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平阳赋 第1112章 西王世子贺表

长乐宫内廷,

夏守忠失声轻叫,手上的佛尘微微一动,金色丝线万千垂下,光芒四射。

终于抬眼,看着传信的小太监,目光一扫而过,

“宫怀玉那个小崽子,西王的嫡子,他怎么这么着急呢,敢在午门递贺表,通政司的规矩都忘了?”

声音恢复平静,但言语中不容置疑的威严,想到今日午门值守的管事,又是一问;

“李德全没拦着?”

“回夏总管的话,李公公拦不住啊!”

小路子急忙回话,

“世子爷举着贺表不肯走,侍卫们不敢动,且世子不断高呼,李总管已经派小竹子去了养心殿汇报,怕您这边惦记着,特意让奴才来禀告!”

话说的巧,夏守忠沉默片刻,既然皇上那边得了消息,必然是有回应,转身往暖阁走;

“知道了,你先在这等着,杂家进去汇报。”

脚步轻缓,青缎靴子踩在毯子上悄无声息,暖阁内燃着沉香,驱散了屋里闷热之气,

由近到远,暖阁内并无他物,只有一个青纱帐的床榻,最前面则是一个蒲团,整个暖阁,尚有太极图的地毯,铺在床榻前,

此时的太上皇,盘腿坐在蒲团上,手里竟然捧着一卷“北疆策论”,借着窗户照进来的光亮,细细研读。

“太上皇,奴才请见。”

一声轻呼,从入口处传来,太上皇周圣卓缓缓睁开眼,眼底虽有浑浊,但那一丝精光,始终凝聚不散,放下手中的书册,开了口;

“嗯,进来吧,什么事?”

苍老的声音却中气十足,手指在书页上摩挲,北疆策论,乃是当年自己钦点状元王书义写的北疆方略,

“回太上皇,刚刚午门值守管事来报,西王府世子宫怀玉,在午门前递进贺表,给您祝寿呢。”

周圣卓握着书卷的手一顿,抬眼看向夏守忠,一身道君道袍,仿若道家仙君一般,

“这孩子,.随他父王的性子,一股子蛮劲,既然是要进献贺表,想来皇帝是应允的。”

说着话,原本清冷的脸上,也有了一丝暖意,回忆道;

“二十年前,西北凉州那一战,他父王最先冲锋,血战不回,直到鲜卑人仓皇而逃,如今他父王老了,胆气也没了,这儿子倒是**了。”

夏守忠见此,明白太上皇的心意,但皇上那边,

“主子念着西王的情分,君臣之恩,定然广为流传,但宫里规矩多,世子在午门前喧哗,终究是逾制了。”

“哼,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太上皇冷哼一声,撩起宽大衣袖,撑着坐直身子,

“他要是真的不懂规矩,就该选明日寿宴人多的时候闹,偏偏提前一日,还是等着西王府进贡的车驾,这既不想让朕难堪,又想让朕知道他的心意,”

伸手撩开帘子,露出太上皇满面红润的面庞,这面相,哪里像病丝缠身的样子,

“西北苦寒,宫泽在凉州走廊守了二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朕的寿辰,他还能记得,就比什么都强,既然来了,就收下吧,不管谁来,一并收录,让李德全那个狗奴才,好好记上,宣读。”

“是,主子圣明,既然人都来了,若是收了贺表,是全了西王府的情分,若是不收,倒是显得朝廷薄凉,奴才这就让人回去传话。”

夏守忠垂首,知道太上皇的心意,许多事就好办了,刚想动身,就被太上皇叩击桌角的敲击声,喊了回来,

“慢着,收既然要收,不仅要收,而且要放开了收,告诉李德全,说朕知道了,念在他一片赤诚,贺表朕先收下,并且把贺表抄录一份,送进长乐宫,朕要先看看。”

夏守忠闻言一愣,按照规矩,贺表应该先送内阁眷抄录,再呈给武皇过目,最后才能送到长乐宫。

“主子是要先看?”

“嗯!怎么,朕看不得。”

威严的话语压了过来,夏守忠赶紧跪拜在地,口中连道不敢,良久,许是太上皇感觉有些累了,这才声音稍缓,

“守忠,你跟了朕三十余年,该懂的,西王府树大招风,这些年盯着的人可不少,今日宫家举动,明着是贺寿,暗里藏着表忠心,朕公开收下,就是要告诉文武百官,西王府还是当年那个西王府,朕还记得他们的功劳。”

人越是老了,有些事越是放不下,夏守忠心头一暖,感激涕零,连忙躬身应道;

“奴才明白,这就去传旨。”

刚要起身离去,或许是太上皇又想起什么,

“等等!”

把人叫住,叮嘱一番;

“再告诉李德全,让他开午门收贺礼,别让人家,觉得朝廷怠慢了功臣之后,若是皇帝问起,就说是朕,让收的。”

“喏!”

夏守忠重重点了点头,转身快步走出暖阁,留下太上皇长生帝君孤独身影,斜阳的余辉洒落在身上,仿佛得道升仙一般,手上的北疆之策,更显沉重。

外面,

小路子早在廊下等的焦急,见夏总管走出来,忙迎了上去,夏守忠也没多话,只道;

“跟我去午门。”

“是,夏总管。”

打了欠,就疾步跟上,二人出了爬满蔓藤的回廊,早就有内侍太监领着一群人跟着,一行人走得极快,为首的夏总管,花白的鬓角,在阳光中晃动,手里佛尘,更是左右摇晃,此番前去,必定惹来诸多目光。

此时午门前,

宫怀玉已经递上贺表,还未多说什么,却见午门洞开,通政司右参议周明轩疾步赶来,靴底踩过汉白玉的石台,身后三位同僚,青色鹭鸶补子,在台阶上轻轻晃动,四人鱼贯穿过金水桥,停在午门前城楼之下。

“周大人,这西王世子的贺礼,应该如何收取记录,礼制可没有先例,”

礼部主事赵秀压低声音,指尖无意识的摸索着衣袖上的金线,眼睛的余光,则是看向前面不远处,西王府世子一行人。

周明轩还未即时回应,钟楼上,传来铜铃轻响,值守太监李德全,一身紫色蟒纹里,由两个太监护送,接了贺表以后,走了过来,

“周大人,杂家可在此等了好些时候了。”

声音不高,却让周围的人,听的一清二楚,

“呃,李公公,下官也是刚接到消息,此番前来,就是收录贺表,皇上有旨,西王驻守西北,劳苦功高,理应先来。”

从内阁传来消息,几人脚下步伐,几乎是小跑过来,应该不会晚。

“谢几位大人,小臣宫怀玉,奉父王之命,恭贺太上皇六旬圣寿,递进贺表,进献贺礼。”

宫怀玉就着午门前众人,领着西王府上下,重新在午门前三拜九叩,行了大礼,身后的奴仆,则是那进献之礼的箱子,一一打开,阳光照射下,箱子里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晃的城楼下值守的禁军们,不由得眯起了双眼。

李德全则是轻轻咳嗽一声,

“杂家按着规矩验礼,周大人,一起吧。”

“是,公公。”

周明轩应声上前,与同来的赵秀等人,一同前去查验,所过之处,都是罕见宝物,尤其是一处金盒子内,一柄通体莹白的玉如意,上头雕刻八仙过海图,栩栩如生,连韩湘子的笛孔都清晰可见,

“这是上等温玉老料,出自名家之手。”

礼部赵秀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种罕见宝物,竟然在西王府手中,另有其他物件,全部不带重样的。

只有站在那观看的李德全,微微一笑,这些稀罕物,他倒是见过,都是从西域诸国来的,尤其是那些玉石珠宝,在中原之地倒是罕见。

就在这时,

宫怀玉见到几位大人已经查验贺礼,自己则是上前几步,来到李公公身前,从怀中拿出一个檀木盒子,递了过去,李德全见到盒子,眉头一挑,知道此物另有它意,

踌躇间还是伸手接过,小声问道;

“世子,此番何意?”

“回公公的话,此乃西王府整合近二十年来,堪舆整个西北山川地貌,一同写下的‘定西域诸国之策’,若是皇上认可,父王当领兵为先锋。”

此言之重,让李德全手脚一软,差点跪倒在地,好在身边还有两位心腹太监,眼疾手快搀扶着,才没有落了宫中面子,但手中的盒子,仿若千金之重,难道西王府想要西征,可是鲜卑人也不是吃素的,满面纠结,但手中的盒子,早已经抱在怀中。

这一幕,早就被有心人寻了去,

茶馆三楼窗户边,张瑾瑜摸着茶碗,细细品茶,待了快一整天了,这才瞧见热闹,那些闪闪发光之物,必然是稀罕物,

“侯爷,这西王府看来是下了血本了,这位世子不光胆子大,太上皇的寿宴贺礼,竟然把西域诸国的东西,都拿了过来。”

宁边抱臂站在身后,轻甲的虎头纹显得格外威严,目光盯着前方瞧着,所送之礼,多为玉石之物,其他的倒是看不出来。

“你也不想想,西王在凉州经营近乎三十年,根深蒂固,这点东西不过是九牛一毛,还记得之前太上皇赏赐侯府的贺礼,全都是西域诸国产出,就连车师国的玉器都有,这些东西,明显是西王府进贡的,那宫怀玉虽然年纪轻轻,但王府奇人异事何其多,早就算计好了。”

想起侯府那些赏赐之物,虽然稀罕,但终归是入不了眼,若是西域诸国没有鲜卑人阻拦商路,这些东西,不过是寻常之物罢了。

“侯爷所言极是,此番送的,就像关外那些山参宝药,在关内价值连城,但是在关外,也不过是寻常之物,”

这些道理了,宁边怎会不懂,但作为第一位进献寿宴之人,想来不会只送这些东西,

或许是心中所想一般,就在众人盯着看的时候,楼下,则是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等脚步声停下,张瑾瑜回头一看,竟然会是他。

“侯爷,末将参见侯爷。”

一声高呼,

楼下来的众人,全都行了军礼,康孟玉一脸的兴奋,满头是汗,显然是赶了不少路过来,

张瑾瑜挥了挥手,笑了笑,

“你小子还是这么客气,你我二人算是老相识,何必那么多规矩,起来吧。”

“谢,侯爷,”

康孟玉赶紧起身,身后禁军亲卫,也是一同如此,站立在后,

“侯爷,您为南征主帅,末将最为佩服,京南一战,攒了不少功勋,回京以后,换取爵位,此乃传家的之恩,怎可忘怀,再说,宫里面并未撤去侯爷主帅的圣旨。”

这一点,才是整个京城所有朝臣困惑的,一般来说,领兵出征的主帅,打了胜仗以后,班师回朝,就会卸下兵权,夺了帅位,可偏偏洛云侯,并没有这般,也就是说,南征的大军虽然分散回京城各地,但名义上尚在。

这一点,自己曾问过父亲保宁侯,可父亲却只是笑了笑,并无解答。

“啊哈哈,你小子,竟捡好听的说,可能是皇上忙于公务,把此事给忘记了,来,坐下喝点凉茶,消消暑气,今个,你怎么有空过来呢。”

张瑾瑜哈哈一笑,回身坐在桌子旁,伸手一请,康孟玉抱拳回礼,点头就走了过去,扯过一张椅子,大刺刺坐了下去,看着桌上放置凉茶,自顾自的给自己满上一大碗,一口吞下,这才觉得凉爽了许多,

“侯爷,今日来午门,也是奉了父亲嘱托,没想到,左右卫禁军,也随之而动,末将以为兵带的不够,没想到侯爷也能在此,心下稍安。”

毕竟左右卫人马,已经有一万之重,加上右卫大统领和孝成,从京南杀出来的精锐,谁面对都会有压力。

听到这番解说,张瑾瑜这才知晓,禁军为何意动,看来保宁侯,也是接到皇上秘旨了,

“闲话少叙,再来尝尝这些,来人,端上来。”

宫里的事,怎可在此商谈,拍了拍桌子,就有亲兵校尉,端上来一盘盘冰镇西瓜,瞧得康孟玉眼都直了,顾不得礼数,直接上手拿过一块,吃了起来,

“多谢侯爷,末将不客气了,”

一口气吃了三大块,这才觉得浑身舒爽,

“侯爷,有探子来报,南王府进献贺礼的车队,已经从王府出发,由南王府世子朗林,进献贺表,再等一会,人就到了,”

眼神闪烁,这消息,也是刚来的时候察觉的,但犹豫间,不可明说,张瑾瑜望了望窗外,西王府进献贺礼的事,已经到了尾声,宫里来人,把进献贺礼登记在册,全都抬进了宫里,看来,闲了一天的时候,现在才热闹许多,

“来就来了,你还能拦着不成,有道是有一就有二,西王府领了先,其余王府,怎可落于人后,南王郎家,和西王宫家势均力敌,此番落后一步,俗话说一步慢,步步慢,看来,郎家也是有所顾虑。”

想到沈保安传来的密信,郎家在西南诸国战败的事,应该是不假,或许更加惨烈许多,

“侯爷所言极是,那,那侯爷,我等是否也应该此番进献,若是明日里在递上贺表,岂不是落于人后。”

好像是想通了,康孟玉也有些急躁了,京城武勋,以及文官世家,都是遵循礼制,明日进献,却偏偏今日被西王府改了规矩,若是几位王爷都前来递上贺表,其余人若是不动,宫里又该如何看待。

想到这,康孟玉就显得有些坐立不安,但又不知该如何行动,

“贺礼送的是情谊,并不是这些金银器物,这才刚刚开始,你着急什么,明日清晨,就会广开宫中各处大门,有的是进献地方,今日虽有西王府领头,总的来说,四王八公那些勋贵,尚未递上贺表,轮不到你,急什么。”

怎么说,尚有关内几位藩王,还纹丝未动,按照品级,也轮不到他们逾制,

听到侯爷劝言,康孟玉这才恍然大悟,感激点了点头,

“还是侯爷看的清楚,末将急躁了,但若是几位王爷,和国公府都送上贺礼之后,才轮的到咱们,不过,侯爷,今日若是都来,这寿宴不就是提前了吗,明日盛宴,该有的规矩,不就是有了意外,”

午门前诸王献礼,乃是寿宴重头戏,今日若是各位王爷进献,那明日这般献礼,又该怎样铺开,康孟玉不光是好奇,更是有着问询,毕竟诸多使节也会参与,听说,就连女真人也派人递上贺礼,还在赶来路上,东湖人的使节早在鸿胪寺秘密住下了,

“这倒是个事啊,”

张瑾瑜也是一愣,好像是有这么个环节,诸王献礼过后,就是各国使节进献入殿,若是今日诸位王爷先行献礼,那明日的进献,又该如何去办,莫不是要让八公领头,来上一遍,

“应该诸位王爷,另有安排,若是诸位王爷都来进献,那明日里的礼数,就该变动了,”

正说话的时候,忽然又是一声山呼传来,南王府的车队已经到了午门前,南王世子朗林,一身褐色衣衫,左手抱着檀木盒子,右手高举贺表,朗声道;

“南王府递上贺表”

“为太上皇贺寿,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一声山呼,引的楼内二人面面相觑。

“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