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备场的Hatter还没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就听到耳返里面传来了催促上台的声音。
等到了台上,看着台下那数量不少的华人乐迷,菲莫斯心中竟有种错位的感觉。去年这也是他们Hatter巡演的最后一站,只是此刻的主角和嘉宾已经进行了互换。
不过台下观众的热情不减,他们的心态也倒是第一时间就调整了过来。表演的曲目没有意外,都是边浪给的……
在菲莫斯已经掌控了现场之后,滚石一帮人正抓紧时间在后面休息调整。全队就属边浪、郭思楚、大勇和林耀荣的情绪带入最深。
喝了几口温水,林耀荣和大勇这俩大湾区的都还没缓过来:“勇仔,边生这张专辑还有几首歌?”
林耀荣也算是自己人了,只是还没有看过滚石的曲库。不过凭借自己对边浪粤语歌的敏感,他自动就把《冷雨夜》和《不再犹豫》归入了和《海阔天空》同一张专辑的行列里。
大勇嗦着烟,连吐了好几口烟气之后才开口道:“我也不太清楚,但是不会少于两张。”
“两张?都是这种质量?”大勇可没管林耀荣的惊讶,反而是恶狠狠的笑道:“你别动什么歪心思啊,就算是我手残了,后面接班的也是孔亮!”
“衰仔!哪有鼓手咒自己手残的……等滚石把专辑录完,我想找边浪说一下,我录一张翻唱专辑……”
听到这话,大勇表面上点头表示赞同,实则在心里已经开始为李耀荣祈祷:“等你熬的到那天再说吧。”
至于边浪和郭思楚,这对今天有点用嗓过度的情侣,都在喝着温水一言不发。
边浪是在想《Wish You Were Here》的事情,郭思楚则是在想《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怎么说呢,这或许就像是一场宿命,《Wish You Were Here》原地球约定俗成是水爷的版本封神,但《The Great Gig In The Sky》这首《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里面的王牌曲目,却是寂寞爷的招牌。
根据当时的女声演唱者Clare Torry所说,当时是制作人Alan Parsons找到她的。
她不知道Alan parson是谁,完全没印象对方在哪里了解到她的。那时候的她甚至不知道Pink Floyd是什么乐队。
去了之后,她问Pink Floyd的人想要什么效果,他们都毫无头绪,只说没有歌词这首歌关于死亡,让她瞎**唱就好。除了寂寞爷之外没有任何人给过任何指导。
然后Clare Torry突然有了个想法,就是"把自己变成乐器"!也就有了录音室版的《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不过录完以后,Pink Floyd这边并没有给到她任何反馈,当时她觉得应该是凉了,等到《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出来,她才看到自己的名字。
当时的Clare被支付了双倍时薪,原因是在周末录的音,她的确非常的开心。但是谁能料到《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最后火成这样。
Clare一直到了2004年,才被被追加成了这首歌的作曲人之一。
边浪在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听众一样,觉得这首歌的女声应该是个黑人大嗓,唱Soul的那种。
但搜了之后才知道,Clare Torry是个普普通通的白人英伦家庭主妇。
当然,这个故事水蓝星是不会有人知道的。边浪的记忆也没有那么的很准确,能把那夏姬八唱的歌词细节给全都都给还原出来,他就是把编曲这些全部做完之后,按照记忆大谱气的录了个小样。
剩下的就让郭思楚自己去发挥了。
而郭思楚这呢,就算是身为歌后第一次接到这种任务也是感到有点头疼。
如果是别的制作人那也就算了,边浪的歌到目前为止还没人搞砸过,而且她现在还是边浪的女朋友。
要是出来什么纰漏,那面子可就丢大了。
回过神来的边浪看到她在发呆,感觉应该就是这事,然后直接开口道:“你一个歌后你愁什么啊,到时候你唱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是在旋律的框架内,谁能说一个不字?”
这话倒是大错,但是这话里唯一的破绽,正好就在她郭思楚的眼前:“当然是你能说啊!”
看郭思楚这种**露出点小女生嗔怪的样子,边浪这颗心怎么能遭得住:“我一会和奥拉夫打个招呼,这首歌你今晚唱的什么样,就是最终唱词的谱子。”
听到这郭思楚笑得就要些迷离了。
当然,还有一份压力被她自己藏在心里,毕竟她现在心里对这一版最后会唱成什么样也是心里没底的。
所以这以后……
不过歌后就是歌后,这点压力都顶不住的话,那她之前就不会提前来欧洲给滚石站台了。
“好!那今晚唱完就把现场版发了!”
边浪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所以也没任何纠结的就答应了:“没问题,我一会去和奥拉夫打招呼。”
事实上,奥拉夫在巡演开始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的。
他是想把整个巡演的曲目全部拉一下,出一张大合集,但是这种边浪不管是在原地球还是在水蓝星都没听说过的操作,最终还是让几个人一起联合给否了。
但是奥拉夫退而求其次的再度争取:“那做一张现场精选辑是没问题的吧?”
这一点,大家倒是一致同意的。毕竟,这是滚石第一次欧洲巡回,不管是出于纪念意义,还是以赚钱为目的,一张精选辑完全不过分。
只不过到时候要怎么选歌就是个技术活了。
就算是已经到了最后一场,奥拉夫都还在想20首歌的专辑规模是不是还是少了点,毕竟他的底线是把这次整个巡演过程中放出来的新歌都给放进去的。
主要是这些新歌要是说服边浪进棚录的话,又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这事他可不止提过一次两次,但是边浪都以不想发单曲为由给拒绝了。要是别人,那他绝对冷笑着嘲讽:“难不成你还真能保持这个水准写一张专辑出来?”
但是边浪湿疹有这个本事的,所以他就只能慢慢催慢慢等了。好在他也比边浪大不了几岁,就算是拿命熬,也是熬得起的。
不像是雷格曼他们那些老家伙……
就在这样想着的时候,边浪就突然出现在了调音台这边。见他还带着耳机监听,边浪就没有出声,就拍了拍他然后伸出两个手指做了个走的手势。
奥拉夫点点头摘下耳机,然后交代给助理之后,就跟着边浪去了后面休息的区域。
“你没去前面看Hatter?”奥拉夫有点奇怪的问道。毕竟在以前的任何一场,这都是边浪的习惯。
“他们还能弹错?这不能吧!再说了,现在我有点紧张!”
“嗯?”奥拉夫这歌语气词发出的时候,声音明显是带着弧度的。在他的概念里,边浪这种大赛型的选手怎么可能紧张,应该是兴奋才对。
“真的,我怕出现什么纰漏,让……”
后面的话还没说出口,奥拉夫直接用一吸管把边浪的嘴巴给堵住了:“这可不是我认识的那个边浪,我认识的那个边浪,他就算是演砸了,也不可能在开始之前患得患失的!
我记得好像你是和我说的,有些时候失误才摇滚乐最有魅力的地方。所以,你何必……”
这话边浪确实说过,而且还不止一次,只是没想到有一天这个回旋镖会回到了自己这。
“说正事,《The Great Gig In The Sky》不管今天楚楚的表现如何,直接用这版发一个单曲!”
“嗯?不加入精选辑?”
边浪摇摇头道:“这个不影响啊,先把单曲制作出来发了,精选辑你也要很多时间来制作不是么?”
这么一解释,奥拉夫就秒懂了:“你这是要给Guo正名是么?但其实我觉得不用那么着急,她的唱功可是有目共睹的,两场现场我想已经足够征服滚石的乐迷了!”
“可是,她是我女朋友啊!”
这话一出,奥拉夫直接用开玩笑的口吻,开口夸张的道歉:“oh,老板对不起,是我没有站在您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我一定在第一时间……”最后他自己都说不下去了,直接笑场!
“还有,《Wish You Were Here》两个版本一起……”
听到了这个,奥拉夫立马止住了笑声:“没问题,我也是这么想的,那我就先完成《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Wish You Were Here》,我不知道一会我们的表现是什么样……”
边浪也很期待看到效果,抬头恍惚间,他就想到了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候的事情
边浪第一次听《Wish You Were Here》,边浪是在BJ某个不知名的地下室里面,碟是从左小手上淘换来的打口碟。
当时是一口气听完了一整张专辑的,当然也是这首专辑同名曲《Wish You Were Here》最抓耳。
当时的边浪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知道这首歌真是太TM对味了。
在国内摇滚已经被全面打压的那个时候,那么还有什么能听的呢?英伦摇滚也不行,朋克也不行,金属更不行,总觉得软绵绵的。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可能的比边浪就已经知道了,力量不是来自于声嘶力竭。好的给能你足够力量的摇滚乐,也有可能是《Wish You Were Here》这种娓娓道来。
那时候郑钧的《私奔》,和达达的《南方》都还没出现,某种意义上来说,边浪觉得这就是一个类型的歌曲。
只是《Wish You Were Here》高了太多,钧歌和猴子都还在为爱情感伤的时候,水爷已经开始考虑灵魂交换这个层面的问题了。
不过那都是边浪在隔了几年再去细看这首歌歌词时候的事。
“Your heroes for ghosts?
用鬼魂交换你的英雄?
Hot ashes for trees?
用尚有余温的灰烬交换森林?
Hot air for a cool breeze?
用灼人热浪交换清冽微风?
Cold comfort for change?
用冷漠慰藉交换自我改变?”
边浪在无数个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晚上,就特别喜欢听这歌。
外卖还在路上,渐入的音符真的要把自己送走了的感觉,呼吸都变得紧促起来,直到吃上了小烧烤,这个问题才解决。
边浪觉得,对自己来说《Wish You Were Here》就是那种一直能听下去的歌曲,甚至是一天之内能听第四次、乃至第N次的那种。
边浪不确定《Wish You Were Here》好不好,但是它这些年就像是一个陪伴自己的老友,呼唤着我,就像是水爷他们在呼唤syd一样。
如果说这原地球有哪一首歌能让边浪无法控制自己,那么《Wish You Were Here》绝对榜上有名,甚至现在想起那五个音,边浪都会不自觉的开始微笑。
会重新感受当时第一次弹起主旋律的那五个音,狂喜的感觉,像是一道道波纹,穿透所有的屏障。
还有初次的扫弦,那就是无敌的存在!
《Wish You Were Here》或许是Pink Floyd最直白的一首作品,“希望你在”,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封寄往乐队创始成员Syd Barret的“情书”,Syd曾主导创作出广受好评的迷幻摇滚专辑《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帮助乐队从地下走到地上,却在第二年因精神疾病折磨逐渐淡出乐队,直到1970年末完全隐世。
天才的隐退无疑令乐迷惋惜,乐队成员因此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他们做了音乐创作者都会做的一件事,将情感倾注到音乐中。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构成专辑基本框架,被拆分布置在专辑的首与末,大段的电吉他、合成器、萨克斯与弦乐交织,起承转合、酣畅淋漓,而在内容上。
主导者Roger Waters用矛盾的笔墨,如反复吟唱出的“闪耀吧,你这疯狂的钻石”,并将Syd称作“孩子”“陌生人”“传奇”“囚徒”,为听众呈现他们身边那个复杂多面的Syd,也为这首“情歌”赋予了更丰富的层次。
《Wish You Were Here》则是相对简洁,更适合新手上手。和弦由David Gilmour即兴得来,Waters根据和弦很快便完成了这首歌的写作,最终使用十二弦吉他与原声吉他呈现。
使这首歌散发出一种乡村乐的柔美,歌词大部分是富有哲思的问句,同样饱含关怀与对往日的怀念,诚挚的真情流露使其成为Pink Floyd的代表作品,也是该乐队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除了纪念Syd,Pink Floyd也在这张专辑剖析、批判了整个社会与音乐产业。《Welcome to the Machine》将社会比作机器,每个人时刻被监视、控制着,个人的意志消逝,撕扯的唱腔、扭曲的合成器勾勒出反乌托邦下人们的挣扎。
《Have A Cigar》则异常戏谑,炮轰**的、被资本支配的音乐产业,给予听众、音乐创作者以反思。
这两首歌均以you作为主语,仿佛也是对Syd讲话,这一设计别具匠心,为解读它们提供另一视角。
之前《Wish You Were Here》的无人声版就已经引得轰动,边浪也想知道完整的这首歌出现之后,乐迷们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反应?
(本章完)