军队的任何指挥官,对大山岩的‘斩立决’军令,都不敢有任何违背。

碉堡联排战术!

在‘都市世界’,这种战术原本是二战时期的围剿战术。

因为当时的农民军队装备很差,又居无定所,到处乱窜。

来无影,去无踪,擅长打游击战,让当时的主力军队非常头疼。

因此,

最后主力军队就想到了这种‘碉堡联排’战术。

在各个主城军事要地,建造大量的碉堡,目的是用来围困当时的‘农民军’。

对付‘游击战’的农民军,这种碉堡联排战术,效果显著。

甚至在早期的时候,几乎将‘农民军’打得节节败退,差点就全军覆没。

幸好当时‘农民军’在‘最强大脑’的带领下大范围转移到了西北,并从外部获得了大量的先进装备,同时扩军的越来越多,实力提升明显。

最后大兵团作战的时候,才让碉堡联排战术失去了作用。

就算如此,最后剿灭各地残余军队的时候,碉堡联排战术还是让当时的‘农民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

碉堡联排战术是对付游击战和穿插迂回战术最有效的战术。

没想到关东军在汉中发起总攻时,竟然率先采用了碉堡联排战术。

这种战术对付西门堂的进攻特点,能够有效的克制。

而且,

关东军显然经过了周密的计算,对联排碉堡的数量,距离,人数的配置都有严格的限制。

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以碉堡联排的战术,限制西门堂的机动性。

同时限制了西门堂的火炮。

浓烟扩散后,用望远镜很难看清碉堡的精准位置。

不得不说,

关东军执行的‘碉堡联排’战术,就是专门针对西门堂。

所以,

大岛雄武的大军从占领南昌府之后,就不断开始修建碉堡。

每拿下一座战略要地,就开始大范围的修建碉堡,形成联排。

等到许小刀与阿蛮的大军汇合,并率领六万大军赶到阳新县的时候。

关东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在阳新县的范围内,大肆修建了碉堡。

小碉堡上百座,大碉堡十二座。

战略纵深超过三十里,而且还在不断的往九江府外围推进。

关东军采用的这种‘碉堡联排’战术,的确让西门堂的进攻计划受阻。

许小刀和阿蛮等人,都对碉堡联排感到非常头疼。

两人给金陵的陈杰发送情报,将九江府周边的战事情况,详细汇报。

西门堂进行大范围移动,想要引诱关东军出动。

可是,

碉堡中的关东军仍然缓缓推进阵线,不受西门堂的影响。

层层推进,步步紧逼!

只要占领了一座城市后,关东军立即开始修建碉堡。

关东军走到哪里,碉堡就联排到哪里。

这种稳扎稳打的战术,对西门堂大范围调兵,不为所动。

阳新县成为了东洋军队的一个据点,密密麻麻的碉堡,让西门堂所有指挥官,束手无策。

虽然许小刀也试着向关东军的碉堡发动炮击,并且采用火力覆盖。

可是,

关东军只要遇到西门堂的火炮进攻,所有人都躲进了碉堡里面,采用严防死守的战术,消耗西门堂的炮弹。

如此一来,

西门堂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大范围转移,更无法对关东军的碉堡进行分割。

无往不利的高机动性战术,在这种‘碉堡联排’战术面前,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

碉堡的建造看上去很简单,用料也很便宜。

但是,

建造的碉堡却非常坚固,只要不是正面击中,几乎很难将碉堡摧毁。

当浓烟燃起后,西门堂的火炮在远距离的状态下,很难精确瞄准,使得穿甲弹都失去了作用。

因此,

面对碉堡联排战术,只能发动强攻,近距离摧毁。

而碉堡里面的火力配置不低,不仅拥有重机枪,还在大的炮楼里面,配备了重型火炮。

所以,

依靠这种‘碉堡联排’的防御阵地,关东军能够大幅削弱西门堂的火炮进攻威力。

而真正的主力却在碉堡的后方。

一旦西门堂进攻的时候,暴露了据点。

那么接下来,关东军的主力精锐部队,将会采用围攻战术,对西门堂的阵地发动猛烈炮袭。

三天之后,

许小刀和阿蛮两人麾下的大军,被东洋人这种碉堡联排战术搞得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守到咸宁府大本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